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成長與差傳事工可謂息息相關。二十世紀末期韓國教會有顯著的復興趨勢,受全世界教會人士矚目。朝鮮半島爆發的內戰是教會整合時期的重要分水嶺,統一時期北部地區的教會較興旺,有「東方耶路撒冷」之稱的平壤成為韓國教會復興的母體。日治時期(1905~1945)基督教會受到莫大迫害,為了維護信仰,許多信徒遭受走釘山、赴火海、下監牢、受苦刑迫害,牧師、長老則因不肯朝拜日本天皇神社為主殉道,這無數殉道的血跡早已留芳於差傳史傳。
韓戰時期大批北韓信徒及教會領袖避難移居南韓,待韓戰結束,南北韓隔斷成局,北韓同胞流落為失鄉民,只得留下扎根生存,很多信徒同心合力興建教會,使異鄉客有屬靈的歸宿。當時幾家以北韓居民佔多數的教會發展非常迅速,像永樂教會(韓景職牧師)、忠峴教會(金昌仁牧師)、平安教會(金允燦牧師)等都以牧養北韓移居信徒為主。後來,這幾家教會奠定了南韓教會初期成長的基礎,同時也給予韓國社會重建的能源。
上世紀七十年代韓國教會進入穩定成長的發展,接著教會聯合舉辦大型聚會,直接影響了韓國社會經濟的擴展。一九七二年的葛培理佈道大會近一百萬人參加,一九七四年學園傳道會主辦的「EXPLO’74福音大爆炸」,因多元媒體的興起,屏幕上福音行動的廣告對韓國國民帶來另一嶄新的影響,全國各地青年紛紛前來赴會,露宿廣場,點燃起時代福音的火把。一九七七年的「韓國民族福音化」和一九八○年的「世界民族福音化」兩次大會把韓國教會的發展帶至顛峰,加上亞運、奧運促使韓國經濟起飛,國際聲譽大大提升,韓國教會開始在各地興建教會,全世界五十家大型教會大部份都坐落韓國漢江流域發展。教會湧入的人潮漸多起來,屬靈建造的需求量相對的也增多。
進入八十年代,算來韓國教會歷史也步入百年,一九八四年全國基督徒上百萬人聚集在汝矣島5.16廣場(現名汝矣島公園)紀念差傳百年紀念大會,德高望重的韓國教會代表人物韓景職牧師呼籲韓國教會要從接受福音的國家轉為差傳的國家,成為世紀差傳大國。從此在韓國各宗派各教會都在積極推行差傳事工,培育訓練福音使者,激發信徒齊心傳福音。近來韓國教會積極鼓勵青少年參加短宣隊,以挑旺委身差傳事工,且全方位的供給支持差傳地的需要。
教會的差傳事工與奉獻成正比
韓國差傳事工始於百年前,即一九一二年左右就曾差遣宣教士到山東傳福音,第一位宣教士的家族成員方之日牧師仍健在事奉神(生於1911年)。日治時期及韓戰時期差派宣教士曾經停滯,進入八十年代教會復興,差傳事工也再復甦。一九九二年韓.中建交後,大批宣教士進入中國宣教。從韓國差出的宣教士於一九七九年只有93名,第二年增至100人,之後增長速度驚人;二○○八年增至19,413人,二○○九年超過二萬人,二○一二年達到22,014人。
韓國教會差傳事工發展如此迅速有其時代背景,也與其民族精神有關,但主要原因是禱告的熱忱,韓國教會是禱告的教會,韓國教會復興也從禱告開始。一九六七年韓戰結束,教會重建,基督徒每天早上五點鐘都來到教會向神獻上晨禱,週三禱告會,週五通宵禱告會,禁食禱告;這些還不足,還要抽時間去禱告山禱告,迫切禱告,高聲呼求。他們同心祈禱的榜樣也成為世界各地觀摩團的學習對象,沒有禱告就沒有韓國教會的復興。
另外,韓國信徒在金錢奉獻上十分執著,熱心又甘心。某教會的長老、執事本想結隊赴聖地旅遊,一年前開始籌劃存錢,將近出遊的時候,正是教會建堂快要完工之時,教會建築經費支絀,於是出遊的人把旅遊費奉獻於教會,類似此種見證,不勝枚舉。
奉獻的心使韓國青年人在委身差傳上引以自豪,故韓國學園傳道會負責人金俊坤牧師期待神能興起二十萬青年赴世界各地宣教。目前赴中國宣教的青年不下六千人,但相對中國教會對差傳工人的需求量卻顯得不足。中國正在崛起,社會正在轉型,福音禾場所需的工人是韓國教會在差傳上不容忽視的重要部份。
近來在中國的韓籍宣教士因政治因素需陸續回國,這突發事件使各差派教會和差傳機構措手不及,正謀求解決之法;宣教士雖處身茫茫前路,甚或生存面臨危險,但他們心繫中華魂,差傳異象不變。
禱告、金錢及人材是差傳事工的基本要素,韓國教會具備了以上的優厚條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韓國教會齊心投入差傳事奉,差派宣教士的多少與教會的成長及奉獻都有直接的關係。教會的成長帶來差傳的機會,只可惜差傳事工雖快速發展,但教會整體對差傳缺乏認知,人材裝備不足,結果事倍功半。韓國教會在差傳上的經驗,成為我們的提醒──差傳的觀念、策略及行動,直接影響差傳事工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