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世界華人基層福音事工研討會

主題: 「當前的使命」
地點: 新加坡
日期: 1990年6月25至29日
出席人數: 約110人

而對需要、進入處境

世界華人基層福音事工研討會記要

成曾淑儀

一九九○年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華福聯絡中心已於新加坡區域語言中心舉行了世界華人基層福音事工研討會。會議期間及會後,均有不少出席人表示,這是一個頗獨特的研討會。

  • 雖則此乃歷史的盛會,不同地區的基層福音工作者能聚首切磋,然而他們並不以「盛裝」出席此「盛會」,連講員也大多「T恤」一度,因他們是徹底顧念,認同基層的一群人。
  • — 研討會的討論氣氛異常熱烈,幾乎沒有冷場,因參加者有同一體驗 — 進入基層,有許多經驗要分享,要交流。
  • — 不單熱烈,甚至有點熱鬧,打破一般研討會嚴肅而重理論的常態。一則由於積極投身基層福音工作的大多是年輕一輩,他們不拘小節,坦誠開放;二則因香港出席人的粵式國語,引來不少笑料,意外平添了歡樂效果。

細想,這些研討會的特色,相信就是基層福音工作所需要的元素:跨越階層的心態及生活方式,坦誠勇於嘗試,不囿於傳統......

八十年代,神在各地興起基層福音運動,特別在香港、新加坡及臺灣等地,感動了不少立志服侍基層的先鋒,在各基層群體中開荒佈道。經過十多年的摸索、耕耘,華福聯絡中心遂於九十年代的開端舉行這次動力會議,召集這群先鋒一起檢討分享、辨認問題及探索方向。參加是次研討會共一百一十人,以新加坡和香港佔大多數,分別是五十五人及三十七人,其他馬來西亞八人、印尼六人、臺灣二人、英國一人、菲律濱一人。另外有二十六位新加坡「基福」學生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故會議出席者達一百三十六位。

「我另外有羊」

大會特設兩個公開聚會,讓新加坡當地信徒更深入了解基層福音的異象。開慕禮是其一,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於花菲衛理公會舉行。先由華福新加坡區委會主席黃鵬遠牧師祈禱及致歡迎辭,臺灣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蔡國山牧師讀經,接著由香港的出席者共十九個單位的代表演出意念劇,把聚會帶入高潮。他們組成一條大船象徵各單位共同承擔使命,不懼風浪;並分享各單位的宗旨及服侍對象,給與會者莫大的挑戰和鼓舞。他們的口號:「同心建立基層,宣揚福音大能」,使會眾得到很大的共鳴。

接著由華福聯絡中心總幹事陳喜謙牧師以「當前的使命」為題分享基層福音事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情辭懇切地以《約翰福音》十章十六節剖白其心迹及召開這次研討會的意念。主耶穌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必須領他們來......」 ― 華人教會長久忽略,甚至輕看廣大草根階層,要推動整全福音工作,就必須撇棄階級觀念,盡力把羊圈外的羊帶來,並遵守《聖經》的教訓:「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彌六8)

此後一連四天的研討會均以崇拜早禱會開始,接著是查經會。頭三天的查經會由華福東南亞事工主任、新加坡神學院講師陳潤棠牧師負責,最後一天由黃鵬遠牧師負責,四天的信息分別是「華人的世界觀與 《 聖經 》的世界觀」、「福音與貧窮人」、「愛心與神蹟奇事」,及「一切為了福音」。講者一再有力地確定貧窮人福音事工的《聖經》基礎,剖析貧窮人的心態及對來生的看法,並勉勵與會者要以適切的方法,甚至有所捨棄的生活態度將福音帶給他們。

查經會後,便是一連串密集的專題研討。研討方式主要由一講員就一特定專題作演講,然後由兩至三位有相關經驗的同工回應,最後是公開回應。研討會主要專題有八個,可分兩大類。首先是「認識」的問題,認識基層人的世界觀、歸主過程等;而跟著是「怎樣做」的問題,就是探討策略、教會模式和工人訓練。

面對需要

一 · 了解基層人士的世界觀

蔡國山牧師強調基層福音工作者不可閉門造車,必須了解基層人士對世界的看法。他指出基層人士多有宿命的人生觀,沒有目標方向,重視群體,關心切身的問題......我們必須以跨越文化的心態,「看見」他們,但不要完全接納或拒絕;另一方面要訓練基層領袖,建立他們的《聖經》神學,尋找適合的基層佈道模式等。

二 · 基層華體的研究

新加坡神學院「基福」中心的訓練主任廖啟發傳道拿新加坡的情況作一地區個案,把當地基層群體以種族、語言、年齡、職業和特殊背景來劃分。結果顯示有約五十類不同的基層群體,雖然每個地區的實況不同,但這些都是值得參考的研究方向及方法。惟有準確辨認未得的群體,才能探索可行的策略。廖傳道盼望能引發更多這方面的研究,又呼籲教會認領一些「未得之民」群體,作調查研究,推動短期宣教事工,及結合社會服務與基層群體事工,以積極參與基層群體事工。

三 · 認識基層人士的歸主過程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福」部主任劉達芳博士首先提出基層福音工作的障礙。基層人士感覺教會、基督教和他們的生活無關,顯示教會與基層文化有一大段距離。教會當如何調整?劉博士又分析協進會、福音派人士與權能派人士接觸基層群體的進路得失之處。另外,她提出一個論點,就是第三世界大部份的草根階層的歸信過程不是直線的,跟恩格爾歸主級別(Engel's scale)不同,乃是立體的,包括三方面:態度上的轉變、經驗上的進步和認知上的理解。而對基層人來說,態度和經驗的級別進程比認知級別更為重要,因為基層人不是藉理論和理念學習,而是透過示範和經驗學習。這就是說,宜先「動之以情」,繼而才「說之以理」。

進入處境

一 · 探索有效的策略

探討策略這個環節分兩部份。首先由香港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潘余妙雲姊妹分享經驗。另外則針對不同群體的特性分小組討論,探討的四個特定群體分別是服務業、製造業、吸毒戒毒者和邊緣人。雖然這四大群體的特性、文化背景、工作情況不盡相同,然而綜合余姊妹的心得及各小組的研討結果,仍能找出一些基層福音工作的基本策略原則,那是教會尚待努力的方向。(一)基層人士重視人際關係,基督徒要真實成為他們的「朋友」。(二)要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三)透過不同途徑,進到他們當中,甚至要跟他們一起工作。(四)把握危機,給予援助。(五)重視家庭關懷。(六)利用適當傳媒,如連環圖、錄影帶等。(七)領袖要以身作則。總之,歸納起來,工作的「人」就是最關鍵的策略。

二 · 基層事工工人的訓練與更新

這個部份是聯席研討,主要由香港「短宣中心」訓練主任張佳音教士、蔡國山牧師、香港「基福」訓練導師鄧達強先生及香港牧鄰教會傳道王利民牧師分享工人訓練的心得和看法。四位立論不盡一致,是引起最多回應的一個專題研討。蔡牧師強調工人一定要有宣教心志,而牧養九十九隻羊跟找一隻羊的恩賜不一樣,一定要接受訓練;鄧先生提出要訓練不同人才,一方面要訓練闖前線的工人,一方面要塑造思想領導人才,發展草根神學;王牧師則認為教會要承擔訓練工作,基層福音工作不一定需要專家,而反需大量技工,訓練要簡單化;而張教士則重申人人皆祭司的觀念,主張平信徒要接受訓練,擴寬領域。最後的公開研討情況熱烈,結果引出「誰來訓練?」、「簡單化的可行性」等問題。

三 · 基層人士的教會生活與栽培

新加坡長老會聖恩堂蘇偉亮傳道提出教會要提供一個友善、安慰幫助的環境,讓基層人士有歸屬感,有好感。蘇傳道以聖恩堂的例子來說明教會的架構模式必須容納基層群體,以禱告、愛心、恆心來牧養他們;以小組、遊戲及一些簡單課程來栽培他們。但公開研討顯示許多教會的實際情況很難進行特殊工作,引起教會可否成立機構與機構可否成立教會的矛盾,相信這有待日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四 · 適合基層人士的教會架構

香港基層教會傳道李偉建先生強調教會要接納基層文化,教會模式要機動化,給基層人士有參與的機會,有關懷、支持才可以維繫基層人士在教會的生活。李先生傾向於多元性的教會架構,按功能興趣分組,具機動方式容納基層群體,然而不排除傳統教會也可有效服侍基層的可能性,但「遷就基層到那一個限度?」卻引起很大的爭論。

五 · 基層事工的動員、合作與跟進

動員、跟進與合作相信是每一個華福動力會議的關鍵與成果,盼望各出席單位透過問題的探索、經驗的交流,找出動員合作的方向及引起切實的跟進行動。香港宣明會總幹事倪貢明牧師就此課題勉勵與會者要彼此造就、啟發,要更新和重新委身,對本身事工有反省,接納新意念,推動合作,建立連繫,彼此支持。

大會最後的研討便是各區討論跟進方案,各區就所面對的困難,尋求突破。綜合各區的報告,召開跟進會議相當重要。其次就是利用各種傳媒途徑傳達基層福音的需要,其中刊物較具策略性;另外是繼續摸索佈道、訓練模式,各機構彼此連繫,彼此支持等。各區的報告皆有條理,有策略,盼望於不久將來能看到成果,使這次研討會的影響更深化。

慶典、宣言與聖餐

一系列的專題研討過後,大會安排以總結宣言、慶祝敬拜與聖餐來結束。總結部份首先由新加坡聖工學院院長翁繩佑牧師作一扼要總結報告,指出此研討會肯定給新加坡本地的基層福音工作帶來很大的衝擊,並強調彼此聯繫合作的重要;接看由華福助理總幹事林來慰牧師代表宣言小組簡述「華人教會基層福音事工宣言」要旨。宣言呼籲華人教會必須廣泛覺醒,看見基層人士這廣大禾場,立刻展開有關研究,致力訓練工人。經過修訂一些詞彙,宣言獲出席人普遍認同。

慶祝與敬拜為另一公開聚會,在六月二十八日晚上亦於花菲衛理公會舉行。首部份主要由新加坡當地的肢體以詩歌音樂敬拜讚美,當中來自基層群體如計程車司機團契及新生命團契均以詩歌訴說經歷及感恩,叫會眾同歸榮耀予上帝。另外有長老會聖恩堂製作的幻燈,帶出新加坡基層福音工作的迫切性。最後新加坡神學院院長麥希真牧師分享信息,再肯定貧窮人需要福音,與陳喜謙牧師於開會禮的信息互相呼應。基層人士福音工作是華人教會不能不承擔的使命。

世界華人基層福音事工研討會於六月二十九日早上於莊嚴的聖餐聚會後結束。聖餐禮由華福新加坡區委會委員賴文光牧師主持,以聖公會儀式進行,會眾領受杯與餅之際,共證上帝的恩典,深思華人教會日後當如何償還欠基層群體的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