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印宣情
嚴鳳山 恩光使團派往印度的宣教士 |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到二○二五年,印度(India)人口將遠超十三億,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你若要尋找流落他鄉的印度人的故事並不困難,因為印度人為了謀生而甘願離鄉別井、遠赴重洋。印度像中國一樣,兩國也愈來愈融入全球化。因此,在大地上可找到中國人的地方,同樣可找到印度人。在印度,83%印度人信奉印度教。這樣,無論你家在何處,總發現印度教教徒的蹤影。若我們不忘記印度教教徒也是神至愛的群體,那麼我們應如何向身處四週的印度教教徒傳福音?
點亮永不言棄的心
「我認識摩限星已是十年前的事,那時,他是在街頭賣印度即製熱奶茶的小販。我的同工每天都到不同攤檔喝奶茶,因而認識了摩限星。摩限星原來是大學畢業生,主修印度文學,因找不到工作,便暫作街頭小販。這位阿星朋友是傳統的印度教教徒,家裡只有一個小房間,房內卻有多張印度神的海報,床頭更放著一個印度濕婆神用的三叉。
「過去多年來,我和太太定期探訪他。他的兒女也來我們的中心學習英語,但每逢我們和他一家談到信仰上的問題,他都是避而不談。從過去與他談福音的經驗發現,摩限星愈談愈剛硬。每次談完福音後,他會在家中多放一個偶像或多貼一張印度神海報。論到工作,摩限星後來找到了一份會計的工作,家中生活也較為穩定。但兩年前,他的胃部出現問題,並且患上肝炎,這是比金鋪村很流行的病。他要留在家中休養數個月,那時,他對福音的態度有少許開放,他准許我們讀《聖經》給他聽,並為他祈禱。
「中國人所說的禍不單行發生在他身上。正當他休養期間,他失去了會計的工作,他的兩個兄弟住在樓上,但因金錢問題,他與兄長的關係疏離。那段日子,我們更多的探訪他,跟他讀經祈禱。在經濟上,作為外國人,我們不會直接幫助他,免得他的鄰居散佈『摩限星是得到外國人美金幫助而信耶穌』的流言。摩限星這回真的有改變,每次查完經,他家中的偶像就會少一些。過去一年,他將房內的偶像全部拿走,並自製《聖經》金句海報掛在牆上。
「那個復活節,他是第一個在比金鋪村接受水禮的信徒。接受水禮前的一星期,他突然不想參加水禮。他說發了一個噩夢,夢中他的哥哥和村民因他叛教,所以帶著刀要追殺他,他說要等他搬離這村他才接受水禮。水禮的那天,他最終決定參加。他全家也一起出席,也有些親屬來見證他的水禮。那天,我當然滿心高興感恩,十年才見一個印度教教徒接受耶穌是唯一的救主。」(註)從帶領摩限星信主的經歷,使我明白引領印度教教徒信主需要我們長期、百份百的守望,向他們傳福音,常存永不言棄的心。
點亮差傳策劃的地圖
華人教會差派宣教士到印度宣教,不應隨隨便便。若要將福音傳遍天下,完成對普世的大使命,伸手認領印度教世界的未得群體便不容忽視。拉爾夫.溫德博士(Dr. Ralph Winter)在一九七四年的洛桑世界福音會議(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中,將未得群體或隱藏群體(unreached people groups)的觀念帶給普世教會,他將希臘文萬國(ta ethne)的意思重新詮釋,並將福音傳遍普天下的大使命再分析,差傳工作不單是派人到別國,超越國家的地理邊境宣教還未足夠。萬國的真義解作地球上有萬多個不同語言文化的群體。其實在不同國家,不同省份的百姓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生活方式。教會若要落實推動差傳,除了派人到已建立教會的地方作門徒訓練外,也應平衡地將重點放在未聞、少聞或反抗、抵擋福音的群體,作開荒佈道工作。
美國宣教中心(USCWM)的約書亞計劃(Joshua Project)列出一百個最需要聽聞福音的群體,印度教教徒佔了三十七個,所以個人或教會(本地或海外)若有意參與向最需要聽聞福音的印度教群體傳福音,便應先做一點功課,上網找資料或與差會聯絡,看看如何有效地教育會友了解印度教。教會有否考慮開辦認識印度教的課程?教會或個人有否定期為信奉印度教的未得群體禱告?例如我們以前的屋主所屬的皇室群體(Rajput)、住在我們不遠的洗衣賤民群體(Dhobi)、日日都可碰見的祭司級群體(Brahman)和我們現在專注服侍的恆河漁民群體(Kawat),他們都是被教會遺忘的印度教群體。你願意點亮差傳策劃的地圖嗎?快來認領信奉印度教的未得之民。
點亮創啟地區的差傳迷思
印度自從脫離英國(United Kingdom)管治後,還存有認為外來宣教士是帝國主義者的想法,認為外國宣教機構是用美元和權力叫人叛教。印度亦成為不歡迎宣教士入境的地方,傳統宣教模式也許不容易實行。這樣,若差派牧師、傳道到印度作宣教士,他們不能以牧師、傳道身分簽證入境。宣教士以前若習慣作大型佈道會講員,因護照簽證問題,也許已變成以商業簽證入境的商人,或印度語學校的學生。以這新身分來說,宣教士就不宜常常站上講臺,以免嫌疑,宜改作個人佈道或小組訓練。
因此,宣教士在創啟地區要戴上不同帽子。過去我在白天是印度語學生、語言學校主管、東西文化教育基金會執行祕書和公開大學教授,晚上則負責小組查經、祈禱會、家訪工作。宣教士要明白除了《聖經》知識的裝備外,也需考慮何種專業簽證的裝備。求神賜更多專業人士加入宣教的團隊。
接觸印度教教徒時需注意印度教是多元化、天神多、祭儀多、救恩方法多的宗教,包容性甚高,認為所有宗教都是殊途同歸,所以基督教和印度教都是一樣的信仰。在這樣的背景下,叫印度教教徒信耶穌是眾神之一是很快速的事,但叫他們信耶穌是唯一的救主就像走過一條漫漫長路,講求佈道效率的華人教會不宜常常追求印度教教徒得救人數。求神賜宣教士長期委身的心志,因學習及了解印度教、印度語和印度教文化需要長時間研究。
此外,也要預備華人同工與當地伙伴合作,以及學習與國際團隊同心事奉。簡單來說,在印度宣教需要忍耐和毅力,不宜走速戰速決的路線。宣教士若不懂得裝備、調節和適應創啟地區的宣教文化,就會不知不覺地墮入文化振盪下的幽谷期,成為容易受傷的宣教士。我在神學院讀差傳基本科目時,沒有老師講授這課題,所以今日的神學院和眾華人教會不但要訓練神學生牧養當地教會,也要讓八十後、九十後的牧者認識跨越文化和創啟地區的牧養模式,探討創啟地區的差傳迷思。
最後,請你加入我們的代禱行列,叫我們能藉著神的恩典,不論晴天、雨天,都能繼續帶領國際隊工,全然地擺上,點亮印宣情。
註:
嚴鳳山:《我愛咖喱鄉》(香港:宣道出版社,二○○七年),第二○六頁。
(編案:引文按華福中心編輯格式略作修改)
Pic 1: 作者與漁民孩子玩遊戲
Pic 2: 嚴師母向漁民孩子教授英語
Pic 3: 作者在印度教聚會所外歇息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八○期,二○一○年十月號,第二十八至二十九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