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跨文化的地區

白約翰
澳門晨光福音堂堂主任

  最近本教會派短宣隊到菲律賓(Philippines)參與七天短宣服侍。短宣隊配合當地教會協助災難後的重建工作。澳門有五位成員參與,到的地方落後而且最近更經歷風暴和海嘯。每天冒險乘車一、兩個小時,在凸凹不平的公路上往災區;因食物短缺,吃不到蔬菜或水果,晚上睡覺時受昆蟲滋擾。團隊回家後發現其中一位成員受到嚴重文化衝擊,這都使我聯想起自己踏入跨文化宣教時也面對很多挑戰和衝擊。

  我最初接觸的跨文化服侍在墨西哥(Mexico)。每星期四、六會從美國(U.S.A.)駕車往墨西哥邊境蒂華納(Tijuana)去探訪孤兒院與垃圾堆旁的住宅區,我們會帶物資(食物、藥物和水)給他們,有醫護人員替兒童檢查頭蝨等問題。蒂華納的垃圾堆旁住了很多人,大部份屋都用紙皮搭成,環境非常惡劣。他們住在垃圾堆旁,因爲可以將垃圾分類回收賺錢。我每次從墨西哥回家會馬上跑入浴室洗澡,因怕自己惹到頭蝨!神透過這經驗開始訓練我適應不同的文化及環境。適應新文化要先放下先入爲主的觀念,不現實的假設和浪漫的觀念會阻止我們融入新文化。踏入跨文化事奉之前,要先認真了解當地實質的環境及當地人的生活習慣。

  我於一九八○年三月到澳門,當時的澳門很貧窮和落後,建築物大多是殘舊及破爛的。水管出來的水呈咖啡色,又經常斷電,大老鼠和飛蟑螂出沒。見到這情況我就向神禱告説;「神啊,我沒辦法生活在這裡,若你要我留在澳門,求你賜我愛澳門和澳門人的心。」神真的幫助我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我是憑信心的宣教士,初來澳門所得的支持剛好足夠支付房租;爲了節省金錢,當時所住的單位沒有風扇、冰箱、空調、電視、電話、衣櫃、熱水爐或洗衣機。天天用手洗衣服,冷天時用凍水洗澡!這樣的生活環境幫助我更快放下美國舒適的生活,融入當時澳門落後的環境。神教導我不需要依靠物質而要依靠神的慈愛過生活。

  我的媽媽不喜歡吃魚,她甚至不允許在家裡吃魚。其實,我到十八歲時才第一次吃魚!前往澳門之前,我要先在新加坡實習八個月,在新加坡面對第一個跨文化大挑戰就是食物。到達新加坡的第一餐是大魚頭湯!我不想吃,也不知怎樣吃;然而在我的宣教訓練中學到,無論主人家給你吃甚麼你都要客氣吃下去!惟有求神幫助自己克服心理障礙並勇敢嘗試。我也曾經要克服吃雞爪、豬肺、豬大腸、禾蟲、蛇羹、臭豆腐、竹蟲等的恐懼。有次被邀請吃鴨宴,誰知道擺上的全部是鴨頸和鴨頭!怎麼吃呢?有次在中國內地山區探訪少數民族,一日三餐共四天都吃狗肉。食物可以成爲大挑戰,但神能給我克服及面對的力量。

  我從小有讀寫學習障礙,學習語言對我是大挑戰,曾經嘗試學西班牙語(Spanish)但不成功;面對粵話我不能靠自己,只能靠神幫助。說英語的人認爲雞(gai)和街(gaai),狗(gau)和餃gaau)很難區分;我又曾用三個月練習發出兩個音:香(h-eung)、s-eung(上)與水(h-ui去)、水(s-ui),但無論多麼努力都不能準確發音,十分氣餒也十分無奈。我謙卑在神面前承認自己有限,但我仍繼續努力不放棄。我每天花八小時專心學中文,包括在街上找對象實習談話、溫習生字及句子;不聽英語廣播,只聽中文。與小朋友對話大大幫助我提升中文能力,因爲當我説錯,小朋友不會笑我,反而願意改正我的錯。

  當我以爲自己已能掌握用中文溝通的時候,才開始痛苦的經歷;因爲我發現雖然自己用詞恰當,但表達的意思卻是錯的。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思維明顯有分別,而溝通不但是言語,也包括言語背後的文化。例如用英語問:「爲甚麼?」,是表達正常的好奇心,但用粵語問「點解?」卻使人不高興。原來粵語的「點解」有時包括質問、指摘,甚至批評的意思。學習語言要了解背後的文化!當我以爲能用新語言溝通時,卻發現還有很多不明白、不了解的地方。我提醒自己要有幽默感面對失敗,永遠當自己是學生,不灰心!也不放棄!要認真學習,要幽默地面對得與失,太執著就會產生痛苦,放下自己並承認自己還有好多需要學習和改善的地方。

  我的老師曾經教導:「宣教士要有願意的心作任何工作及嘗試(be willing to be willing to do anything)。宣教士不是超人,不是救世主,宣教士只能用愛心愛身邊的人。我曾經有機會在泰國(Thailand)服侍柬埔寨(Cambodia)的難民,在難民營中想用耶穌的愛去服侍他們。有一次,大雨使難民營的廁所水浸,污水裡有無數的疾病細菌,威脅難民居住的地方。聯合國安排我加入工程隊,我們站在兩英尺高的污水裡,掘通阻塞的地方。這可能不是自己最願意做的工作,但為了傳福音,甚麼卑微的工作都願意做,期待將神的愛傳開。教會有位醫生與我一起事奉主,雖然他不懂音響工程,但每次教會做街頭佈道,他都樂意做粗活幫忙搬音響器材。他是個醫生,但卻經常幫教會清潔廁所!你有一個願意的心為主嘗試做任何事情嗎?

  跨文化事奉不能急,不要以爲適應新文化之後,又學懂當地的言語,就會見到福音的果子或果效,因為跨文化事奉的成果很難界定。每個人都希望能成功,希望在短期内能看見大果效;但可能最重要的不是果效,而是忠心。很多人放棄跨文化事奉的原因是因爲遲遲都未能見到成績,以爲一年後要帶多少人歸主才算成功。跨文化事奉要投資一生一世,得與失要交在神的手裡。神要我們忠心及愛人,忠心做神要求你做的事,愛神所愛的人。當你忠心,在神的眼中就被看為寶貴,也可說是成功。跨文化事奉要小心面對灰心和失敗感,短期內未必見到果效。要記得影響人的是聖靈的能力以及你美好的生命見證,當別人看見你投入他們的文化並學習他們的言語時,他們就知道你愛他們。這可能要花十至二十年才看到結果。

  有人説:「有彈性的人有福了,因爲他們不會被屈斷的。」融入跨文化需要彈性。跨文化所接觸的事物新鮮、陌生、奇怪,甚至有些無法理解。跨文化事奉不論是大事或小事(如:食物、天氣、言語、居住環境、談話或養育兒女等)都與自己習慣的文化有分別,因此要慎防以下的心態:比較──以爲自己的方法是對,他人的方法是錯。優越感──覺得自己的文化最好,討厭新文化的作風。批評──見到不明白不喜歡的事,就批評和投訴。我們要謙卑學習,好像小朋友一樣,要謹記每一個地方的文化都有不足之處。所有文化都有它的優點和弱點,因爲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我們是傳揚耶穌的真理而不是傳揚自己的文化。

思考問題

  1. 你有願意的心為主作任何事情及嘗試嗎?假如你到跨文化地區,若有需要做卑微的工作,你願意嗎?

  2. 你是否經常投訴或不滿新文化地區的事情?當你與自己人一起時會不會批評新文化的事情?

  3.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定的安全窩。假如你要踏出這安全窩做很多自己不熟悉、不喜歡、不了解的事情,你願意嗎?

  4. 你願意為主放棄舒適的生活嗎?

  5. 當你失敗的時候你怎樣面對?

  6. 你怎樣界定成功與失敗?

 

分類:跨文化宣教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期,二○一四年四月號,第十七至十八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