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宣教經驗
李耀斌 臺灣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主任牧師 |
懷恩堂一直就有一個夢,希望成為一家宣教的教會。筆者回懷恩堂之前,曾加入美南浸信會海外宣教部的訓練。結束訓練後,卻有七個月之久沒收到宣教地區的核准進入許可。在不能枯等下去的心情下,終於接受懷恩堂的邀請回到臺灣服侍。
懷恩堂在五十多年前,已展開臺灣島內的傳道事工,諸如綠島,臺灣東、南部的原住民事工。一九九七年回到臺灣,那時懷恩堂已有中國大陸的差傳事工。 不僅在一些少數民族自治區,甚至還到過北京的外語學校辦英文營。當時的差傳事工大多是不定點的投入──只要有機會,我們就集訓出發。但後來執事會將我們的預算大量刪減,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方式太即興了,無法評估效果,而且全教會99%的弟兄姊妹,因為沒有直接或間接以禱告、金錢投入宣教行列,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筆者接下教牧團隊總召集人職分之後,與傳道同工重新檢討及策劃我們的宣教事工。我們發現當初的缺點是:
沒有短期及長期的宣教計劃。
沒有固定的宣教地點。
沒有全教會的投入。
沒有經常性的宣教訓練。
於是,針對這些缺點,我們按著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CBC)的國內部及國外部資料,帶著教會差傳部的幾位同工,一一走訪這些國內外的宣教地區,尋找一些雙方都能配合的地點。回來之後,討論可以投入的短程及長程計劃。然後,開始了每年五月的差傳年會來召集有心參與宣教服侍的弟兄姊妹投入。當計劃出來之後,提到執事會討論,結果全數通過。於是,開始了我們學習、摸索的宣教之路。
目前,我們仍在學步的階段,但目標既定,一步一步走,相信也能漸漸地走出一條路來。本地方面,每年我們會固定派短宣隊到綠島、美濃、澎湖。至於海外,則到印度(India)和不丹(Bhutan)的邊界,做醫療、兒童及當地傳道的培訓。然後也固定在暑假進入幾個已經有美好合作關係的敏感地區,每年二月則是我們進入緬甸(Myanmar)的時間,現在,已從一個地方增加到三個地區。除了對兒童、青少年傳福音之外,也有培訓當地的傳道同工。因為有了短期長期的規劃,事工就跟著一個一個地出現,甚至,還包括了我退休之後要投身進入宣教地做長宣的義工計劃。
堂內的弟兄姊妹,在我們每次有短宣隊出發之際,承諾每日為我們禱告三次來參與這個差傳的事工。我們在主日崇拜中差派短宣隊出去,有心參與禱告的弟兄姊妹就將夾在週報中的絲帶投入奉獻袋中,然後有專人將絲帶別在大堂門口右側的一片大魚網之上。目前,今年的魚網掛滿了絲帶。那些在後方守望的弟兄姊妹因與前方的兵隊同工,也大大地激發他們投入宣教事工。
在教會的社區福音差傳事工,有幼兒園、社區兒童才藝、英語、兒童藝術節、假期聖經學校等常態性的活動。成人方面有社區閱覽室,開放給社區的居民來閱讀基督教書報雜誌,甚至,如今在暑假考試的季節,已成為青年學子前來讀書之處。每月二到三次的週五音樂會也是本堂的一大賣點。純音樂性的(非福音性的)音樂會為每年復活節及聖誕節的聖樂崇拜作鋪路工作,效果奇佳。
網絡上,我們也展開臉書(Facebook)服侍來與社會大眾對話,這種新式傳福音工具真能接觸到年輕人。
懷恩堂的差傳工作還在摸索著前進,假如我們夠謙虛、夠努力,相信神,這位宣教的神總會大大地使用我們,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宣教的教會。
圖片說明:
Pic 1: 二○一三年吉貝短宣
Pic 2: 二○一四年印度短宣
分類:堂會與宣教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二期,二○一四年八月號,第十九至二十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