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人質事件的啟發

莫陳詠恩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

  二○○七年七月,二十三名南韓短宣隊員在阿富汗(Afghanistan)被綁架,當中兩名隊員被殺,南韓政府經多方努力,於八月底才成功令其餘二十一名短宣隊員獲釋,事件帶來很大的迴響。從傳媒看到的多是負面的批評,認為南韓醫療義工隊去了一個壓根兒就不應該去的地方,舉辦這項義工服務的教會幹了一件不負責任的事情,為南韓政府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煩,更賠上了兩個人的性命。當然,在西方社會的眼中,這事件也突顯了阿富汗游擊隊的野蠻暴力,以及踏足阿富汗的危險性。事件發生後,南韓政府不但撤回駐守當地的士兵,更禁止國民前往該國,卻沒有強迫已經在當地工作的南韓人回家。

  然而在廣泛的負面批評背後,我們也可以聽到一些另類聲音。被綁架的人質當中,有的認為此行是一場重要的屬靈戰爭,他們經歷了神的保守,也感受到世界眾多基督徒為他們禱告的力量。為義受逼迫,為福音受苦,都是我們信仰中的崇高價值。

  我想就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的回應,探討事件對我們的啟迪。

謹慎檢視現時流行的「短宣隊」文化

  二百年前,羅伯特.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用了七個月由英國(United Kingdom)來到廣州。今天,即使是最遠離人煙的少數部落,離開文明世界也大概不出一星期的旅程。是的,因著科技文明,世界縮小了,人類到處旅遊的活動也有爆炸性的增幅。同時,短宣活動越趨普及,一隊短宣隊的人數通常跟一般旅行團不相伯仲。在一支數十人的龐大隊伍中,參加短宣的人不容易跟當地人有較深入的接觸,難以體會異地文化的禁忌,人數眾多亦難維持低調的行動。

  在一些對福音和非本地人開放的地區,嘉年華會式的短宣活動也許可以提升教會的知名度,為一些偏遠地區帶來熱鬧的氣氛,吸引人的注意。可是,在不能公開傳福音的國家,高調短宣很容易被視為挑釁行為,可能令受眾更抗拒福音,也可能危害當地信徒的安全。

  其實短宣隊不能取代長期宣教隊伍。宣教士長期在同一地方,以道成肉身的方式居住在人群中,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用本土文化的意念和象徵符號表達福音。長期宣教士透過生活和服侍見證福音、培育門徒,他們付出鉅大的代價,但影響卻深遠。此外,差派宣教士的教會也要付代價作長期的支援,協助宣教士承擔傳福音、栽培門徒、建立教會和服侍社會的責任。問題是教會可能認為組織短宣隊等同差派宣教士,信徒亦以為偶爾參加短宣,便已經積極回應把福音傳到普天下的使命。

  我不反對組織短宣隊,但總覺得現行的方式有改善的空間。我們可以提高對參加者的要求,挑戰他們先熟習本土城市宣教工作,從而篩選出適合進一步作跨文化事奉的隊員。一方面減少隊員人數,另一方面增加短宣時間,參加者就要更認真地計算他們需付的代價。在預備短宣的過程中,我們要強調風險評估和危機應變的意識,也要清楚短宣的限制,謙卑學習尊重別人的文化。在短宣期間,我們要騰出時間作真正的文化交流,聆聽和觀察當地的風土人情,接受所服侍群體的領袖的教導和服侍,欣賞異文化的優點和反思自身文化的盲點。要認清在短宣活動中,我們也是受惠的一方。以上只是一些改善的建議,重點在提升短宣隊的素質,避免君臨天下的強勢宣教,學習道成肉身、自甘卑微的服侍。

重申在未得之民當中宣教的代價

  兩個世紀前,西方宣教士到亞洲和非洲傳福音必須有客死異鄉的心理準備。非洲是白人的墳墓,許多年輕宣教士抵埠後不到一年半載,就可能病重至死;近代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宣教士因民眾騷亂而死。高危地區往往是福音未及之地,亦是最需要福音使者的地方。

  現今西方世界、臺灣及香港兩地華人教會的信徒,大多數從沒有經歷過戰亂和政治壓逼,我們習慣在世俗化和高度自由的社會中生活。在全球化的天空下,我們也漸漸輕視在文化迥異的環境下傳福音的難度。我們不明白為甚麼一些宣教士要隱姓埋名、與世隔絕地工作;我們不理解為甚麼福音是祕密信息,不能公諸於世。事實上,世界上仍有許多地區,傳基督的福音會威脅當地傳統信仰,引起公憤。我們可以選擇不到有危險的地區,也可以選擇為天國的緣故甘願承擔風險。

  其實阿富汗游擊隊綁架及殺害外國人質的情形絕非罕見,過去一年內發生十多宗外國人被擄事件,約五十人被綁架,其中五人被殺,至今仍有人下落不明,當中大部份為救援人員和記者。如果這些人為了他們的事業和理想甘願冒險,我們作神的門徒,又能否為天國的緣故捨棄生命?

  十多年來,西方宣教士在伊斯蘭世界生活都要冒一定的風險,相對地華人不是政治對抗的襲擊對象〔有大量華裔公民的印尼(Indonesia)和馬來西亞(Malaysia)則屬例外〕。在沒有華人聚居的第三世界中,一般華人宣教士都可以保持較低調的生活,亦頗受當地人歡迎。然而隨著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角色日趨重要,華人未必能夠維持以往的安全優勢。宣教士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在不自願的情況下捲進國際政治漩渦,南韓人質事件也可能會在華人宣教士群體中重演。

智慧地作跨文化的交往

  為福音犧牲固然值得,但因為愚昧犯禁而喪命就不值得。每個文化都有特殊的禁忌,而福音又必須透過本土語言文化的演繹,才可以令人明白。了解文化的過程是漫長的,宣教士往往要花很大的心力和犯上不少錯誤,才開始掌握文化的端倪。差派宣教士的教會要願意接受宣教士事奉初期的低效率表現,不急功近利,不硬銷福音。

  大部份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民族優越感,很自然覺得異文化低劣怪誕和不合常理,這種態度實在不利於跨文化的交往。單向的福音宣講不會使我們從別人的文化角度理解神的偉大。我相信所有跨文化宣教事工都應該是雙向的,意思是異文化的福音演繹幫助我們更明白神的偉大和無限,也可以糾正我們對神的一些誤解。

  近年來,華人教會包括中國大陸的教會,都開始關注跨文化宣教。但願我們累積經驗,不斷自我檢視和改進,以至更有效地傳揚天國真道。

 

分類:短宣跨文化宣教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六五期,二○○八年四月號,第二十三至二十四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