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教會面對的難處 — 訪談夏忠堅牧師

記錄:黃亮宇

背景

  目前擔任中華基督教褔音協進會秘書長的夏忠堅牧師自1990年3月起即開始參與「公元2000年福音運動」,以公元2000年12月31日為目標時間,一起推動台灣福音化運動。當世紀交換的那一刻,在神的憐憫及協進會和台灣眾教會的同心努力下,200位海外宣教士目標達成,當時有204位超文化宣教士。此外認領了海外本土宣教士達到2400位。十年間,台灣基督信徒由557483人增長為780529人,增長率為40%,台灣教會數由3127所增長為3961所,增長率為26.67%。

  除此上述資料以外,夏忠堅牧師常年台灣南北奔波,以及遠赴海外主領聚會或帶領研討,對華人中小型教會的個案輔導極具經驗與恩賜。華福中心同工特於2008/5/19在台,親訪夏牧師,請他分享他所觀察到今天中小型教會面對的問題並提供建議,以作為教會領袖的參考。

一、問題的首要在牧者

  夏牧師言簡意頦的說出牧者的四力:生命力、領導力、執行力與親和力都會影響教會的發展。除此之外,牧者的恩賜、性格、承受壓力的程度或長期處於挫折的情形,再加上師母的支持與否都會影響教會的發展。

  如何試圖解決上述的問題?可以透過導師(mentor)的幫助或者建立同儕間的支持系統,甚至與鄰近傳道人建立關係,彼此堅固,亦可參加類似的地區聯禱會彼此扶持。

二、清楚自己的教會模式

  ﹙一﹚架構面

  中小型教會千萬不要有如大衛穿著掃羅盔甲的方式去運作,當教會的領袖帶著大教會的架構或成功者的經驗去牧養小教會時,馬上面對的問題,是資源嚴重不足,又無法丟棄大教會的框架,以致非常難突破小教會的困境。

  ﹙二﹚牧養面

  要釐清自己牧養的是什麼樣的教會?小型教會若不走進社區,會友如何來?中小型教會若與社區互動不多,看的總是現有信徒,而忽略了社區朋友,教會要增長就相當困難。

  針對上述的問題,建議需要有人對教會牧者、長執及會友做全盤的教導─小教會成長到大教會的過程。同時教會應有一種健康成長的觀念,不以中央型教會的運作模式來帶領小型社區教會。

三、著重牧養「人」而非維持「事工」

  中小型教會的關鍵在牧養人而非維持事工。目前許多中小型教會將精力都放在維持事工,造成人力的疲憊。

  建議調整方向改以牧養人為導向,而非事工導向。例如禱告會,夏牧師建議先看重禱告的人,而不是維持禱告會。中小型教會牧者可以配合那些禱告的人的時間,帶出禱告人更多的禱告負擔,然後透過這些禱告的人再去影響其他的禱告人,如此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參與教會的禱告。

四、長期的挫折

  中小型教會的牧者和會友長期受到挫折,沒有足夠的鼓勵與供應,缺乏支持系統與資源,當面對大型教會各項資源或活動時,就顯出挫折感。

  建議與第一個問題相同,牧者需要透過導師(mentor)的幫助或者建立同儕間的支持系統,甚至與鄰近傳道人建立關係,彼此堅固,亦可參加類似的地區聯禱會,彼此扶持。

五、缺乏動力

  大家都需要來自聖靈的能力,但卻是缺少願意委身的人力。例如找不到願意同心禱告的人。此外,有足夠恩賜的人少,當需要動員時,就發現捉襟見肘。

  建議方式:同長期的挫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