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活動與宣教機遇

翟浩泉
香港亞洲歸主協會總幹事

  我的師傅——亞洲歸主協會國際榮譽會長王一平牧師說:「當你見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起飛、人口年輕、學歷提升、教會增長、靈命熾熱,你就可以期待宣教運動的出現!」

  韓國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它擁有上述五個要素,其宣教士亦可說是無處不在!全球的經濟目光現正投向中國大陸,我們亦可期待來自中國大陸的宣教大軍日漸強盛!1

宣教機遇

  事實上,環顧亞洲地區,經濟大多起飛,宣教士的差派亦不斷增加。我們可以清楚看見,神正在亞洲賜下經濟蓬勃帶來的宣教機遇,包括:

一. 廉價航空助短宣

  早期教會「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陸路交通網,助長了福音從以色列向歐洲、非洲及亞洲擴散,文藝復興時期的海運交通同樣助長了以歐洲為主的宣教運動。過去一百年,航空業亦將美洲、澳紐的宣教士帶到多個地區。

  近十年來,廉價航空在亞洲湧現,短宣事工因而顯著受惠,這勢必塑造出新一代的宣教大軍。中國大陸與鄰國的經濟活動及合作亦與日俱增,除了廉價航空外,跨境道路及鐵路網不斷開發,宣教事工亦將沿著這些網絡伸延。

二.勞工流動新機遇

  宣教學者早已發現流動群體對福音的回應率比一般人高,且經常成為原居地福音化的火種。近年來,這情況起了新的變化。

  溫州被譽為中國的耶路撒冷,信徒比率甚高;溫州人經商的進取及成功也是世界聞名。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就看見溫州信徒隨著公司的擴展及勞動人口的輸出,進入不同國家及地區作見證及宣教。

  更叫人興奮的是,菲律賓(Philippines)研發的「把握時機」(Kairos)宣教課程,2將大量輸出的菲律賓傭工裝備成為胸懷普世的大使命信徒。他們免費前往受雇用的國家,熱切地在受雇的家庭中對小孩、長者傳福音,甚至影響他們的雇主,其中包括許多創啟地區的見證。菲律賓已成為「差派」最多職場宣教士的國家。

三.商業治貧兼宣教

  上一代的宣教事工與濟貧活動息息相關。不過,慈善組織已改變了濟貧策略,採用經濟治貧、勞動脫貧的方法,效果更為理想。

  亞洲人口眾多,經濟起飛的即時影響就是貧富懸殊;亞洲仍然是世界工廠,提供大量廉價工人。在中國大陸,基督徒廠家與香港及臺灣教會、宣教組織合作,在工廠舉辦福音活動及小賣服務,透過全人關顧的見證帶出美好的果效。馬來西亞(Malaysia)亦從越南(Vietnam)、尼泊爾(Nepal)、緬甸(Myanmar)等地大量輸入勞工;基督徒廠家與教會合作,由教會承辦接機服務,使外勞由抵達當地第一天開始就接觸教會;教會亦增聘越南、尼泊爾、緬甸等事工的傳道,在主日下午加開外語崇拜,熱切得人。

宣教觀改造

  神──莊稼的主人正在更新教會,使我們對宣教能有與時並進的觀念:

一.人人職場宣教

  神正改變教會沿襲中世紀的聖俗二分法,將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信徒皆祭司」觀念更新為「信徒皆先知」──宣講神的道。

  我們見到不少教會不但教導屬靈恩賜,更落實按恩賜分工,互相配搭事奉,包括在教會以外的事奉──職業生涯中的見證,因而促成「職場佈道」的盛行。

  在經濟型的社會中,跨國企業與商貿不斷增強,網際網絡的普及並沒有減少跨國往來的人次,充其量只是將留在外地的日數減少。

  這些因公務往來奔走的信徒需要另類的牧養、裝備及宣教觀。宣教工場的教會,特別是同宗、同派的教會不應視他們為訪客,而應視他們為短期性的專材。他們的專業技能——演講、語文、技術等可為發展中的教會提供職業培訓,亦可作福音預工,甚至為教會帶來收入;他們在所屬教會曾接受的裝備──帶領小組、培訓班、敬拜隊等,亦能貢獻在工場中的教會。更重要的是,藉著他們的積極投入,引發當地信徒仿效其職場見證的熱誠。

二.另類配對捐款

  配對捐款的觀念已由西方流入亞洲。除了傳統的配對捐款外,差會可鼓勵經商的信徒「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某國家(或透過該國工人)賺了錢,就捐部份利潤給當地的宣教及建設工作。

  工人當然會慢慢透過勞動脫貧,但廠商更可與宣教組織合作,加快及優化這過程,如提供「一條心」福利建設──在工廠辦學,鼓勵有上進心的工友繼續求學,提升學歷及專業;同一時期亦在工友的原居地辦學,幫助他們的下一代接受較高等教育;在工廠及原居地同步設置電腦及教授電腦知識,讓員工可在網上與家人透過視像訴心聲;在工廠辦幼兒院,以及在原居地協助修建小學、中學……

  在某些國家,以上是法律或稅務上的鼓勵或要求;但如果經商的信徒受教成為大使命的信徒,又肯定自己從商是神的計劃,樂意配對奉獻的地方,就是神要栽種他的地方,叫他的果子長存(參約十五16)。

  亞洲的經濟還有很長遠的增長,3亞洲信徒對宣教的認知及參與僅屬起步階段,配對捐款、10%股份捐贈、商界展關懷等都是有待促進及開發的宣教資源。經商者的營商之道不但對工友及貧困地區帶來身、心、靈的幫助,這種回饋社會和員工的為商之道,更對當地的官員、冒升中的企業家帶來生命的見證及影響。

三.平民銀行見證

  二○○六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Bangladesh)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因三十年前創辦格拉明銀行(Grameen Bank),以非政府組織從事小額信貸,讓幾百萬人的生活得以改善。

  格拉明銀行並非唯一的平民銀行,而是最成功的一家。面對財富不均的情況,小額低息貸款是現代最成功的脫貧助力之一。成功的商家可設立基金,自行或委託慈善機構管理及開拓平民銀行服務。從宣教的角度看,平民銀行至少可以清楚顯明這是由基督徒設立、執行的單位,也可以用諸般的智慧顯明基督的名、基督的愛,在某些地區更可以經由教會執行。

  總的來說,世界不停在變,經濟更如過山車般起伏,但神愛世人的心不變。我們只要將身體獻上,並察驗神的旨意,便可有效地抓緊每個機遇,成為祂的見證,直到主臨。

註:

  1. Wagner C. Peter: "China's Day is Here!", Global Link, Vol 3 Issue 12, http://www.globalharvest.org/global_link_84.htm(31/01/2008)

  2. http://www.kairoscourse.org

  3. 毛峰:「亞洲先鋒城市開創亞洲新世紀」,《亞洲週刊》(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七十至七十一頁。

 

分類:短宣營商宣教宣教新趨勢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六五期,二○○八年四月號,第十四至十五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