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邻近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面隔海与印尼相望,北面隔海与马来西亚相邻,素来有「世界十字路口」的美誉。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与种族融合的移民国家,全国总人口547万(2014年中期统计),华裔人口超过七成。
新加坡宗教概况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制定了保障宗教自由的新宪法。国内主要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中国民间信仰,以及印度教。据2010年统计,基督徒占新加坡公民总人口约18%,其中83%为华人,可见华人对新加坡基督教发展具重要影响力。
新加坡教会早期发展史
1819年新加坡成为英国殖民地,基督教宣教工作也随之展开。至1842年,伦敦传道会、英国圣公会、英国长老会、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美部会)和美国长老会都曾派宣教士到新加坡,但当时的宣教对象基本上以欧美人为主。最早在华人中展开宣教工作的是伦敦传道会,后来美部会与英国圣公会也加入向华人传教,形式包括建立学校、分发《圣经》和福音小册子。
伦敦传道会其后于1862年与华人基督徒陈诗武在武吉知马筹建了一座礼拜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古老的华文教会——长老会荣耀堂(The Glory Presbyterian Church)。
1885年,卫理公会开始在新加坡的宣教工作,包括创办英华学校及直落亚逸女子学校,即现今的花菲卫理女子学校(Fairfield Methodist Girls' School);又于1889年开始医疗宣教,此后卫理公会的宣教工作稳步发展。
至于圣公会圣安德列宣教部自成立以来,也致力向新加坡亚洲人传福音,对象包括操广东话、潮州话、福建话、福州话等各种方言的华人。据新加坡圣公会第一任会督称,1912年每周日约有500名华人参加圣公会崇拜。
1942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期间,基督教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聚会人数大幅减少。同年6月,圣公会倡议成立基督教联合会。二次大战结束后,新加坡华人基督教进入重建阶段。为了培训本地教牧同工,在卫理公会、圣公会和长老会的共同努力下,超宗派的三一神学院于1948年正式成立。
上文节录自〈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6723
新加坡教会近期发展史
中国内地会于1950年把其总部搬迁到新加坡,并且易名为海外基督使团。其他差会与机构也相继效尤,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性甚或全球性的总部。新加坡的福音事工自此蓬勃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1950年起,布道会、查经班、领袖训练班、培灵会等事工陆续开展。本地的神学教育也随着三一神学院(1950)及新加坡神学院(1952)的开办而建立起来。当中尤以学生福音事工的发展最为令人鼓舞。各个宗派的教会及本地的独立教会,联同大量的福音机构、差会,诸如福音自传会、圣经公会、学生福音团契、读经会、导航会、学园传道会、青年归主协会等开展了全方位的基督教事工,致使新加坡的基督教会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大幅度增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加坡的经济及金融发展迅速增长。除了带来大量财富,也同时有助建立更多教会,促使基督教成为当时国内发展最快的宗教;随着新加坡福音联谊会(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Singapore)的成立,国内的福音事工得以进一步拓展。
新加坡差传概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非常有利装备当地基督徒参与跨文化差传。目前全球的跨文化华人宣教士有大概三分之一是来自新加坡。新加坡的教会普遍也有举办差传年会;不但教育信徒认识普世宣教,也鼓励参与差传认献、学习关心并支持宣教事工。
由于地缘关系及政府大力支持,很多国际宣教机构的国际总部或亚洲总部也设于新加坡,例如海外基督使团、环球福音会,以及世界传道会等。
为了促进新加坡华语教会在差传事工上的搭配,八家福音机构于2000年成立了「新加坡华文差传联合事工」。除了举办差传大会与研讨课程外,也会协助教会认领未得群体,以及探讨宣教工场的需要。
资料来源:
http://www.ehow.com/about_5398879_history-christianity-singapore.html
http://www.goodtv.tv/video/index.php/video/draft/4919?url=97/153/171
http://www.cccowe.org/content_pub.php?id=cct200512-24
http://gospel.pct.org.tw/AssociatorArticle.aspx?strSiteID=S001&strBlockID=B00007&strContentID=C2014123100003&strCTID=CT0006&strASP=default
https://singaporecjm.wordpress.com/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