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會回應末世下的宣教使命
林日峰 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院長 |
照著《聖經》的記載,末世的末期臨近時,世界肯定會面臨更多痛苦與災難。按照世界人口危機委員會於一九八七年在一百三十個國家中所作出的國際人類痛苦統計調查,顯示世界69%人口的人生或高度痛苦中。1 為此在這末世末期,當人類的災難與痛苦指數掀升,信徒除了自己敬虔與謹慎度日,還必須具備怎樣的心態來面對末期時代的宣教挑戰呢?
確認末世宣教的神學觀
教會推動宣教事工,首要對宣教有正確的神學觀,才能對末世宣教異象有持續的負擔。宣教的內涵是期盼傳遞神的心意,讓人藉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得以潔淨罪污,以至得救。其實,整本《聖經》就是講人類蒙神救贖的故事,因為永活的神就是宣教的神!2
因此,對安德魯.柯克(Andrew Kirk)而言:「教會就是宣教士。與其視它為教會存在的其中一面,不如視它為界定教會的性質。」 3 換句話說:「教會是為了宣教而存在。宣教不是教會的工作,而是教會在工作。」
教會若能確認宣教是神給教會的使命,那教會在此末世的末期就會更多委身於宣教事工了。
確認末世宣教的緊迫性
回顧二十世紀至今,世界所面對的衝擊,不難發現世人所經歷的事,在《聖經》中有關末世的資訊老早已預告了。其中《聖經》明說末日臨近期間,世界將會發生許多災難,如今都一一應驗了。人類六千年歷史當中,估計已有六億人在戰爭中死亡,其中半數是在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中喪命的。另外,二十世紀以後的地震次數增加得很快,不但次數增加,強度也增加。從十個有記載的世界最嚴重的地震記錄中,其中七次就發生在二十與二十一世紀初期!從二十三個有記載的世界最嚴重的地震中,其中在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就發生了四次(預測一百年內會有四十次),二十世紀十一次,而十九世紀只有兩次,十八世紀四次,十七世紀與十六世紀各一次。4
雖然如此,主耶穌再來之前的預兆之一是福音要遍傳天下:「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我們現今活在非常時期,而神在這末期中運行的工作也愈來愈明顯。
一九九二年, 77%的世人已接受或接觸到福音,這表示全世界每三人中至少就有兩個是基督徒或已聽過福音。 5然而,從世界人口增加的趨勢來看,世界上仍有大量人還未領受福音。一九七四年在瑞士洛桑(Lausanne, Switzerland)開會時,估計有二十七億以上的人仍未聽聞福音;一九八二年,相信數字已達三十億,其中包括數以千計的族群。盼望愈來愈多關心宣教的基督徒與教會得以興起,以至更多信徒願意挺身關心世上失喪的靈魂。盼望我們這一代對完成普世福音遍傳的美景不再是夢想,因為我們傳福音的時機不多了!
實際行動
在這充滿患難的末世時期,教會能夠作出甚麼實際的行動,來回應主的宣教使命呢?
一.認領世界貧困群體
根據統計,人為的糧食危機由一九九二年至二○○五年已上升兩倍。很不幸,連世界級八國集團(Group of 8)在二○一○年六月的會議中,因八強國已自身難保,故忽略了海外救濟的需要,使貧苦國家,尤其是住在「10/40之窗」內的老百姓,生活更是雪上加霜。6
根據聯合國與世界健康組織的統計報導,世界有三份之一人吃得太飽,三份之一不太吃得飽,剩下三份之一是處在飢餓當中。如今,全球有三千萬兒童忍受飢餓,其中預測每年有四百萬人餓死,而大約每分鐘就有三十人死於飢餓,尤其在非洲、孟加拉(Bangladesh)與印度(India)等地。7另外,根據聯合國二○○五年的報告,全球已有四億人口感染愛滋病了!8
如今,世界上最未被福音化的五十五個國家的三十億人口中,就有97%的人住在「10/40之窗」中。9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人每年不超過五百美元者,十個人中有超過八人住在「10/40之窗」內。然而,只有6%宣教士在這佔全球人口44%的人當中事奉!10
經濟上較能力的普世教會,有責任投資在有需要的社會群體。情況許可的話,也可考慮奉獻金錢來幫助較窮困國家,以積極心態參與工程建設計劃,或其他各種創啟性的宣教方式來為主作美好的見證。11自一九九六年起,臺灣一些機構12已與海外多家本土宣教機構合作,在國內眾教會間推動第三世界與福音封閉地區的宣教士認領計劃。如今已有超過二千六百位宣教士被臺灣教會與弟兄姊妹認領。他們分布在三十一個國家,包括中東、南亞、中國、東歐、前蘇聯(Former Soviet Union)等二十餘個不能公開傳福音,甚至逼迫宣教士的地區或國家。13
二.齊心培訓第三世界宣教工人
對拉里.佩特(Larry Pate)14而言,全球支援宣教的重心應轉移至第三世界,而西方的宣教士必須作好準備改變角色,把傳統以來負擔的許多事工逐步轉移到西方以外的領袖手上。西方的差會須了解全球教會在訓練宣教士方面的相互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西方的差會當學習分享資訊與資源,並吸納大量第三世界的宣教士,讓他們得著機會進入國際領導層。15
若要提升同工的生命素質,教會須先重視基督教教育的培訓作為基礎。16這是因為許多非西方(例如,中國)宣教士在被差往禾場時,只受過小量,甚至完全沒有受過訓練。我們需要加強他們的生命與靈命素質,好讓他們有適當的普世宣教能力。近期,中國培訓的同工都齊心努力事奉,使教會更有規範的建立起來。尤其是關心培訓動向的負責人,都不約而同想提升神學教育的素質。即然近代許多宣教學者預測二十一世紀是華人宣教的世紀,華人是接普世宣教最後一棒的人選,教會應迎頭趕上,重視培訓事工。自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兩百多年前將福音帶進中國,現在也是福音出中國的時候了!
三.組織有效率的短宣隊
短宣是現代普世宣教新興的宣教力量。以往的全職宣教士,出發前從未踏足該宣教工場,抵達後卻要委身於工場發展的福音事工。但如今,許多宣教士立志委身工場前,常有機會先到該工場作短宣體驗,然後才作出長遠委身的計劃。因此,短宣能給人初試淺嘗另一種文化的機會,為長期宣教建立基礎。
目前,北美有764家差會,其中有四十八家機構專門安排短宣。17今日美國(U.S.A.)與加拿大(Canada)的宣教士中,短宣的人數佔了全體宣教士人數的一半,而且繼續增長。另外,愈來愈多的華人教會弟兄姊妹願意親自體驗宣教經歷,加入各國各地的短宣旅程:如基督教華僑佈道會(COCM)在歐洲主辦的短宣;中國信徒佈道會(CCM)在中、南美洲的短宣;港、臺各宣教機構在泰北(Northern Thailand)、非洲的短宣;Country Club在印度支那(Indochina)及蒙古的短宣,以及大使命中心在俄羅斯西伯利亞(Siberia, Russia)及尼泊爾(Nepal)的短宣等。18
四.組織有效率的職場宣教
自一九七○年代宣教學家拉爾夫.溫德(Ralph Winter)呼籲教會關注未得之民,尤其針對在封閉國家作宣教事工的困難後,近三十年來職場宣教就不再是陌生的名稱。19在工場中能被派用場的職場宣教的種類很多,例如:教授英語、語文翻譯、學術交流、大眾傳媒、水利工程、社區活動、法律咨詢、掘井法、貧民自助、醫藥、輔導等。20
如今,基督徒可以把福音帶到他們的職場,在公司辦查經班,甚至建立教會。如此,福音很快能帶動信徒,將信仰滲透於日常生活,讓他們能全方位事奉神。
五.組織以宣教為中心的禱告會
從教會歷史的角度來看,宣教與禱告是緊緊相扣的,而用合神心意的人來從事宣教事奉是極重要的。就像邦茲 (E.M. Bounds) 在其名著《禱告的力量》(Power Through Prayer)中所說:「教會所尋求的是更好的方法,上帝所尋找的是更好的人。」許多宣教士曾心繫於異鄉所服侍的未得之民,他們是天國的開拓者與先鋒,勇敢的跨越了江河與峻嶺,征服了許多異國百姓的心靈。此委身彰顯了神的愛在人心中的奇妙善工。深信他們曾在禱告中先尋得神的心意,才作出行動。21
對莊斯頓(Patrick Johnstone)來說,他所著的《普世宣教手冊》(Operation World)也是與禱告分不開的,因那著作本源於六十年代非洲肯尼亞(Kenya)的一個宣教禱告的運動!22另外,萬國逐家佈道團的總裁狄克.伊士曼牧師(Rev. Dick Eastman)是美國最早發起每週七天連續二十四小時禱告的先驅者之一,在全球各地傳講有關禱告的資訊,激勵他們為普世宣教祈禱守望,並熱心投入佈道事工。要實現如此偉大的屬靈復興,肯定需要在國內展開禱告運動。禱告是屬靈爭戰的一部份,因此教會和領袖必須警醒守望,不可沉睡。23
結論
在這末世的末期,我們必須靠著聖靈的引導乘浪而上,呼籲全球教會認領貧困群體,培訓更多宣教同工,組織有效率的短宣隊和職場宣教,並組織以宣教為中心的禱告會,好讓教會能及時把握末世宣教的契機,來宣揚基督的救贖並完成主所託付教會實行的宣教大使命!
耶穌曾說:「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此經文對現今末世時代的基督徒而言,更顯得重要!
思考問題
一.你現今所參加的教會是否重視宣教事工呢?為甚麼?
二.你認為當今華人教會履行宣教的使命最大的難處是甚麼?
三.你曾否參與宣教?你在未來幾年中對宣教有甚麼參與的計劃呢?
1王永信:「普世宣教大趨勢」(http://hi.baidu.com/paopaorensheng/blog/item/29432c2d7cff4a36349bf796.html)(下載日期: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2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著、徐羅肇瓊譯:「永活的神就是宣教的神」,《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拉爾夫.溫德(Ralph D. Winter)、史蒂文.霍桑(Steven C. Hawthorne)(英),陳惠文(中)主編〕(美國加州:大使命中心,二○○六年),第三至十頁。
3Andrew Kirk: What is Mission? (Darton, UK: Longman & Todd Ltd., 1999), p. 25.
4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下載日期: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5Kenneth Hylson-Smith: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The Glob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Milton Keynes, UK: Paternoster, 2007), p.166; 布達恩:《孩子教會與宣教》,(香港:道聲出版社,二○○八年),第一三四頁。
6Joshua Kurlantzick: “The Death of Generosity”, Newsweek (August 14, 2010), p.24~27.
7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05年報告〉。
8參〈聯合國2005年愛滋病流行最新報告〉。
9盧斯.布什(Luis Bush)著、徐羅肇瓊譯:「管窺10/40之窗」,《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拉爾夫.溫德(Ralph D. Winter)、史蒂文.霍桑(Steven C. Hawthorne)(英),陳惠文(中)主編〕(美國加州:大使命中心,二○○六年),第五四○至五四七頁。
10同上。
11Eric N. H. Tan and Team: “Transforming Communities Through Poverty Alleviation”, Missions Matrix: Navigating 21st Century Missiological Issues, Florence P. L. Tan, ed. (Singapore: Singapore Bible College, 1984), p. 171~192.
12例如: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的「普世宣教中心」。
13〈傳福音給「2/3」!普宣21──本土宣教士認領〉(http://www.ccea.org.tw/missioncenter/functioncode/publish/articleshow.asp?sn=829&type=20)(下載日期: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14Larry Pate:“The Changing Balance in Global Mission”, in Worldwide Perspectives, Meg Crossman ed., p.15~16.
15布達恩:《孩子教會與宣教》,(香港:道聲出版社,二○○八年),第一三四至一三五頁。
16黃碩然編:《提升生命素質的培育》(香港:華人基督教宗教教育促進會,二○○一年)。
17基督教頌恩堂:http://www.pgmbc.com/resourceitem.html?id=%E7%9F%AD%E5%AE%A3%3A% E5%AE%A3%E6%95%99%E7%9A%84%E8%BD%89%E5%9E%8B&category=(下載日期: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18同註1。
19Patrick Lai:Tent Making: Business as Missions (Waynesboro: Authentic Media, 2005), p. 3~6.
20同註1。
21塞繆爾.茲沃瑪(Samuel Zwener)著、陳惠文譯:「難以置信的榮耀」,《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拉爾夫.溫德(Ralph D. Winter)、史蒂文.霍桑(Steven C. Hawthorne)(英),陳惠文(中)主編〕(美國加州:大使命中心,二○○六年),第二八八至二八九頁。
22莊斯頓,萬迪克(Patrick Johnstone, Jason Mandryk) 著、陳惠文編:《普世宣教手冊》 (美國加州:大使命中心,二○○三年)。
23〈萬國逐家佈道團領袖:中國的福音復興需要代禱的眼淚>《基督日報》,(http://gospelherald.com/news/gen-14828-0/)(下載日期: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八一期,二○一○年十二月號,第十四至十六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