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新動向

林應安
中華基督教內地會臺灣區委員會總幹事

 

  二十世紀後期是宣教歷史中最多挑戰的時代,但也是開創最多宣教新契機的時代,華人教會的人數和堂會的成長及發展也創出基督教傳入中國後的最高峰,這是二百年宣教史之中的重大成就。雖然華人教會和信徒人數持續增長,但與全中華歸主的目標仍有很大距離,何況普世萬族萬民的福音工作亦有待華人教會更積極地投入和參與。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普世宣教事工,身為普世教會一分子的華人教會確實有許多需要加強與努力的地方。事實上,我們在普世宣教事工上佔極具優勢的地位和資源,現今的機會也是神特別為華人教會預備。要找到我們的優勢和地位,便需要探索和認識現今的宣教新趨勢。

更宏觀的宣教視野

  普世教會面對時代日新月異的挑戰,宣教視野必須更廣、更深、更遠,把我們的眼界提升至最高點,從更有戰略性的角度制訂未來的宣教策略。

  華人教會喜歡單打獨鬥、各自為政,不太喜歡談合作和建立伙伴關係(partnership)。在宣教事工上,我們起步較晚,宣教人力也不多,落後於西方差會和教會。我們的目標亦只看見有華人的工場,要能突破這點,把眼光放到更遙遠的地方,把人力投入那些被忽略的國度,華人教會或差會應建構一種合作伙伴的宣教方式,共同開創宣教的新視野。

關注被忽略的群體

  全球福音未及的群體多在落後、偏遠的地區。二十年前西方教會就提出,抗拒福音之環帶(The Resistant Belt)大部份落在「10/40之窗」,這是宣教事工最艱難的地區,卻是被忽視群體的所在;是世界三大宗教陣營最集中的地方,是伊斯蘭教的心臟地帶,也是窮人所處之地。

  華人教會要把眼光投入在這最迫切需要福音的地帶。西方宣教士在此地工作很不容易,由於他們的膚色和背景,使他們面對許多不利因素。華人卻不一樣,我們沒有歷史包袱,也沒有民族不利因素,故比西方人佔了更有利的條件,問題是我們願意關注和投入嗎?

穆宣的新契機

  全球穆斯林已達十三億之多,而且還在快速增長。華人教會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認識和關心一向極為有限,更產生許多誤解和排斥。穆民宣教在未來宣教事工上最為急切。我們不要忘記,在世界宗教信徒中,伊斯蘭教是僅次於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約佔全球人口的20%,增長速度更是所有宗教人口之冠。

  穆民分布已從中東、北非、南亞、東亞擴展至全球。今天有太陽的地方,不但有華人,更有穆民的足跡。伊斯蘭教的擴展和影響已達普世性,其崛起已成為基督教宣教事工最大的挑戰和抗衡。

  今日在穆民中間從事宣教工作的基督教宣教士人數最少,每百萬穆民中只有不到基督教三位宣教士,比印度教教徒中有六位、佛教教徒中有五位明顯少得多,這提醒我們不能再忽視穆民的福音需要。

  多次與在穆民中事奉的西國同工交通,幾乎都會聽到他們發出同樣要求:「你們華人同工比我們更適合進入穆民群體事奉。華人同工的身分、膚色和民族性都比我們優勝,加上華人勤奮和用功,這都比我們更有利。伊斯蘭教社會不會仇視華人,他們對華人比較沒戒心。」

  要關心穆民需要,教會可使用每年伊斯蘭教齋戒月前出版的「為穆斯林世界禱告30天」的祈禱手冊,教導信徒從禱告學習關心穆民的需要,也可與全球基督徒一同以禱告震撼伊斯蘭教世界。網址:http://30-days.net/muslims/the-booklet/chinese/

商貿宣教的時代

  談到商貿宣教,很多教會牧者或會皺眉,這是甚麼玩意呢?華人很會經商和作買賣,但把經商和宣教混為一談似乎有點奇怪。我們認識很多宣教策略,但誰聽過商貿宣教呢?

  有一次,從臺北搭乘飛往新加坡的班機上,旁邊坐了一位印度(India)乘客,談話時他提到自己從印度帶珠寶到亞洲各地找商家,拜訪客戶,而他是穆斯林的傳道者,會在洽談生意後邀請客戶一起吃飯,前往的餐廳一定是清真館,其策略就可想而知了。

  許多國家不歡迎基督教宣教士入境,卻敞開貿易大門,商貿機會就大得多,尤其可克服許多不利因素。貿易和經商是很多華人的謀生行業,我們每天活在商貿活動中,藉此從不同層面接觸各類人士,透過商貿關係促進彼此的認識是很自然的事,漸漸能成為分享見證的好方法。貿易宣教是近年才推動的事工,在未來會帶來很多果效,擴大宣教範圍的同時,亦可建立許多事工型態,包羅萬象在其中。

  華人教會對這種以營利為主的宣教方式生出很多顧慮和疑問。這的確要審慎考慮,在實際的操作和執行上會有些難度。萬事起頭難,從摸索到實行,我們仍要學習許多功課。

宣教的路是有盼望的

  宣教的路不易走,當中充滿血和淚。百年以來,先賢走過的路徑不但留下痕跡,也像落在地裡的麥子,死了,卻結出許多代代相傳的子粒。宣教的漫漫長路值得我們靠著神給我們聖靈的引導和智慧,一代一代的走下去。

  華人教會、差會和信徒需同心禱告,齊心努力,完成主的大使命。

 

分類:宣教新趨勢穆宣營商宣教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五期,二○○九年十二月號,第三十五至三十六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