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宣教士
余漢傑 香港保險公司資深營業總監、美國君司大學道學博士生 |
從字典或維基網上百科全書(Wikipedia)中找不到bussionary(企業宣教士)這名詞;網址bussionary.com已被註冊,但仍在建構中。筆者從事金融保險業二十六年,一九八九年帶職入讀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班,二十年來在商界帶職事奉。商界信徒的職場事奉觀念從「做好這份工」轉變為將宣教視為企業唯一目的。本文試將職場帶職事奉和企業宣教分為不同類別。
遵行大誡命
在公司努力工作,愛護同事,持守《聖經》教訓,但保留聖俗之分,不在工作中進行任何基督教活動。「最普遍的自我表達是『我不是牧者,只是平信徒』,撒旦以這最聰明的方法抵銷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以及職場中安營的門徒軍隊。」1 看來這群弟兄姊妹能在教會熱心事奉,在工作間表達基督徒身分已相當難得。過了二十年,他們通常能持續保留作「主日基督徒」和「在職平信徒」的身分,但從未領未信同事歸主。
遵行大使命
在公司想起基督徒的身分,記起大使命的教導,於是舉凡教會佈道會或大型佈道會,都會盡點力邀請同事出席當作交帳。但同事被突如其來地從俗世的工作間放進聖化的教會,看到邀請他的同事從週間屬世的外表變為主日屬靈的真我,他們雖然有點詫異,但仍願意接受邀請。從公司跑到同事的教會聽佈道會,然後留在教會的實屬難得,信主後當然也成為另一位在職場遵行大使命、在教會成長的基督徒。「我們在教會並未裝備和差遣信徒為主大大影響他們的領域,我們沒有幫助他們認定自身是基督精兵,而不單是供應教會的工人。我們錯誤地教導『事工』就在教會四道牆內。我們的失敗是沒有向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工人、沃爾瑪百貨(Wal-Mart)的文員、醫院的護士、小六的老師表示,在他們五天所在的四道牆內的『會眾』和教會的事工同等重要。我們沒有裝備信徒影響職場,反而讓出社會每處給黑暗的國度。」2故此大部份教會的信徒未能有果效地傳福音,導致香港教會整體增長緩慢。
帶職事奉
《彼得前書》二章九節:「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信徒認清神的揀選,明白自己身為職場裡君尊的祭司,有責任宣揚神,他們做好公司的工作,目的是讓職場成為長遠事奉的工場。筆者工作的職場設有週日晨早敬拜讚美、部門關顧小組、組長訓練、每季佈道會、年中夏令會、職員退修會、海外宣教隊、基督徒財務策劃研經課程、十人敬拜隊、司吉他班、全職牧師及幹事,策略性地牧養慕道初信者,並栽培組長、職員。帶著帶職事奉心志的同事認定事奉神是最終目的,工作只是身分。「信仰和工作『間隙』很嚴重,這對教會、我們的社會,甚至世界多種文化具深遠影響。假如你是福音工作者,最具影響力的人就是你,因為在基督真理和世俗現實的缺口中,你能成為最好的橋梁。」3筆者觀察九十年代仍然持續增長的教會,以職青及成人推動增長為主,這些教會看重信徒的工作,教導信徒道成肉身,透過工作的接觸活出見證,領人歸主。
企業宣教
克里斯.佩奇(Chris Page)自稱為企業宣教士,他這樣自我描述:「我自稱為『企業宣教士』(bussionary),因為我是自行集資的生意人,在非洲盧旺達(Rwanda)宣教,宣揚神的國度。我是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所說的信徒:『我們要每時每刻傳福音,必要時才用上文字。』我經營生意、生產貨物、創造就業、繳付薪金、提供長遠脫貧方案、年復年創造財富,用作支持當地教會和宣教所需。」4《申命記》八章十八節:「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
筆者和一群商界朋友於一九九六年在俄羅斯(Russia)第二大城市投資興建渡假村,同時用作神學訓練中心,向外出租賺取收入,以支持當地宣教,並聘用教會的失業肢體,後來渡假村加建成神學院。去年又再集資在俄羅斯索契(Sochi,二○一四年冬季奧運會場地)興建酒店,所有投資者同意把回報的50%作為當地的宣教基金。香港多年來興起了一群工廠老闆,把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的工廠開放成外勞工場。近年神又興起一群商人在中國大陸投資興辦優質學府,目的也是推動企業宣教。
筆者年前就讀於柏祺大學(Bakke University),院長雷.柏祺(Ray Bakke)是城市宣教學鼻祖,而創辦人則是他的哥哥丹尼斯.柏祺(Dennis Bakke)。5丹尼斯在全球三十一個國家(特別是落後地區)經營建造發電廠生意,公司聘請四萬名員工,他把盈利的99%支持福音工作,只支取1%作薪金,並為窮人提供免費或廉價電力。
「各個基督徒營商的社區好像一個大水庫,正等待從水管流出為世界宣教所用。」6二○○八年二十五大優質企業宣教公司中, 包括天線製造商、公關公司、旅館、媒體製作、軟件公司、在阿爾巴尼亞(Albania)從事房地產發展及小額貸款財務公司等。其中藍魚電視(Bluefish TV)自一九八七年成立以來,製作以錄像為主的《聖經》課程,協助差會、教會及機構拍攝故事,九萬二千家教會及機構曾使用其服務。
《使徒行傳》十八章一至四節:「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保羅就投奔了他們。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臘人。」使徒保羅當日帶職宣教,亞居拉轉為企業宣教。所有企業重視能維持性(sustainability),故此較能長遠持續企業宣教;商界企業家的身分能被廣泛接納,企業宣教較能進入不同信仰群體,更多企業宣教便能幫助更多帶職宣教,讓信徒實踐大誡命和大使命。
註
Ed Silvoso: Anointed for Business – How to Use Your Influence in the Marketplace to Change the World (Regal Books: Second Edition 2006), p. 19.
Os Hillman: The 9 to 5 Window – How Faith Can Transform the Workplace (Regal Books: 2005), p. 13.
Doug Sherman & William Hendricks: Your Work Matters to God (NavPress; 1987), p. 20.
Michael R. Baer: Business As Mission – The Power of Business in the Kingdom of God (YWAM Publishing: 2006), p. 9.
http://www.businessasmissionnetwork.com/2008/07/25-most-admired-business-as-mission.html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三期,二○○九年八月號,第十三至十四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