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教育的切入點

陳明斌
加拿大溫哥華主恩堂主任牧師

 

  閱讀三位牧者對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的分享時,我心中充滿感恩,因為他們的分享正反映了今天一般華人教會在參與宣教事工上的成長。一九七○年代早期,我在自己成長的堂會——香港九龍城福音堂參與教會第一次宣教年會,我們當時是少數有宣教觀念的教會。老實說,作為執事,我帶著懷疑及觀望的態度參與服侍。當時我思想狹窄,認為本土福音工作還未做好,何來談得上跨地域,更是跨文化的宣教工作呢!

  感謝主!藉著多讀宣教士的傳記及參與短宣事工,親身體驗到宣教士的生活和工場的需要,因而被改變過來。現在回頭一看,我的改變只不過是過去四十多年來神在普世華人信徒和教會中所動的宣教教育善工的果子之一。過去七、八年,我因事奉岡位的需要,有機會到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中領會,見到大部份華人教會都有宣教的意識,也有不少已踏出宣教的腳步,有舉辦宣教年會的,也有定期在金錢上支持宣教士或宣教機構的。這轉變並非偶然,一方面這當然是聖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各教會刻意作有計劃的宣教教育,像今期訪問的三位牧者所屬的堂會一樣。

宣教教育的成功之處

  從三位牧者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教會在宣教教育上的成功之處,包括:

一.「教會作帶領者的要身先士卒」

  我非常同意杜榮華長老這句話,在教會推動宣教的意識至為重要。故此,我不但鼓勵教會同工每年帶領或參加短宣隊,就是參加其他機構的短宣隊也是美事,一則可以向別人學習,二則可以擴闊天國的胸襟,支持其他福音機構。

二.參加短宣,事半功倍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句話是真的。我記得在一九八○年代,我與五位平信徒一起參與加拿大(Canada)中國信徒佈道會舉辦、到卑斯省(British Columbia)及艾伯塔省(Alberta)小城的短宣隊,現在其中三人(包括我在內)都成為全職的福音使者,這並非偶然。短宣能叫參與者親身體驗宣教工場的需要、宣教士真正的生涯,以及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的真諦。

三.系統的教導

  宣教年會、主日信息和宣教士的分享都是宣教教育不可少的。若要像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希伯崙堂(下稱希伯崙堂),把宣教教育系統化,推廣到真理班、主日學及團契,當然需要時日,卻是能持久並有效地使全會眾參與宣教事工的重要途徑。加拿大溫哥華主恩堂在這方面尚需努力。不過,我們近年把宣教列入門訓課程中,並把《宣教日引》的內容加插在每日靈修資料中,顯著地打開了學員的宣教心志和眼界,以至竟有十五名弟兄姊妹雖然膽戰心驚,卻願意參加到香港向巴基斯坦(Pakistan)穆斯林傳福音的短宣隊。

四.宣教的認獻

  當然,我們希望弟兄姊妹不單在金錢上支持宣教,而是更實質地在行動和禱告中落實;但是金錢上的支持是最基本,也是對宣教事工極重要的支持。林安國博士在《華傳》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談到宣教工場人力的逐漸老化,這是華人宣教士的普遍現象。但若要有新一代的宣教士接班,在經濟上支持他們非常重要,可惜極其短缺。但願更多教會能像希伯崙堂一樣,為在神學院接受全時間裝備的會友預留資源。過去多年就有一位信徒每年奉獻一筆金錢給美國(U.S.A.)中國信徒佈道會,指定是支持緬甸(Myanmar)神學院的學生。我亦同意林安國博士所言,希望華人宣教事工在經濟上有所突破,像不少西差會般,得到愛主的肢體的遺產奉獻。

華人教會應留意的地方

  不過,以下兩方面是三位牧者分享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時沒有提到的(當然不代表他們沒有顧及),我覺得是一般華人教會應該留意的:

一.真正的跨文化宣教

  好幾年前,我有機會出席一家歷史悠久的宣教機構舉辦的差傳盛會,其主題是有關這世紀是華人基督徒承擔普世差傳的棒的時代。我(當時作為一家華人福音機構的負責人)心中甚是慚愧,因為按宣教士的人數,我們遠不及韓國,而且他們多從事真正的跨文化宣教,反觀我們,這麼多年仍停留在向華人宣教的事工上。我時常想,西方的宣教士,像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若要找藉口不來華宣教,恐怕非常容易,例如:完全不同的文化、完全陌生的環境、完全不通的語言,不用說,還有要面對性命的危險。再者,以戴德生為例,本土的福音需要亦非常迫切。他活在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和救世軍創立的年代,英國(United Kingdom)的本土福音需要極大。但若戴德生和其他西方宣教士沒有普世的胸襟,不聽從聖靈的吩咐,恐怕你和我今天連基督耶穌的名字也沒有機會聽過!就像一九九九年在巴西(Brazil)舉行的宣教會議中所得的其中一個結論,就是認為現今的宣教神學缺乏了殉道和受苦的神學。這也是我們華人教會需要在宣教教育上一起學習的。

二.中年的宣教奇兵

  過去十多年,我察覺神的手正在一群中年信徒中動工,興起了不少帶職的宣教士,不再只有醫生與護士,也包括各行各業的信徒。他們有些是趁著工作之便,或以專業身分到一些少聞福音的地方,或是傳統宣教士不能到之地。也有剛退休或提早退休的信徒,把自己獻上作多個月或一年以上的中宣,配合或支援當地的宣教士,他們是二十一世紀神所興起的宣教奇兵。教會應該鼓勵和支持他們,為這些因工作之便作福音使者的人成立禱告網,也給予傳福音和門徒的訓練。教會亦應積極與所屬宗派的差傳部和其他福音機構聯絡,給予有心作中宣的信徒更多資料和訓練。這樣,不但有助補足宣教工場的欠缺,也同時教育了一批不折不扣的宣教士。

 

分類:宣教教育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七六期,二○一一年三月號,第十一至十二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