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宣教士甄選、輔導及關顧論壇
地點: | 台灣,台北 |
日期: | 2009年1月9至10日 |
出席人數: | 約65人 |
主辦: | 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 |
承辦: | 台北市基督教關懷協會 |
協辦: | 中華基督教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華福台灣區委會 |
一月九、十兩天,在台灣由「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主辦的「華人宣教士甄選、輔導及關顧論壇」,在宣教的主帶領下,順利完成。這次的會議模式打破了華福中心過去舉辦會議的型態,用兩整天的時間〈每天上午九點到晚上九點半〉專注在四個題目的討論;包括了「宣教士的特質與甄選」、「宣教士在工場的挑戰與關顧」、「宣教士家人的挑戰與關顧」、「宣教士的述職與支持系統」。
每一個題目分別邀請兩位講員自不同的角度分享,有的是差會機構主管和神學院心理諮商教授、曾任宣教工場的主管和資深宣教士、差會部門負責主管和具宣教士經驗的心理諮商輔導專家、教會牧者和具神學訓練背景的大學心理諮商中心主管,可謂陣容堅強,同時在分享後,先由兩位講員互相對話,再開放給全體六十位出席者提問,晚間進行分組討論並報告分享。這次的參加者除了上述的背景者外,還有宣教士的父母,宣教士已成年的子女與宣教士。
九日上午由「宇宙光全人關懷中心」林治平教授,用年僅39歲即過世的年輕宣教士台約爾(Samuel Dyer)和家人的、差會的、宣教工場同工間的往返書信開場,以此激勵所有與會者。隨即按著排定的專題分享、對話、討論、交換意見。在第一個專題中看到鄭家常長老以一個年長牧者的關懷,講述宣教士的應有的特質,甄選時需要考量的範圍。華神教授謝娜敏博士接著則以學者的角度提出數據資料,說明甄選需要考量的心理衛生模式,內在與外在的考量因素。
第一天下午的第二個專題,在兩位幽默的宣教士帶領下,讓大家對宣教士在工場的「挑戰與關顧」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來自香港的宣道會擴展總監翁敬華牧師,曾在泰國侍奉十八年,他謙虛的說:他的分享只是引言,石哥的說明才是主題,真是一幅心裡柔和謙卑的畫面。隨後來自英國,在台灣服事超過三十年的OMF石明理宣教士,大家口中的「石哥」,在自英國述職半年返台第二天即來到大家當中,他不斷呼籲教會需要主動提供宣教士的需要,不是只有單方面的宣教士每個月一封家信,需要雙向溝通,以免宣教士去國數年回來後,已被大家遺忘,甚至宣教士已跟不上時代的前進,他特別邀請大家充分運用網路資源分享經驗與需求,同時他也鼓勵宣教士需要定期去看心理諮商師,一吐心中的話,否則會發生無法預期的後果。
第二天一早,由「國際關懷協會」總主任邱志健牧師勉勵開始,他說到我們的神是最棒的心理諮商輔導師,以利亞被神觸摸後重新站起來,新約的彼得雖然三次不認主,但耶穌復活後卻關顧他,恢復他的事奉,每位宣教士都需要被主再度的觸摸,以致重新得力。其後,第三個專題,由來自香港的Polly 宣教士分享「第三文化孩子」,她講道這些宣教士的孩子所面臨的處境,如何為他們代禱?說到許多實例,讓大家為之動容,在幼小的年紀就要面對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語言文化的適應,甚至心裡的創傷。曾在阿根廷宣教十餘年的王鈴惠博士,接著分享宣教士配偶的需要、夫妻關係的挑戰、宣教士親子的關係。當回應時,一位長年推動宣教的牧師,談到主持他兒子的差派禮時,方能體會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心,講到兩個兒子在宣教工場遭遇到炸彈的攻擊,被不明白宣教是何物的長者痛罵時,不但他自己幾乎泣不成聲,台上台下的出席者也紛紛拭淚,這就是宣教士需要付的代價。當大家一起迴轉看天父,要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為人們釘在十架上時,我們所面對心如刀割的分離或傷害,實在就算不得什麼。
下午由沈正牧師和陽明大學的張傳琳博士分別講述宣教士的述職與支持系統,說到宣教士的返國述職應有的休息、回國前的準備、母會的的關顧與接待等,讓人明白一個健康的宣教士、一個高品質的宣教士是需要在「差會、母會和宣教士」三方面互相都有良好的互動下,方能延續宣教士的宣教工場生命。
經過兩整天的互動討論,針對最迫切需要的工作,成立了「華人宣教士關顧團契〈Chinese Missionary Member Care Fellowship〉」由陳彰儀教授帶領,先專注在如何擴大教會牧者長執對宣教士關顧的認識、設計適合華人的宣教士性向與語言測驗以及組織華人基督徒的心理諮商專家成立宣教工場訪宣行動。
這次華福中心充分的扮演了搭橋者的角色,將這些心理諮商專家們邀集於一堂,彼此認識,幫助這些專家將本身的專長與事奉結合,將本身的專業與宣教結合。一位醫生背景又具宣教相關研究的博士牧師說:I learned a lot at the meeting。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特別為教會牧者及長執舉辦「關懷宣教士」的討論與學習,求神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