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未及群體 > 孟加拉
孟加拉 Bangladesh |
|
緬甸人 Burmese |
緬甸人(Burmese)最初來自中國西部的西藏山區。如今,許多緬甸人生活在孟加拉(Bangladesh)南部靠近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熱帶季風常見於這地區,經常造成嚴重的水災和颶風。他們操巴馬語(Bama),是一種藏緬語 (Tibeto-Burmese language)。許多人也操孟加拉語 (Bengali)。人口約有三十一萬六千。
緬甸人原是緬甸的政治、經濟和宗教領袖。緬甸的政變、叛亂和戰爭歷史悠久。自十一世紀第一個緬甸王國以來,民族分裂和政治動盪已屢見不鮮。許多緬甸人逃到孟加拉,希望尋找和平的氣候。不幸的是,孟加拉有自身的問題,尤其是被英國(United Kingdom)殖民地排斥的緬甸人入侵,緬甸難民也成為該國經濟上的負擔。緬甸人一直生活在持續不穩定和恐懼的狀態之中。
緬甸人僅僅靠農耕維生。水稻是他們基本的經濟支柱,也是主要的個人消耗品和出口業。肥沃的土壤還支持著種植甘蔗、芥菜、煙草以及各種水果和蔬菜。魚是他們的重要糧食,特別是那些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民眾。他們很少吃肉,因為肉類非常昂貴和他們都有素食主義的傾向。
對於緬甸家庭來說,全家往田裡幹活是每天的任務。母親照顧嬰兒,而年齡較大的兒童則陪伴祖父、母。他們訓練牛和水牛拖拉厚重的木犁,很少使用現代化設備。牛和水牛遠比拖拉機更為常見。
緬甸農民生活的村莊建在樹林裡或沿著往恆河三角洲(Ganges Delta)的道路與河流上。富裕的人往往生活在高於地面的堅固紅木家園,並有木地板和瓦片屋頂。那些收入較低的就住在茅草屋和泥地面的竹房子。所有活動都在泥地面上進行,包括吃飯、睡覺。因此,穿鞋進入緬甸人的房子是非常沒有禮貌的。
村裡唯一最重要的社會機構是寺廟。它象徵著村民之間的團結,並為村民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緬甸人不看重氏族或家族。婚姻以一夫一妻制,很少由父母安排。年輕夫妻結婚後最初幾年一般與新娘的父母同住。兩、三年後才建立自己的家園。
緬甸人主要信奉小乘佛教。佛教的傳統目標是尋求中道(middle path)往最終的和平之地。緬甸人將這些佛教信仰與自己的萬物有靈信仰(相信無生命的物體有靈體)混合起來。
他們的信仰圍繞著名叫納特斯(nats)的天生邪靈。緬甸人一生試圖安撫納特斯,以求獲得保護使他們免受任何其他邪靈的傷害。所有緬甸家庭都有供奉靈體的祭壇,以及一尊佛像。
根據他們的佛教信仰,緬甸人認為死亡對做了好事的人並非威脅。相反,死亡就是從一個生命過渡至另一個生命。佛教教徒認為那些少做好事的會重生成為惡魔、鬼、動物或地獄居民。
- 求主興起有愛心的基督徒願意進到孟加拉向緬甸人介紹和平之子耶穌。
- 求神興起熱心的代禱勇士和帶領信徒開拓有效的佈道方式,讓緬甸人接觸福音。
- 求神使用少數的緬甸基督徒與自己民族的人分享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