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新動向

杜其彪
海外基督使團香港執行主任

 

新世代

  處身於這資訊發達、信息萬變的時代,許多不同宗教都有明顯的改變,佛教或穆斯林群體也不例外。他們傳揚信仰及教導的模式都趨向現代化,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他們作出許多改動,更積極和現代化,甚至在網絡及音樂上配上更吸引的色彩和節奏,其目的當然是增加信眾,並使委身者更年輕化。當我們為參與宣教的信徒年長化而不斷舉辦青年宣教大會,向青年灌輸宣教異象,我們可認識時下的年輕人──Y世代群體。他們在一九七六年後出生, 1活於少受社會風浪衝擊的環境中,有著獨特的素質,一方面滿有活力與聰敏,容易吸收新事物,對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強,滿有理想,對電子科技掌握得特別快;另一方面也因為自信心強,他們處理人與事較性急,甚至傲慢,當工作未能滿足他們追求的生活形態,另謀高就是他們的取向, 2高薪厚職未能吸引他們,反之他們不希望工作成為生活的全部,所以他們在同一職位工作的平均年期是1.1年。 3因此了解年輕人實屬當務之急,以至我們能運用他們的恩賜與專長,並且配合他們的特性,栽培他們在事奉、宣教的參與上更能委身與投入。我們真的需要知己知彼,才能在神的國度中更有效地得著這群年輕生力軍。

新挑戰

  一位宣教同工參與短宣訓練會議回來,他這樣形容年輕人:「他們願意投資一至兩年的時間,這已是一生的投資,因為兩年後他們也不知會如何改變。」如果這就是他們能為生命的投資作出的決定,我們就為他們安排一至兩年的門徒課程。在這課程裡,把以往四年一期的宣教生涯濃縮為兩年,並讓這些年輕宣教學徒參與語言學習、文化適應、福音工作、社區服務、門徒訓練、工場會議、事工策劃,因為他們強調參與和發言權,願意為社會的發展承擔更多,參與的事工要有挑戰性和創新性,同樣能達到他們理想中的期望。4他們可能未受過神學訓練,在事奉上的裝備也不多,但有些年輕人經過一至兩年的參與,回到自己的國家便報讀神學院接受裝備,受訓後回到工場作長期服侍。

  有些神學院老師鼓勵神學生以一年時間到宣教工場實習體驗,然後再回校完成神學課程,這帶給神學生更豐富的工場經驗,也是實戰經驗,作為日後寶貴的事奉資源。雖然宣教工場主管與宣教士都要作出特別安排,但這值得投資在年輕人身上,為的是讓他們從實際經歷中體會大使命的真理,在宣教士身上看到有血有肉、道成肉身的事奉與見證,從而引發他們作永恆的投資,把他們最高的理想獻上,將真正改變人生的福音傳遍活在恐懼與黑暗中的失喪靈魂,他們出發時仍會帶著最新的電腦和手提電話、電子《聖經》和釋經軟件,踏著球鞋,穿著汗衫及半褪色的牛仔褲步入宣教工場,我們豈不是正祈求神差派這些熱血青年接棒嗎?

新策略

  年輕人不喜歡拘泥於傳統的做事方式,他們樂意運用想像力發揮與嘗試,近年更以歌劇向青年傳達事奉觀念和宣教歷史,也有宣教書籍刊出許多世界各地的照片,展現不同宗教與群體的福音需要,甚至投資不少資源拍攝推動宣教及介紹工場的短片,又以九種語言出版光碟「傈僳使徒──富能仁」,這講述富能仁(James O. Fraser)一百年前在中國的宣教承擔,為的是以不同模式把宣教信息傳遞給年輕一代。

  我的兩名女兒分別是十七和十九歲,她們都在異文化環境長大,卻非常接受這些不同演繹的媒體元素,特別是一些大型宣教慶典,臺上年輕人的生命見證都激勵著她們的思想,如何運用大好的青春年華,甚至在大學選科,也傾向於學成後透過專業服侍有需要的社群,藉此與人分享基督全人的愛。願主的旨意成就在年輕人身上,我們更應成為他們的橋梁,為他們鋪路,甚至成為他們的踏腳石而非絆腳石,因為神的國度正是這些小子所要承接的。

  日本宣教士與年輕人在卡拉OK(Karaoke)唱詩讚美敬拜神,令許多年輕人不會因為教會的宗教外型而對福音卻步,使他們更活潑地全人投入神的話語和敬拜。無論國際差會或華人差會,現在都開始與神學院合作,在暑期的三個月內,讓神學生到宣教工場上課,宣教士安排課程教導宣教概念、文化適應、宣教工場挑戰與實習,完成後得到三個學分,並確定神學畢業後的方向,除了終身踏上宣教工場,也可選擇在後方推動教會信徒支持宣教事工,這正是差會與神學院緊密合作,使神學生建立對教會整全的使命,達成福音本地化,同時不忘普世的福音需要,盡快完成主的大使命。二百年前,自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到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都是帶著愛來中國,他們的生命已經祝福千千萬萬的華人,更祈盼這份從基督而來不朽的愛,能在華人的土地上燃點千萬的年輕生命,帶著愛出中國,使萬族萬民得聞這奇妙救恩。

  宣信博士(Dr. A.B. Simpson)在二十一歲完成神學訓練,他決定教會的事奉時說:「正因我接受了那份較難的工作,我才得以藉著神的恩典,培養出敢於接受挑戰和不畏艱難的勇氣。」 5願當日感動宣信博士的神,同樣感動這世代的年輕人,敢於接受跨文化與學習新語言的挑戰,排除萬難踏上宣教路,成為宣教新動力。

註:

  1. 資料來自維基網上百科全書。

  2. 資料來自http://www.readersdigest.com.tw/rd/rdhtml/ce/magazine/mag_archive.jsp?ccid=3

  3. 資料來自香港電臺節目〈鏗鏘集〉:http://www.rthk.org.hk/rthk/tv/hkcc/20081110.html

  4. 資料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個人網誌:http://www.fso.gov.hk/chi/blog/blog200708.htm

  5. 湯普信(A.E. Thompson)著、陸忠信譯:《非我唯主──宣道會創辦人宣信博士的一生》(The Life of A.B. Simpson)(香港:宣道出版社,二○○七年),第三十一頁。

 

分類:宣教新趨勢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一期,二○○九年四月號,第二十五至二十六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