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爆炸世代中的宣教契機
楊鍾祿 馬來西亞基督徒寫作團契理事會主席、 巴生華人衛理公會主理、 西馬華福區委會主席 |
人口爆炸與宣教意識
二十世紀出現世界人口暴增現象(從一八三○年的十億暴增至現今的六十六億)。這種現象對教會而言有兩大意義:
一.末世意義
神給人類的第一個大使命是「生養眾多,遍滿地面」(參創一27、28),這基本上已經完成,顯示人類歷史已來到尾聲。時候無多,教會當趕緊努力完成第二個大使命─普世宣教,使福音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預備迎接主基督的再來(參太二十八19、20)。
二.宣教意義
今日宣教禾場空前之大,要收的莊稼空前之多,教會更當加倍努力。每家教會都有當盡的責任,不應推卸。若是推卸,便是卸在別人身上,加重他人的負擔,這是「不道德」的。
主耶穌在第一世紀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時,當時世界只有約二億人口,而今天卻已達到六十六億。教會領袖有責任讓信徒感到宣教負擔沉重,不應以任何理由推卸責任,耽延使命。另一方面,時候無多,時機成熟,教牧同工應當用諸般智慧帶動、鞭策信徒起來參與宣教行動。教會要有效地推動及落實宣教,必先要在意識形態上開始。隨著時代情勢變遷,教會的宣教意識形態也須更新。不少信徒的宣教觀念仍停留在「作個人佈道與舉行佈道會」的範疇之內,對普世遍傳的使命意識仍非常淡薄,甚或沒有此意識。教會領袖當負起按時為信徒進行宣教意識形態更新的責任。
人口爆炸與外勞宣教
世界人口劇增、政治動盪及經濟波動,激發移民浪潮與外勞流動現象。教會應對此有敏銳觸覺,從而把握宣教契機。
隨著工業化與大都會化的需要,大量勞工湧入城市,絕大多數勞工來自福音未得之地的福音未及群體,也就是在「10/40之窗」內的群體。結果大大影響了二十一世紀的宣教策略。今天形成了無疆界的宣教工場,從事普世宣教工作不一定要把宣教士差派到遠方,可能在本城裡就可以向福音未及之民宣教了,甚至在自己的教會內,就可以向各方各族的人宣教,這是上世紀的教會與差會未曾料到的宣教現象。
馬來西亞(Malaysia)就是具有如此絕好機會的地區!目前巴生區(Klang,筆者服侍的城市)共有十八家不同宗派的教會在外勞事工上互相配搭服侍,逢主日為來自越南(Vietnam)、緬甸(Myanmar)、尼泊爾(Nepal)、孟加拉(Bangladesh)、印度(India)、印尼(Indonesia)等地的外勞提供聚會的場地、講員、交通、食物等;此外,也為他們開設免費英語課程、電腦班、神學培訓等;每週為他們提供義診及免費藥物;協助他們處理各類難題等。教會所作的這一切,讓外勞在異地他鄉體驗基督徒的愛與關懷,當中許多人因此願意敞開心懷,接受神的愛與基督的救恩。
原來遠在天邊地極的「萬邦、萬國、萬族、萬民」,今天就寄居在我們身邊,我們怎能不盡所能,把福音傳給他們?這些人如果沒有離開他們的家鄉,也許我們永遠也不會見到他們。這是何等令人意外的宣教契機!教會若錯失如此良機便是大過!
信主後的外勞,回國後自然會把福音帶回去,我們相信在我們進不到的地方,聖靈會藉著他們成為福音的火種,讓宣教之火點燃起來!另一方面,也有外勞在信主並受洗後,願意獻身作傳道的工作,經過栽培,便成為向他們的族群傳福音的最佳宣教士。教會可以藉著與他們的連繫與配搭,建立為宣教工場的伙伴,就能產生有果效的福音效應。
外勞事工需要動員教會信徒參與各類服侍,讓會友有機會在自家門口遵行基督的大使命,落實向「普世萬民」宣教。
人口爆炸與兒童宣教
二十世紀人口大爆炸最直接產生的現象便是兒童劇增。今天全球三份之一人口屬十五歲以下少年。然而,今天大多數的教會兒童事工只有幼稚園和主日學事工,在兒童宣教與關懷事工上負擔極少,這是今日教會的盲點之一。我認為有三個理由,使現今教會必須對兒童事工格外關注及努力:
一.今天是人類歷史空前的兒童悲慘時代
今天有一億六千萬名街童,散布在各大城市苟延殘喘地活著。每天平均有三萬五千名兒童因營養或糧食不足而死。全球二千五百萬名五至十四歲的兒童勞工,大部份在亞洲(61%)與非洲(32%),孟加拉就有五十萬名兒童奴隸;巴基斯坦(Pakistan)有七百五十萬名兒童勞工;現今全球有超過一千萬名雛妓,每年增加一百萬,泰國(Thailand)、菲律賓(Philippines)及印度有無數少女、女童被迫為娼,每天過著恥辱和痛苦的生活……看見今日的兒童慘況,教會應當如何「憐憫他們」(參太九36)?教會能否考慮為未信主的兒童開設「鄰童福音中心」的每週固定聚會?能否與從事兒童宣教與關懷事工的組織及機構配搭同工,向受剝削的兒童勞工、雛妓、街童,以及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作出實際的關懷行動?
二.兒童的心靈是接受福音的最佳土地
今日普世宣教的焦點都集中在「10/40之窗」,但另一個宣教之窗卻常被忽略,就是「4-14之窗」,那是指四至十四歲的兒童與少年,他們處於向福音最開放、接納性最強的年齡階段。百份之八十五的信徒都在此年齡階段信主,這也是為何兒童營會往往都能獲得百份之九十以上的參與者決志信主的原因。
三.兒童是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
只要獲得合宜的教導、引導及環境條件,兒童的潛能便能得到極佳的發揮。我們相信,每個兒童都有神的恩賜,若能適當地發展,都能有美好的成就。教會若能多關注兒童事工的發展,必定能造就更多合乎神使用的天國人材。
教會的宣教教育應由兒童開始。基督教教育不應只向兒童傳福音、建立兒童的靈命,同時也必須教導並訓練教會內的兒童,使他們明白宣教的意義及負起宣教的使命,從而向其他兒童傳福音,我們也期待這些自小接受宣教教育的兒童將來成為教會的宣教領袖。筆者牧養的教會每年舉行宣教大會之際,也同時舉行兒童宣教大會,讓教會的兒童自幼便開始建立宣教大使命的意識,長大後他們便可以成為教會宣教領袖,同心建立宣教導向的教會。
讓我們帶著神的愛與基督的宣教使命,一同關心教會內外的兒童。我希望有更多教會每年舉辦差傳年會,同時也舉辦兒童宣教大會或類似的聚會與活動,讓教會的孩童也能趁早加入基督的普世宣教大軍。
人口爆炸與宣教策略
原則上,二十一世紀的宣教事工必須強調與神學院及宣教機構建立「三合一」伙伴關係,配搭同工。教會負責聚集人力、斂集財力;神學院或培訓中心負責栽培人材;宣教機構負責協調、差派及提供支援系統,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地方作合適的工作。惟有如此,方能在今日空前廣大而多樣化的普世宣教工場上有效地開展聖工。
今天的「普天下萬民」與主耶穌當代的「普天下萬民」,在數量及情景上已大大不同。教會領袖當審時度勢,傳遞時代異象,更新信徒的宣教意識形態,採取有效的宣教策略,動員信徒的人力財力,與神學教育及宣教機構建立伙伴關係、配搭同工,方能產生有效的宣教事工。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六○期,二○○八年七月號,第四至五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