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近在咫尺的少數族裔
張美薇 香港宣道會錦繡堂主任牧師 |
耶穌基督升天前將大使命賜給門徒:「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這也是今日每個信徒的使命。因人口的轉移,今天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吩咐再不是那麼遙遠,也不是只有單一的途徑,由宣教士離鄉別井的把福音帶到外地;相反,神卻把不同的民族帶到我們的門前,近在咫尺,讓信徒可在本地遵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
在二○一一年香港的人口普查報告裡,香港的人口已突破了七百萬大關,當中少數族裔佔451,183人,為總人口的6.4%,其中包括印尼人(29.6%)、菲律賓人(29.5%)、白人(12.2%)、混血兒(6.4%)、印度人(6.3%)、巴基斯坦人(4.0%)、尼泊爾人(3.7%)、日本人(2.8%)、泰國人(2.5%)、其他亞洲人(1.6%)、韓國人(1.2%)及其他(0.3%)。
過去十多年筆者的服侍中,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印尼(Indonesia)、菲律賓(Philippines)及泰國(Thailand)的外傭,也有機會接觸嫁到香港的日本人及泰國人,亦有機會服侍從尼泊爾(Nepal)、印度(India)及巴基斯坦(Pakistan)來港或在香港出生的中、小學生,透過不同的服侍,讓教會的肢體可運用各人的恩賜,參與少數族裔的服侍。
香港宣道會錦繡堂遠自一九九八年中便開始有負擔服侍少數族裔,當時教會中有姊妹開設雇傭公司,主要是作泰傭的介紹工作;傳道同工見到服侍的機會,便在教會領袖當中動工,挑動他們服侍泰傭的心;剛巧又有從泰國來港進修神學的華僑,於是邀請她週末來教會牧養,於崇拜中設立即時傳譯的工作,讓來參加的泰傭於崇拜中用耳機收聽翻譯,數週後便另闢一室,舉行泰語的崇拜。當時教會聚會的成人只有二百多人,外語崇拜便在這環境開始了。一九九九年加入了服侍菲賓律外傭的崇拜,也是由翻譯開始,主要是讓會眾中從海外留學回港的畢業生及精通英語的弟兄姊妹受訓作翻譯,人數增加了便聯絡菲律賓宣教士來港作菲語群體的牧者。於二○○三年又開設印尼傭工的崇拜,由印尼華僑宣教士帶領幾位對印尼少數族裔有負擔的弟兄姊妹一起服侍。起初,領袖看待外語的事奉好像植堂一樣,終會有經濟及行政自立的一天,但經過了兩、三年的觀察,發覺人數雖然有所增加,但不斷有姊妹轉工或離港,人數總是維持在不到一百人之間,教會領袖終明白並作出承諾,讓外語的群體成為錦繡堂教會中的團契,教會亦會在經濟及行政上支援他們。
外傭外語事工的特點是主要活動及聚會都在週日,而且從早到晚。教會的領袖要明白及有這心胸,願意闢室供他們使用。教會從與她們共用地方,到租用宣教士宿舍讓她們使用,及近期租用較大空間,讓她們有足夠的空間及廚房使用,這都讓外籍的姊妹感受到受尊重及重視。
綜合三個外語群體的服侍經驗,錦繡堂認同由熟悉外語群體的宣教士擔任牧養最理想,故十多年來錦繡堂都與菲律賓及印尼的差會合作,讓他們差派合適的宣教士到香港工作。錦繡堂的香港信徒群體可參與其中的傳福音工作,如每季一次的遍傳行動,定時與菲律賓、印尼及泰國的群體合作,伙拍他們當中的信徒,走到他們聚居或週日聚集的地方,一起作遍傳的工作。
短宣亦是很好的服侍經歷。過去十多年來,錦繡堂曾舉辦三次泰國短宣,與當時放假回鄉探親的泰傭姊妹同行,短宣的弟兄姊妹雖然不懂泰語,但他們願意去的心亦能大大的被神使用,三次短宣都帶領不少泰國人信主,並且在當地設立崇拜點,叫參與的香港弟兄姊妹得到不少鼓勵。
香港的弟兄姊妹參與外傭事工的事奉主要都在輔助方面,有些弟兄姊妹有教導粵語、英語、電腦恩賜的,亦有教導做粵菜恩賜的,他們可在教會為外傭辦的英語、粵語、電腦班及做粵菜班中事奉,當中亦有陪伴外傭到香港不同地方旅遊的,各按其職,參與服侍。
除了外傭的服侍,錦繡堂亦曾在元朗的小學及現於元朗一家中學服侍外語的學生。學生主要來自尼泊爾及南亞,服侍的內容包括跟學生辦一些團契的活動及一些查經的活動,主要在週間學校上課的時間內舉行;家庭主婦及輪班的弟兄姊妹都可參與。
教會也曾借出地方給日裔信徒舉行聚會,讓他們舉行查經班。
總結過去的經驗,只要願意開放地方,讓外語群體於放假苦無地方可以去,甚或在刮風下雨時讓他們有遮風擋雨的地方,這是愛我們鄰舍的第一步,願意開放第一步,神便會使用,再開第二步讓教會繼續在關心少數族裔群體上走上又真又活的道路。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九五期,二○一四年五月號,第十六至十七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