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未及群體 > 法國
法國 France |
|
里夫安族 Riffian |
里夫安族屬北非柏柏爾人(Berber),族人隸屬於比他們更大的希爾哈族(Shilha)。希爾哈.柏柏爾人分為三類:北柏柏爾人、南柏柏爾人和中柏柏爾人。里夫安則由十九個獨立部落組成。
阿拉伯語的「里夫」(rif)意即「耕地的邊陲」,恰當地形容里夫安族地區。他們住在摩洛哥(Morocco)和阿爾及利亞(Algeria)那陡峭的里夫山脈(Rif Mountains)懸崖上,當地屬沙漠、高山和田野起伏的土地。非洲人稱該區為馬格里布(Maghrib),主後六七○至七○○年間,當地被穆斯林佔領。
近年許多北非人遷居西歐,一九八○年代初已有逾五十萬名工人移民當地,包括里夫安族。一九八○年代末,歐洲勞工市場卻停止接收新工人。
北非的里夫安族靠山坡上的無花果和橄欖樹維生,並透過到歐洲大城市工作賺取收入作補貼,故全年大部份時間都吸引了三份之一的男性人口前往工作。
對於失業的里夫安族,移民到歐洲曾經是一個選擇,但這選擇因著限制移民而在二十世紀後期變得不可行。然而,數十年來的移民在法國留下一個偌大的社群。有些族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軍隊服役和在法國工廠工作,作為移民的途徑。戰爭結束後,許多人留在法國。其他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達法國,因那時當地缺乏勞工。近來更多的卡拜爾族以商人身分前往法國,因為當地是北非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
移民法國的人數增加,從而引起不同形式的種族歧視,包括房屋和失業問題。起初大部份移民都是男性,他們住在低素質的旅舍,並從事低工資的工作,如建築工人、清道夫、礦工或鋼鐵裝配勞工。隨著一九七四年開始出現經濟壓力,許多法國人返回此等工作岡位;因此政府開始限制外來移民。
里夫安族家庭多至三、四代一同生活在狹小的房間內,分享一切。父親是一家之主,家族祖先通過男性追溯。家庭結構有點專制式民主,雖然父親負責掌管所有家事,但他必須得到其餘家庭成員同意。終極懲罰就是逐出家門。
許多里夫安族正從穆斯林原教旨主義以外尋找答案。生活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族人沒有跟隨基督的自由,但法國的族人可以基督。事實上,有些族人就近期在製作法國的基督教節目作出回應,但大部份族人仍是未得之民,他們仍需要得聞福音的機會。
居於法國的北非移民一直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當中的里夫安族處於經濟層級的底層,並受到種族歧視,故需要基督工人向他們彰顯耶穌的愛與接納。
里夫安族幾乎全是穆斯林,但他們的宗教習俗更多基於傳統和社會的決定,而非《可蘭經》(Koran)。里夫安族社會兩個主要制度:圍繞著伊斯蘭教和部落,不過,城鄉和農村社會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城市以正統伊斯蘭教為主;農村地區仍在穆斯林信仰中滲入遠古信仰和習俗。
- 求主呼召法國基督徒與當地里夫安族分享主愛。
- 求主有效地在里夫安族使用電影〈耶穌傳〉,讓更多族人回轉。
- 求主軟化里夫安族對福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