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中小型教會的例證 — 蔡忠梅牧師夫婦訪談
記錄:黃亮宇一、背景
中華循理會士林忠勇教會自1979年建堂迄今已近30年。其中現已退休的蔡忠梅牧師夫婦牧養該教會達二十六年。蔡牧師開始牧養忠勇教會時,經常出席主日崇拜人數僅個位數,但在過去經二十六年的牧養中,該教會人數成長超過兩百餘位,同時拓植兩分堂,並有三十三位弟兄姐妹自該堂出來,走上全職事奉道路。當蔡牧師退休時,忠勇教會全年預算中有三分之ㄧ用於宣教。為何一個兩百餘位會友的教會可以如此?華福中心同工特於2008/5/16赴台,親自請教蔡牧師夫婦,請他們分享是什麼因素促使教會達到這樣;一個可作為其他華人教會參考的例證。
蔡牧師夫婦非常有默契且有條理的列出下列因素是他們認為幾個最為重要的。
二、牧者要有清楚的異象
有清楚的異象才不會失去方向。對蔡牧師而言,以神的話做為建造教會的根基是他的第一要務;不論講台信息的供應、團契生活的榜樣、主日學的教導都以神的話為主軸。弟兄姐妹吃飽了,在生活中就將神的話活出來。當然不是所有的會友都如此,但有四分之三,甚至五分之四的弟兄姐妹願意如此行,就看到果效。所有的教會生活都以神的話為指引,用神的話作分辨,這是蔡牧師夫婦牧會的重要領受。
但是,「遵行真理」非僅口頭教導,牧者夫婦必須身體力行,有親身的見證,弟兄姐妹看到了就願意效法。使徒保羅說:「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是蔡牧師夫婦常引以自勉並勉勵會友的一句話。而他們嚴謹的委身於聖經的榜樣,的確影響了許多的人。
三、教會的整體動員
第二是教會的整體動員。當然,這目標並非一蹴可幾,它可是需要長期深耕才可能有所獲的。首先,蔡牧師夫婦很重視栽培同工團隊。訓練、裝備門徒,不僅看重服事的技巧,更著重靈命的栽培,包括真理的造就、教會生活的生命見證以及愛心、責任感的培養等等。他們的信念是信徒必須裝備才能服事,而非以服事留人。他們不認為門徒的養成是可以「速成」的。蔡牧師笑稱:「我們比較採取慢工出細活的方式。」讓同工逐漸都能有穩定性夠、成熟度高的好事奉品質。
剛開始同工不足時,牧者要帶頭做,但要訂出事工的先後順序,以免顧此失彼或因忙碌而失去方向。邊做邊鼓勵弟兄姊妹參與配搭,並給予必要的協助。在此過程中,同時要留意觀察、瞭解他們靈命狀況、事奉心志等,進一步按照個別情況及教會需要,提供不同的訓練方式(有時採一對一;有時是集體)和服事機會。按步就班裝備他們成為合乎主用的器皿。當同工開始接棒時,就充分授權。在旁陪伴、隨時支援,卻不干涉。栽培同工的竅門就是鼓勵,生命對了,技巧不熟練都可以接受。這種栽培門徒的方法,不僅兼顧同工各層面的需要,根基能紮得穩,而且適才適所,不會壓傷同工。對於事奉心志強、靈命成長穩定的同工,蔡牧師會進一步以較嚴格的方式栽培他們、與他們一起尋求事奉的道路,直到清楚蒙召。鼓勵他們進入神學院進修,接受更有系統的訓練,成為全職事奉的神國工人。
蔡牧師夫婦也很看重幫助教會開闊視野的工作,只要對弟兄姊妹有益的,無論會外或國際間的學習、短宣、觀摩都盡力帶領弟兄姊妹參與或提供資訊,培養會友的國度胸懷。
師母也分享她栽培婦女同工的心得,無論團契、牧養、服事,都不偏離屬靈原則,訓練姊妹們凡事以聖經為依歸的思考習慣,身體力行並成為教導的人材。其實,這也是他們牧養教會時,對所有弟兄姊妹們的帶領方式。期盼神交付給他們牧養的每位弟兄姊妹,都被裝備為信服真理、有生命力的基督門徒。以致許多遷居國內、外的「忠勇人」,在各教會都還能繼續追求或服事,這是令我們頗感欣慰之處。
四、專心牧會避免外務
第三傳道人要專心牧會,避免太多外務,以免顧此失彼。在蔡牧師的事奉優先順序中,是將弟兄姐妹的需要置於外來工作之上,所以他一開始牧會時,先用了十年時間專心在教會服事。
蔡牧師以一種「沒有自己」的愛去關懷會友。在蔡牧師的眼中,神第一、教會第二、家庭第三、自己最後的優先順序來事奉;弟兄姐妹的需要遠勝於他個人的需要。
五、牧者夫妻的同心
第四項是牧者夫妻的同心。首先要確認傳道人是以生活、用生命的見證活出神的話來。師母的角色雖是「有責無權」,但是夫妻對外的見證必須合一,因此師母角色與定位一定要清楚,面對會友不同的情況和需求時,一方面要分辨現在面對的是丈夫?還是教會的牧者?不將角色混淆,方能不失公正、客觀的立場,協助丈夫妥善處理人際或事務性的難題。另方面切記:不可奪取牧者丈夫的角色與榮耀。以免失去會友對牧者的尊重,也避免因夫妻不同心而出現「鑽漏洞」的破口。
蔡師母特別提醒:牧者與會友間最好保留適度的空間,過度「傾心吐意」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因為有許多事讓會友知道,不一定於他們有益。牧者真正適合互訴心曲的對象其實就是自己的配偶,因此夫妻建立親密的關係是牧者優先且重要的課題。蔡師母也鼓勵師母們加入具建設性的「師母團契」,彼此分享、守望,而非只是閒聊、吐苦水的聚集。成功的師母團契甚至可以化解牧者丈夫之間的誤會或嫌隙,帶動同工間的合一關係。
六、第五是教會的管理恩賜
管理的恩賜並非人人都有,但求神賜給夠用的能力。例如教會經費的運用(宣教經費、支持會外事工、慈惠救助、同工培訓、人事及行政支出等等)最好訂定長期適用的原則,避免因人、因事而定,徒增困擾。每月公布奉獻收支報表,弟兄姊妹能清楚經費運用情形。
管理還包括人事管理以及時間管理。為使傳道同工之間或長執牧者之間的同心,他們用心建立彼此間的關係。亦藉著同心禱告、鼓勵同工進修或閱讀書籍來共同成長,大家觀念相近就不易有衝突。即使有意見相左的情況,也因有聖經準則為依據,而較易溝通。倘若仍有執事不同意,絕不強行推動,牧者自己先在神面前謙卑尋求神的旨意。同心乃源自於禱告,等大家禱告到有同樣領受之後才推動。開執事會討論事情時,每位執事都需發言表達意見。執事會的決議,一定在次週公布於教會週報,重要事項則由牧師親自向會友說明,好讓全體弟兄姐妹都瞭解教會各項會務。
傳道人的時間管理是最大的試探,若他不儆醒自制,小則浪費光陰,大則攸關忠心良善。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
七、結語
最後蔡牧師再次強調,一個牧者要對神的話語委身,對會友始終如一的真誠與愛。在訪談的最後,筆者請教他們,多年之後回顧以往,是否仍會有所缺憾?他說:缺失其實很多,要建造完全合神心意的教會不容易。在硬體部份,他遺憾沒有更大的空間可用以開拓更多事工;軟體的部份則是因著個性或理念的限制,使一些事工無法更大的突破。最後他歸納出人還是很有限,要謙卑的將自己完全交託給神。他們都自認不是恩賜多且智慧足的僕人,回頭數算事奉之路,都是靠主憐憫施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路徑滴下的脂油都是神同在的見證,一生有學不完的功課,而一切的榮耀都需歸予揀選他們事奉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