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教會──普世差傳的挑戰

黃建輝
澳洲中國信徒佈道會差傳主任

 

  一九八七年七月,筆者被母會香港宣道會希伯崙堂屬下的希伯崙差會差往澳洲柏斯(Perth, Australia)開荒植堂。由於本身來自注重差傳的教會,也深知教會踐行大使命而蒙福的道理,於是滿腔熱誠要建立與母會異象相同的差傳教會,而且該區屬於宣道會的服侍範圍,本應容易辦事。可是筆者在澳洲四個不同地方〔柏斯、墨爾本(Melbourne)、悉尼(Sydney)及首都坎培拉(Canberra)〕牧會二十年,期間密切與其他華人教會溝通來往,深深體會推動海外宣教的難處與恩典。本文是筆者的親身經歷,並觀察不同教會的海外宣教現象和體驗,深願與讀者分享,冀望能拋磚引玉,在差傳事工上互相砥礪。本文探討的問題大多出現在澳洲華人教會,從而推想其他西方華人教會或遇到類似情況。

《聖經》對履行大使命的教導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從原文的文法及字意分析,「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的連接詞「和」(kai)有「同時並進」的意思,與我們一般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理解有所不同。主的意思指:「我們靠著聖靈所賜的能力,不但在耶路撒冷─向本地同文化差傳佈道(M0);同時也要在猶太全地─向本國近文化差傳佈道(M1);撒瑪利亞─向本國異文化差傳佈道(M2);直到地極─向異國同文化(M3)、異國近文化(M4)及異國異文化差傳佈道(M5)。」昔日的使徒和東來的西方宣教士領受了主的教訓,不惜赴湯蹈火把福音傳給中國人。回顧歷史,我們應受激勵。

  今日神賜福華人教會,讓世界各地都有信徒的蹤跡。所謂「有海水到的地方都有華人聚居的社群」,我相信神要藉著分散各處的華人信徒成就祂的大使命,這是神賜給今日華人教會的機會與使命。面對這些機會,我們如何接受挑戰?

鞏固內部組織,人力分配緊張

  當教會初成立時,內部組織未穩固和人力資源未成熟,會友則來自不同宗派背景,正在適應禮儀、崇拜、教會組織方式,加上未有自己的堂址,仍是租借聚會地點,會友在禱告中記念宣教工作已難能可貴,更遑論參與海外宣教。可是牧者鍥而不捨地宣講傳福音和海外宣教的真理,年輕人或在原居地已有差傳經驗的信徒回應牧者的宣講,起了牽頭的作用,以行動參與海外宣教活動,便開始邁向海外宣教事奉。筆者最近見過一家成立不久的教會積極參與海外宣教,還支持差派宣教士的事奉。當然,教會進行建堂籌款時,經濟和人力資源必然影響海外宣教的參與。相信教會若注重宣教真理教導,信徒在海外宣教的信心認獻中嘗過神的信實,然後再進行建堂及購堂等籌款活動,更能經歷神的豐富和可靠。

兩文三語─問題或優勢?

  海外華人教會的信徒身處多元文化的環境,教會牧者通常都要通曉所謂「兩文三語」的文化,在同一教會裡要面對至少三種不同文化的會眾的需要,是困難抑或優勢?就要看我們如何處理。

  教會開始時通常是單一文化,例如香港信徒聚集起來,使用粵語最方便;臺灣信徒用華語或臺語;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Malaysia)、泰國(Thailand)、菲律賓(Philippines)等地的教會仍使用地方語言溝通、聚會;但當第二代信徒起來服侍,就會傾向用當地語言,例如英語,也許能吸引其他文化背景的青年參加聚會。筆者過去服侍的華人教會青年團契,偶然也有來自日本、東南亞國家的學生參加活動,那麼在教會內也可以推動跨文化宣教工作,筆者也曾為一位日本人施洗,當然這類牧養佈道工作要靠傳譯,由於時間及精力所限,不可能做得太深入。

  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教會若要發展,不能避免兼容其他文化的信徒,但教會牧者和領袖除了面對語言及背景不同的信徒,他們的生活習慣、溝通文化及應對事物的方式也差別很大,牧者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付出的牧養時間和心力也特別多。另一方面,當教會穩定些,第二代信徒起來,又要增加本地語言如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事工。在澳紐及太平洋島國,近來更湧現大批中國大陸新移民(相信美加與歐洲等地也不例外),他們來自中國大陸不同地區、省市和背景,表現和適應也有不同,例如北京的學人、香港的城市人和內陸省份的民工,在同一教會內生活會產生很大的文化衝擊。因此,海外教會本身已從事很多跨文化事工,他們對海外宣教可能力不從心,不過牧者和領袖如有廣闊心胸,隨時把握機會,可以發生很多奇妙的事情。

  然而教會懂得用愛心學習彼此接納,彼此欣賞異文化的差異,以這些寶貴經驗參與海外宣教必能帶來好處。

  筆者觀察海外華人教會的第二代信徒,可能因為已有很多跨文化經驗,他們對海外宣教的負擔、興趣和適應力都大於在單一文化下成長的信徒。我們應多栽培及鼓勵第二代信徒,擔起海外宣教的棒子。

西方宗派教會的情況

  過去西方大宗派及差會在參與海外宣教上曾建立很多優良傳統與制度,可作為華人教會的借鏡與學習;可是部份西方大宗派可能因為會友減少,以致宣教經費緊絀。亞洲人及華人教會興旺,可以有力支持他們宣教的經費。華人教會應學習感謝西方教會留下的優良傳統,並積極與他們合作,開始時華人教會的宣教奉獻,可能大部份支持差派西方宣教士,可是久而久之,我們的第二代也受感染,終有一天走上獻身宣教的行列。筆者也認識數家華人教會,他們支持會友從事海外宣教,其中有的與洋人通婚,夫妻二人同有心志當宣教士。悉尼一家華人教會支持五對宣教士夫婦,其中就有曾參與英文事工的洋人同工,或是會友與洋人結婚後成為宣教士,由教會的宣教經費支持。因為已經認識他們,支持和代禱都來得親切。

  回顧過去歷史,華人教會由受惠於宣教士到成為差出宣教士的教會,我們要感恩,但不要驕傲,因為神向誰多給,必向誰多取。施比受更為有福,但願更多華人教會成為福音的傳人,蒙福也施福。

 

分類:海外宣教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六○期,二○○八年七月號,第二至三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