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裝備中國信徒成為天國精兵?

徐武豪
加拿大恩福協會總幹事

  自從中國大陸開放以來,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以不同身分湧至海外,在這些留學或移居海外的中國人中,不少人會透過不同渠道接觸基督教,繼而信主。這些信徒又會在不同時候返回中國大陸,作短期或長期的停留,無論回歸中國大陸或長留海外,他們應是教會的生力軍、神國的精兵。沒有種便沒有收,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便是甚麼,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參加六7;詩一二六5)。要善用這些生力軍,使他們成為神國的精兵,便要在乎他們的生命成長及事奉裝備。

  中國大陸信徒有了基督的生命,又明白當領受的使命,很多教會卻沒有有效地栽培他們。沒有真正的生命,難以栽培;沒有有效的栽培,難以成長。園藝要好,一方面要施肥料,另一方面要除雜草,雙管齊下,果效在望。

施肥料:宜長不宜短

  不少教會有一套又一套課程,或一班又一班主日學栽培初信者,這些課程不是不好,但只是一個課程、一個階段。生命是一生的,因此需要一種生活形式,生活形式是由生活習慣形成。要生命健壯,不是靠一餐營養豐富的美食,也不是一、兩次健身訓練,而是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培養一種運動生活。

  在栽培中國大陸信徒上,要以方法為先,內容為次。幫助他們建立屬靈習慣為要,提供屬靈知識為次,有了方法與習慣,他們便可以走得遠。只有有限的內容與知識,成長便會有所限制。要養成習慣及學成方法,雖不是一朝一夕,但總要有一個開始。生命成長要施肥及除雜草,雙管齊下;施肥也要雙管齊下,教學與榜樣並重,言教身教並行。

  在栽培過程中,有聲的教導與無聲的榜樣同樣重要,初信的中國大陸信徒要有路可行,也要有例可參。若要他們建立讀經習慣,不但要告知讀經方法,也要讓他們看見自己的讀經生活。另一個雙管齊下便是個人與群體並行,信徒成長固然是個人的事,但也是群體的事。信徒在人生中不要成為孤島,在天路上也不要獨行。中國大陸信徒信主後,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建立個人的屬靈生活習慣,同時也要建立屬靈的群體生活。群體的力量與影響不能輕看,若處於一群樂於背誦《聖經》、思想神的話語的群體中,新加入的也會更易背誦《聖經》、思想神的話語。因此,教會要小心其「會風」(教會風氣),讓好種子落在好土裡,便會成長得好。得救是個人的事,而成長則是群體的事,因為信徒是身體上的肢體,互為相依(參林前十二25;來十24)。除了大群體外,信徒間不妨有「小圈子」,例如禱告伙伴、查經小組、事奉隊伍,在「小圈子」中可以有較深入、較切身的分享與果效。

除雜草:有加必有減

  很多中國大陸信徒不能成長的主因是時間不足,建立屬靈習慣及群體生活均需要時間。要投資也要有本錢,要成長也要有時間。新生命的開始象徵新生活的展開,新生命自然帶來新生活,新生活必會與舊生活有所不同。栽培者要與中國大陸信徒建立關係,取得信任,從而了解他們的生活,在交往中可以作出提點,鼓勵他們調整生活,以至有時間建立屬靈習慣與群體生活。有所加必有所減,這是不能避免的,耐心與智慧、關心與榜樣都是成事的必須條件。

  除了調整時間外,更重要是要對付過去的罪。耶穌的血洗淨人的罪,新生命也可使人離罪。神為人付上罪的贖價,也使人脫離罪的權勢。信主前要認罪,信主後也要;信主前要悔改,信主後也要。人的一生要去罪學義,罪越多義越少,罪越少義便越多。人不可能全義,但要多義;人不可能無罪,但要少罪。

  栽培者不但要幫助中國大陸信徒追求成長,參與事奉時也要留意信徒生命中的雜草,幫助他們斬草除根。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信徒一生中都會受到罪的影響,生命成長是一生之事,斬草除根也是。

按時間:有長也有短

  花的栽培有時間性,栽種及開花的時間各有不同,故生命的栽培也要按時而行。以中國大陸信徒為主的教會往往要面對信徒流動性的問題,信徒流動有很多原因,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有此問題,便要對症下藥,若明知他們只有一年時間或正在尋找別的城市移居,便不要為他們設計一套三年的栽培計劃。

  由於中國大陸信徒流動性大,栽培可分為根基性與進深性。根基性的栽培最好是半年至一年內,以建立屬靈習慣與群體生活為主,讓信徒明白建立屬靈習慣的內容與方法,以及體會、經歷屬靈群體生活。進深性的栽培便是在不同範圍上幫助信徒進深,不但在知識上,也在經驗上有更深更廣的學習與體會。

建網絡:國內與海外

  有時花要由一處移植到另一處,移植得宜便可繼續開花,稍有不慎,便會花凋樹亡。信徒流動性大是事實,但不是死結,神的教會是普世性的,有信徒的地方便有教會。一位中國大陸信徒離開所屬教會,教會並非束手無策地只把信徒交託施恩的主,而是可在信徒離開前提供他們將移居的城市的教會資料,甚至預先介紹認識該教會或在那裡聚會的信徒,這是預工。信徒移居後,所屬教會仍可與他們保持聯絡,關心對方的近況,鼓勵對方在信仰上追求。分開後,當然大家的關係會大不如前,但並不是束手無策,有心的栽培者必有所為。

  不論信徒回國定居也好,移居其他城市也好,提供資料、建立關係、事後跟進都是教會可行與該行的方法。有關中國大陸或其他地區教會的資料,一般服侍中國大陸與當地的基督教機構都可提供。路在口邊,問一問便可省回不少時間。

  栽培是一生的事,要說說不完,要寫寫不盡。教會要明白中國大陸群體事工的特性,避免不應有的誤解,持定純正的福音,繼而以施肥料、除雜草、按時間、建網絡加以栽培跟進,有先有後,有次有序,深信必能培養更多生命,為神國裝備更多精兵。

思考問題

  1. 你認識的中國大陸群體如何形容教會?他們認為教會對他們有何作用?

  2. 中國大陸群體對「信耶穌」的定義是甚麼?

  3. 教會的栽培如何達到長線的果效?

  4. 教會需要甚麼資料或採取甚麼行動,幫助中國大陸信徒在回國或移居後繼續成長?

 

分類:中國大陸教會門徒訓練海外學人留學生事工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六七期,二○一○年八月號,第二十二至二十三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