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宣教挑戰

梁定仁
澳洲長老會普世宣教機構協理宣教士

 

  二十一世紀的宣教工作充滿挑戰和機會,只要適當地把握和發揮,當能在神家擴展的事上碰到難能可貴的機遇。我們要回應主的大使命,問題是該實行甚麼策略,該持甚麼態度,以及面對甚麼挑戰?

  近代差傳學者指出,全球化(globalization)趨勢和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當今最大的宣教挑戰。這兩種趨勢具海嘯般的超龐大力量,稍一忽視,教會或差傳機構便與宣教工場愈來愈脫節,與本來要事奉的群體的差距愈來愈大。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力量更顯而易見。透過跨國電腦網絡,加上高科技,國與國之間成為「地球村」的一員,界限愈來愈模糊不清。在大都會裡,多元文化和多樣化生活模式成為常規。然而,當人們可透過旅行和各種高科技而多邊又廣泛地聯繫接觸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變得更孤獨、疏離、互不相讓。無論在物質或屬靈上也壁壘分明,形成兩極化,有人享受豐盛、有人貧窮匱乏。部份學者認為在「地球村」內,民族與民族間出現經濟、宗教及文化等多方面的激烈衝突和矛盾,美國(U.S.A.)「九.一一」事件就是最明顯例子。在宗教層面上,原教旨主義和伊斯蘭教激進分子在世界各地進行恐怖襲擊,可以預料,在二十一世紀,極端伊斯蘭教國家不再歡迎西方或發達國家向他們派遣宣教士,傳統宣教方式在這些國家無用武之地。這是重大的挑戰,我們需要尋找另一套可行方法,將福音傳給未得之民。

  後現代主義的特色是認為一切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真理。在多元文化、多樣化又講求兼容的社會裡,各人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那怕人人都不以為然。這種觀念為傳統家庭模式帶來極大的衝突,同居或離婚被視為另一種生活方式,無所謂是與非。在這種大氣候下,教會或機構也受影響,同樣要面臨相對觀念和多元化思想的挑戰。新一代領袖要在X世代(Generation X)中興起,他們最受後現代主義影響。意見分歧時,我們不應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兩代之間的隔閡或文化之間的不同,反應看看《聖經》怎樣說,而不是堅持自己的喜好或觀點。較年長的前輩要考慮交棒給新一代,若沒有這方面的高瞻遠矚,情況叫人憂慮。香港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未來十年間將有至少四份之一的宣教士達到退休年齡,而在眾多現役的宣教士中,只有3.85%為三十五歲以下的X世代人士!

是挑戰也是機會

  全球化為宣教工作帶來劃時代的深遠影響。電腦科技、多媒體傳播形式,加上衛星通訊網絡,福音信息能翻譯成任何本土語言,傳遞至地球偏遠角落,例如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正從事這類工作;遠東福音廣播則設有不同方言的節目,以衛星傳送到世界各地。環球錄音事工則採用另一種方式,推出手動或太陽能驅動播放機,將不同方言的節目傳送到不同語言民族當中,配合視覺圖畫和文字,務求以多元方式將福音傳開。以上只是眾多福音機構的少數具代表性的例子。多元媒體甚至可以協助發展神學教育和輔導服務,透過衛星或電腦網絡,遠達限制福音傳入的國家或基督徒受逼迫的地方。

  全球化引起文化和宗教衝突,但正因為全球化,不少專業人士需要不斷穿梭不同國家,提供醫療、衛生或教育等服務,亦出現很多環球營商人士,在世界各地往來。一些非洲、中東或亞洲地區的伊斯蘭教國家不許傳揚福音,若這些基督徒可進入當地,便可使用見證或其他容許的方式將福音傳給當地居民。我們要把握當前的機會,差傳先鋒林安國牧師1曾多次提到華人教會在普世差傳工作中擔任重要角色。華人基督徒也在全球化形勢中運轉,故應好好為主作工。

  出行的便捷不但助長全球化,亦帶來宣教另一契機。大量勞工和移民由經濟較落後地區流向經濟較好或正在急速發展的地方,尋求更好的待遇或未來,中國勞工就是最典型例子,他們的足跡遍及非洲、中東、東歐,甚至遠至大洋洲(Oceania)的細小國家,在那裡當勞工或製衣女工。在交通發達、全球化的情況下,不同華人地區的信徒均可利用短宣形式服侍海外勞工,他們將發現,當中的工人大多從未聽聞福音。筆者在塞班(Saipan)、瓦努阿圖(Vanuatu)等大洋洲地區就有過親身經歷,透過短宣向當地勞工傳福音、造就信徒,一些在當地信主的基督徒返回中國後熱心投入教會工作,也有些在原居地建立新教會。

二十一世紀的宣教策略

一. 全民皆宣教

  在登山寶訓中,主耶穌呼召門徒在世上作光、作鹽(參太五13、14)。《彼得前書》二章八至九節的意思是基督徒要參與宣教(be missional),並接受差遣(to be sent),而不是光有宣教意識(mission-minded),而是坐言起行。宣教不是光讓某些人參與,乃是人人皆被呼召、獲揀選,在他的岡位和處境中為主作見證,根據《聖經》傳講全備福音,也在行事為人上活出主耶穌所賜的新生命。

二. 建立伙伴

  具同一目標或異象的教會及機構應建立伙伴關係,共同合作,不要只著眼於我們能作甚麼,強項為何,反之要看我們沒有能力作甚麼,弱點何在,然後持謙卑的態度與其他宣教機構合作,為天國的緣故互補不足,以便能全面推展事工,也要善用資源,避免重複其他宣教機構或本地教會的工作。有關這樣的伙伴合作,近年的最佳例子是華人福音普傳會和中華神州差傳會在二○一○年一月一日正式合併。2我們需要與成長於多元文化環境、眼光面向多語言和多民族的X世代建立伙伴合作關係,以便順利移交宣教的火棒。

三. 交流合作

  第三項策略是建立網絡關係。教會或差傳機構即使無法成為伙伴,仍可建立溝通渠道,甚至保持緊密聯絡,以便互通信息,彼此支持,分享宣教經驗和心得。另外,中國大陸是現今最大的宣教工場,不容忽視,其中仍有許多歷史包袱和各樣因素,甚至需要克服和解決政治問題。海外華人可否為建立基督身體的緣故,以更靈活創新的方式與中國大陸的主內組織建立伙伴關係?可否為主和大使命的緣故,盡辦法驅除障礙?無論如何,中國大陸擁有最多的華人基督徒,我們豈能漠視?

  主交給我們大使命的託付。讓我們以基督的心為心,彼此謙卑,將我們的喜好、歧見或歷史包袱放在一旁。主的日子快來,讓我們為祂作見證,榮耀主名。

思考問題

  1. 二十一世紀的宣教策略是按《聖經》「全民皆宣教」的真理而行。請反思你和所屬教會或機構對這方面的了解?如何積極地活出來,而不單是「口號」而已?

  2. 中國大陸是現今最大的宣教工場。你和所屬教會或機構可否更靈活和運用創新、多元方式,與中國大陸的主內組織建立為「福音伙伴」?

  3. 二十一世紀的海外華人教會和宣教機構在未來十年將面臨老化危機,而海外的下一代領袖還未能接上。主在這方面對你有何提示?你如何回應呢?

  1. 林安國牧師是華人福音普傳會國際總主任。

  2. 華人福音普傳會與中華神州差傳會於二○一○年一月一日合併,所有同工、宣教士、資產及差傳事工結合一處。合併後稱為「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

 

分類:宣教挑戰宣教策略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八期,二○一○年六月號,第二至三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