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设置三个「专题展览」——《宗教改革五百年》、《马雅各入台宣教一百五十年》,以及《华福运动四十年》。透过历史图片和装置艺术,带领参观者走进时光隧道;借着掌握教会历史和差传发展的历史脉络,省思教会未来走向。
宗教改革五百年 —— 视觉艺术与基督信仰
从艺术文化的角度回顾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可以看见它不单促使罗马天主教产生「反宗教改革艺术」 —— 另一个理解十七世纪巴洛克艺术的视点......
马雅各入台宣教一百五十年
1865年六月,马雅各医生抵达台南,随即展开对台湾民众的医疗差传工作,有别于荷兰据台时期在东印度公司安排下到达台湾的传道牧师,他成为基督教长老会正式差派入台第一位宣教士。
华福运动四十年
1974年,圣灵感动七十多位华人教会领袖于「洛桑世界福音会议」领受「华人教会,天下一心;广传福音,直到主临」的异象,继而发起「世界华人福音运动」(下称华福运动)。
从艺术文化的角度回顾五百年前的宗教改革,可以看见它不单促使罗马天主教产生「反宗教改革艺术」 —— 另一个理解十七世纪巴洛克艺术的视点;同时,也造成新教地区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受新教信仰影响的民主化与公民式的社会样态,以及个人内化的追寻,被认为是另一种艺术现代化发展的源头。换言之,在艺术文化上,基督信仰并没有因为世界的世俗化而失去与「现代」的关系。
作为2017年「宗教改革五百周年」的序曲,藉由历史艺术作品图像来认识基督信仰的丰富面向,并期望能够为今日教会在艺术与文化的事工中,开创一个可溯源及深思的、可观看和记忆的平台。展览将在三个主题中呈现不同的艺术图像,唤醒暗藏的福音信息。
圣像与榜样
在艺术文化层面上,「去除圣像」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一个明显的新教标签。然而,它不像八、九世纪「图像之争」,最后产生正面肯定「圣人之像」存于教堂空间的重要性;相反,是以积极去除的方式改变了自中世纪以来教会所建立的敬拜传统。然而,在新教地区的艺术表现中,虽然传统「圣人之像」被破坏并清扫出教堂空间,但同时也兴起一股为宗教改革家造像的艺术风气。
面对那段历史,面对今日图像讯息充斥的现代社会,需要再次思想「宗教改革家的立像」是偶像还是榜样?以及如何看待马丁路德在「历史画」中某些事件与事实之间的差异。
西方基督信仰的艺术风格
在动荡的宗教改革时期,信仰理解的分歧造就了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不同于东正教永恒性的圣像艺术,欧洲大陆的基督教艺术正被天主教与新教重新诠释。进一步来说,天主教走向了集体性的、强调吸引力的巴洛克艺术表现,以属天异象作为符号载体的内涵;而新教在多元信仰路线的发展上,较不容易用风格化的方式将其归类,导致了没有「新教艺术」的普遍认知。然而,在新教地区里艺术世俗化的过程中,依然可以瞥见带有「新教性」的内在关系。
对今天多元化、图像化的社会而言,这些历史上的图像作品,不论是受天主教还是新教的影响,也在在反映现代人的生命观与生活态度,它的要旨并非传达信仰的正确性,而是流露出人与神不可切割的归属关系,以及在不同处境中的信仰见证。
教会与当代的艺术
十八世纪西方世界的世俗化发展让基督教时常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而在现代艺术家具批判性的创作型态之中,艺术品成为令人深思的重要媒介,相对地,传统的基督教艺术因为特征鲜明而时常失去被人认真看待的契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教会,作为对焦基督信仰的机构,积极地与当代艺术交通,其方式不再是利用它来传达「正统的」信仰内容,或者为了服侍文盲群体,而纯粹仅止于表现宗教故事。作为主动接触的一方,教会接受艺术家具有特殊诠释世界的能力,并将其作品带进教堂之内,让神圣的空间拥有具体与世俗世界相连的通道;或者因为当代艺术进入教堂空间的事实,刺激了基督徒不停地深思信仰,同时也吸引着现代人重新来到这鲜明标记的特殊场域,经验由视觉与听觉带起的内在感动。
展览设定的三个主题并非是要全面地阐述西方基督教艺术史的发展,而是试着藉由些许的西方经验来鼓励更多华人基督徒投入「艺术与基督信仰」的工作领域。因此,不论是书写各个地域的信仰文化、收集与建立图文资料网络,或者教会在艺术委托上的实践等,也会是在耶稣基督里成为肢体,互相效力,成为未来众多信仰资源的沃土之一。
1865年六月,马雅各医生抵达台南,随即展开对台湾民众的医疗差传工作,有别于荷兰据台时期在东印度公司安排下到达台湾的传道牧师,他成为基督教长老会正式差派入台第一位宣教士。从此以后,一百五十年来,无论在文化、医疗、经济、教育、社福工作上,均看到基督教宣教士从未间断、披荆斩棘所撒下的种子,用爱结出美好的果子。
2015年,正逢基督教宣教士马雅各入台宣教一百五十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宇宙光」汇整资源、搜集过去一百五十年来珍贵罕见的相关历史图片,制作成一百五十幅挂图,见证宣教士所做出的贡献。藉此让更多人对台湾一百五十年来的基督教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对宣教士奉献心力的血泪史,献上崇高的敬意。祷愿台湾能够成为一片福音好土,不但更多人进入教会皈信救主耶稣基督,更是可以孕育、培养更多宣教士!
1974年,圣灵感动七十多位华人教会领袖于「洛桑世界福音会议」领受「华人教会,天下一心;广传福音,直到主临」的异象,继而发起「世界华人福音运动」(下称华福运动)。1976年成立的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下称华福中心)是华福运动的执行单位,透过会议、文字、网络等事工,推动普世华人教会同心协力履行主耶稣基督所颁布的大使命。
今天,华福异象仍然不变;华福中心也继续致力以「仆人、桥梁、先知」的角色,连结普世华人教会促成差传事工。在华福运动迈向四十年之际,对华人教会历史素有研究的「宇宙光」,将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呈现华福运动的发展历程与影响。盼望参观者与华福一同回顾、感恩;并且与华福携手把握二十一世纪的差传契机,忠心建立门徒、为主得着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