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中的不變使命

朱昌錂
中華福音使命團國際總幹事

 

  我們面對不斷改變的世界,以下現象與宣教事工息息相關。在不斷改變中,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

世界向我們說話

  世界在歷史的鉅輪下向前邁進。在千變萬化的現象中,我們仍然和歷世歷代一樣,面對人類的基本需求和生活的挑戰。

一.貧富不均

 

  全球20%人口每天收入為一美元,20%人口每天收入為二美元,20%人口每天收入逾七十美元,其餘40%人口每天收入介乎一至七十美元之間;全球五百大富豪擁有全球一半的資產;全球逾二十億兒童活在貧窮線下,每四名兒童就有一名失學;金融海嘯正在咆哮。

二.天災不斷

  今年我們仍然活在四川大地震的傷痕下,緬甸(Myanmar)風災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全球暖化帶來各種影響,環境保護成為迫切的課題。

三.傳染病蔓延

  現時全球正全力對抗甲型H1N1流感。然而,全球一半人口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十億人飲用不潔食水,愛滋病患嚴重,數以百萬計兒童因父母患上愛滋病而成為孤兒。

四.人口移動逼徙 

  由於戰爭、逼迫和叛亂,各地難民被迫離開家園,當中大部份是婦孺。不少群體因工作、移民、留學、旅遊而遷至城市,包括各族各民、各種宗教和語言的人。城市成為人口集中之地,鄉村人口老化現象日趨嚴重。

五.全球化現象

  由於交通、資訊、科技發達,以及西方全球化現象影響,使我們面對多元文化的世界和社會,無論工作、商業、社交、生活、飲食、思潮都在經驗跨文化現象和衝擊。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傳統思想不斷受考驗、質疑,獨一真理被視為專橫、霸道、不合理。

宣教趨勢向我們挑戰

  當我們轉換角度,從近期宣教趨勢觀望前景,實在叫我們恐懼戰兢。

一.基督教「非西方化」

  基督徒每年增長6.9%,比其他宗教更快。穆斯林每年增長2.7%,印度教教徒每年增長2.2%,佛教教徒每年增長1.7%(註)。平均每天有178,000人歸信基督教,其中以拉丁美洲為首。全球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印尼(Indonesia)每年有逾一百萬人信主。第三世界的信主人數比西方世界更多。全球五十大教會分布於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而不是西方。西方許多所謂基督教國家已明顯地重新成為宣教工場,我們需要為主重新贏取西方。

二.普世受苦的教會 

  各地教會迅速增長,但不少教會地處貧窮,物質缺乏。此外,為主受苦犧牲是不少國家、地區教會的實況,為主殉道的人數比過去十九個世紀的總和還要多,主要是在非民主和沒有宗教自由的地區。

三.教會治理概念的改變

  由於基督教已經以第三世界為主體,因此更強調群體和諧、分享共用、伙伴共存的關係,以往外來的強勢宣教幫助受質疑,這現象在本地教會領袖開始醞釀的和新興的部份宣教工場中更為明顯。金錢資助、培訓模式、權力分配都成為敏感課題。

四.真理、權能、愛心的平衡

  由於第三世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實況的需要,許多宣教工場的人不單以理性尋求真理為滿足,靈界的真實、苦難的困惑、資源的缺乏、生活的艱難迫使教會回應福音與個人得救、道德提升、靈界爭戰、苦難解脫、社會和諧、經濟水平、文化思潮、國家前途等問題。基督教不再被視為只為永生預備道路的個人宗教生活,基督教信仰要對個人、家庭、群體、社會、國家產生影響。《聖經》真理、聖靈權能、基督愛心如何展現世人面前成為挑戰。

五.跨文化宣教工場無處不在

  因著人口遷移和全球化的影響,信徒隨時會遇到跨文化處境。跨文化宣教不但要遠赴重洋,亦近在咫尺。不論教會是否願意,都要面對不同文化群體,個別信徒亦常在跨文化處境中生活、工作、求學、交往。跨文化宣教不但是長期宣教,也不但是每年兩週的宣教參與,它對許多地區來說已是每天不能避免的挑戰。

六.差派模式的多元化

  傳統上由差會宣教士主導的宣教工作,今天已變得多元化。第三世界的差會運作模式五花八門,有別於西方傳統差會的大企業運作,其中不少差會比所謂中、小型企業的規模更小。不少堂會直接差派宣教士,短宣更不限於體驗,而是千變萬化。宣教策略和內容都與傳統迥然不同。

宣教的三點反思

  面對世界的需要、時代的改變,我們在歷史的鉅輪下殷勤地作主工。向前遙望,筆者提出三方面的反思:

一.宣教使命

  教會面對貧富不均、天災不斷、疫症蔓延、人口遷移、全球化的世界,教會的使命是甚麼?顯然,教會不屬於世界,卻在世界中作主耶穌基督的見證。教會存在於世界是為福音普傳?是為真理爭辯?是為釋放自由?是為社會公義?是為彰顯權能?是為扶貧助弱?是為提升道德?是為教會承傳?我們在未得之地、未得之民中所為何事?

  宣教使命顯然不能用粗略的二分法歸納為傳福音和社會參與,來說明現今的宣教現象。基本上,當我們討論宣教使命是甚麼,也就是討論教會在世界是甚麼、做甚麼、為甚麼,這是教會論,它又與神論、基督論、救贖論、人論等系統神學不能分割。我們對教會的看法影響我們對宣教使命的看法和表現。

二.宣教策略 

  隨著世界改變,宣教策略亦需作相應改變、創新。基本上,策略是為完成使命目標而設,因此要接受神學評估、果效測試、技術調校。優良的策略放在神的手中,加上適當的人、時間、地點、工作,便能事半功倍。這些都涉及架構組織、人材訓練、差派模式、伙伴關係等複雜的因素。釐訂策略需要因時制宜,不斷更新,策略並非純粹一本手冊、一份指引、一個守則,而是需要更多討論、交流、研究、反省、禱告、調整、創新。這種如鷹反老還童的經驗是痛苦的,是守住應有的界限,也是超越現有的界限。

三.宣教心態

  面對苦難的世界、充滿挑戰與機會的工場,我們應以甚麼態度承擔責任?世界需要領袖以服侍這世代的領導;工場需要工人——效法基督的謙卑的工人,從溫柔謙卑中顯出屬靈權柄,服侍領導。完成使命,不是王者,乃是僕人。

結語

  主耶穌曾說:靈魂貧窮的人有福了……哀慟的人有福了……溫柔的人有福了……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憐憫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參太五3~10)主不但對昔日的門徒講述「八福」,也是對今天宣講天國福音的宣教人說的。只有從這角度看世界、工場、策略、工人、自己,我們才能真實地回應世界、需要和呼召我們的主,再作檢討和調整,瞻望前路。

註︰

David Barrett and Todd Johnson, eds.: World Christian Trends: AD 30-AD 2200 (Pasadena: William Carey Library, 2001), p.4

 

分類:宣教概論宣教挑戰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三期,二○○九年八月號,第二十九至三十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