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中國成為宣教的中國

葛國光
美國萬國使命團執行主任

 

  從教會歷史來看,神要使用一個國家成為宣教國家,至少要在兩方面作預備——一是宣教的人,其次就是國力(經濟和外交)。不論在英國(United Kingdom)、美國(U.S.A.)或近代興起的韓國,我們都可看出神行事的軌跡,這些國家都是國力強大、經濟實力雄厚,若教會也興起更多年輕人願意委身宣教,時候一到,一批宣教大軍就出去了!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急速發展顯而易見,不但國力漸強,中國人出國留學、移民、經商、旅遊的人數漸漸超越日本人或美國人,加上今年首都北京承辦奧運,無論對外或對內都具有指標性意義,我相信這對預備中國成為宣教國家也別具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就如何預備中國教會成為宣教教會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目前中國大環境的趨勢,由於高度追求經濟發展,中國每年有二千萬人由農村湧到城市,這就是所謂的民工。目前全國有三億民工,到了二○二五年,全國會有逾半數民工集中在城市。

  教會面對如此的衝擊,導致留在農村教會的多是老弱婦孺,集中在城市的年輕人就形成企業體和校園兩大族群,這與未來宣教工作息息相關。換句話說,一方面中國的福音化需要得著企業體的領導和民工,以及校園裡的學生;另一方面,中國要成為宣教國家,也需要從這兩大族群興起、裝備大量宣教士。農村則可以成為向少數民族宣教的基地,不論是城市或農村差派的宣教士,都可以將農村教會當作前哨站、實習工場或支援基地。

  其次,要成為宣教國家,中國需要兩方面的預備:一是預備教會,二是訓練宣教士。前者主要是預備中國教會成為具備清楚的宣教觀、差派及支援宣教士能力的母會,這有何重要呢?如前所述,目前絕大多數中國教會沒有海外宣教經驗和清楚的宣教理論基礎,過往有些農村家庭教會有移民宣教或跨省宣教的異象和經驗,但城市教會大多是近年興起,最基本的建立和牧養仍然不足,更遑論宣教經驗了!

  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廣泛地教導教會健全的宣教觀,建立健全的宣教組織和系統,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傳道和領袖作宣教培訓。以中國大陸以外的華人神學院來看,宣教學概論是大部份神學院僅有的宣教課程,有的甚至沒有這門學科,導致傳道對宣教的認識不足,甚至存在錯誤的宣教觀,形成今天華人教會的現象——許多教會只關注教會內的事,不看重宣教;有些教會雖然會傳福音及參與海外宣教,但大多停留在向華人傳福音的階段,甚少聽聞向異文化宣教。

  具體地說,現時中國許多神學院或培訓學校都將傳統神學院的課程搬過來使用。據悉,甚少神學院特別著重宣教學,因此現今迫切需要的是在神學培訓中設法加入基本的宣教課程。除了宣教概論外,諸如教會復興宣教史、如何建立宣教教會、認領族群〔針對全球未得之民(包括中國少數民族)的研究和建立教會之法〕這些主題都相當重要。除了理論基礎外,最好能讓學員實際地參與短宣,例如在中國少數民族或都市的特殊群體(如民工)中學習傳福音和服侍,如此雙管齊下,相信能訓練出一批又一批有宣教異象(mission-minded)的牧者。

  在宣教士訓練上,這些年來,部份團體不斷宣傳「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異象,這固然不錯,也是中國教會義不容辭、應當起來還福音債的時候!然而很多人以為,要將福音沿著絲綢之路傳回耶路撒冷,就要立刻訓練宣教士,差派他們到中東伊斯蘭教國家宣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我知道現時好些從事所謂宣教士訓練的團體,失敗的多,成功的少。關於這方面的訓練,我根據過去的宣教經驗及對華人跨文化宣教士訓練之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供有心之士參考:

  一.在訓練課程方面,準宣教士接受訓練前,除了具備兩年基本的神學和《聖經》裝備外,我另外建議十三項課程,是宣教士應當修習的(參下表),這些課程融合了多位經驗豐富的差會領袖及差會的建議。

華人跨文化宣教訓練課程

課程名稱課程內容
(一)人際關係與團隊事奉認識影響性格塑造因素、如何處理衝突、如何建立良好團隊關係等。
(二)跨文化溝通對文化的敏銳、有效的溝通技巧等。
(三)宣教士的心理健康認識融入及文化衝擊、如何處理壓力。
(四)文化人類學宣教和人類學、福音與文化、本土化等。
(五)語言學語音學概論、認識LAMP學習語言法等。1
(六)宣教士的靈命操練著重靈命成長的認識與實際操練。
(七)屬靈恩賜與爭戰認識屬靈恩賜與爭戰、實際的操練。
(八)實用課程如基本健康醫療常識、汽車修護常識。
(九)宣教神學對宣教神學、歷史與策略的全面認識。
(十)宗教研究對宣教目標族群的詳細宗教研究。
(十一)專題討論宣教士子女教育、如何製作代禱信等。
(十二)跨文化事工如跨文化佈道、小組與植堂、輔導等。
(十三)宣教概論對宣教事工的基本認識。

  二.在訓練方式、場地、設備、評估與測試等方面,都需要針對不同對象和環境設計不同模式,這方面較複雜,若要進一步了解,可參閱「華人跨越文化宣教士的訓練」。2

  三.在實習方面,以中國目前的情況,若要當跨文化宣教士,例如從事「回宣」工作,較務實的做法是先在國內少數民族(特別是回族、維吾爾族等信奉伊斯蘭教的族群)中實際服侍一、兩年,以此作為起點,累積了經驗後,再逐步向中亞、中東的穆斯林傳福音。這樣宣教士和母會都可以用較小的成本獲取經驗,以便成為未來長期跨文化宣教的基礎。

  總括而言,裝備中國信徒成為海外宣教生力軍是一條長遠且牽涉甚廣的路,絕對不是一、兩天可以成就的事,需要整合所有教會和差會,有計劃和步驟、一步一步地裝備。未來十年將是打好根基的階段,求主大大復興華人教會,在主託付的大使命上迎頭趕上,乘著聖靈的浪潮建立一家又一家壯大的安提阿教會,差派成千上萬的宣教士,向全球六千七百六十七個未得族群全力宣教,以至「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那時我們所愛的主就要再來!

  1. LAMP是學習語言的實用方式,詳情可參閱Brewster, E. Thomas & Elizabeth S.: Language Acquisition Made Practical, Pasadena: Lingua House, 1976.

  2. 葛國光:「華人跨越文化宣教士的訓練」,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教牧學博士論文,一九九八年。

 

分類:宣教教育培育宣教士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六七期,二○○八年八月號,第二十三至二十四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