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建同心

陶恩光
臺灣救世傳播協會駐歐洲宣教士、華福歐洲區主席

  感謝神的帶領,使筆者在二十年前離開臺灣來到歐洲成為宣教士,並在臺灣救世傳播協會的支持下,分別在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一九九一年末至一九九七年中〕及英國倫敦〔(London, United Kingdom),一九九七年中至今〕事奉。期間雖然有三年遠赴美國正道福音神學院(LOGOS Evangelical Seminary, U.S.A.)進修,但因為家人仍留在英國,所以進修期間仍往返歐洲繼續服侍。

  在這段期間,歐洲的華人教會也從一九九○年代原本約一百多家(包括查經班或團契)、七十多位傳道人,到目前約有二百五十家大小聚會點、約一百七十位全職傳道同工,信徒人數也增至約一萬五千(約佔全部二百萬華人的1%)。

  然而,就在教會蓬勃發展的同時,筆者也觀察到許多華人教會面臨分裂的危機,分裂好像一直是華人教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段期間,因為服侍的關係,筆者看到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其中多與拓荒、宣教有關。

華人教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

  華人教會起步較遲,信徒組成複雜。歐洲的華人教會多半是從一九八○年才開始,其成員早期多是來自香港、東南亞的勞工移民,二○○○年才開始有專業人士或留學生定居,所以先是由粵語聚會開始,近十年來才逐漸轉為華語或雙語(華語、粵語)聚會。如此一來,教會在向新移民傳福音上,就因文化差異有許多的困擾。

二.制度

  教會起初多是由信徒自發性地創立,所以教會的制度具多樣性。近十年來,有許多外地的宣教士來歐洲宣教,原本教會期待宣教士能在傳福音上帶來幫助,並且能成為榜樣及帶來教導。可是,有一些牧長將原本自己宗派、神學背景的堅持帶到宣教地區,造成教會信徒不知所措。歐洲信徒幾乎都是到了海外才信主,對於教會制度、管理方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見解。當外來的宣教士不尊重原本創立教會時的背景,另立規矩,便會造成教會的混亂。

三.經費

  在歐洲生活費用昂貴,與其他亞洲、非洲地區的開銷相比,往往造成教會宣教發展的困難。許多個別差會、機構或教會初期對歐洲的異象,往往因為過高的開支而中斷,或轉往支持其他地區。許多歐洲華人教會也因經費的短缺,至今沒有自己的教堂和全職傳道人,限制整體發展。

四.與當地教會關係

  當地教會信仰沒落,變得世俗化、僵化、高齡化,沒有宣教熱誠,也對租堂有許多限制,成為宣教絆腳石,造成華人教會普遍借堂或發展不易。

  回想當筆者全家從臺灣來到德國,日夜所想的就是如何為這裡的華人建立屬靈的家。一路走來,除了早期拓荒、建立教會,隨後向留學生傳福音,從一九九九年開始,我們組織全英國留學生福音營至今,並擴大至比利時(Belgium)、德國、法國(France)、義大利(Italy)、西班牙(Spain)等地。隨後與美國加州眾聖徒事工團(FASTM)合作,為初信者舉辦門徒培訓營;協助美國基督使者協會(Ambassadors for Christ)舉辦歐洲差傳大會;協助歐洲普世豐盛神學院(Global Enrichment Theological Seminary)籌備英國神學課程等;另外也舉辦多場福音、婚姻專題講座。我們經歷了許多神的恩典和見證。

建立合一教會的事奉者須具備的心志

  這些宣教的路程,使筆者深覺要成為一位建立合一教會的事奉者,必須具備以下的心志:

一.走出去

  這是耶穌帶領門徒走遍各城各鄉,使門徒從走動中看到祂的使命與託付。也因著走動,保羅在特羅亞見到「馬其頓的異象」,從而將福音帶到歐洲各地。筆者多年來因著早期在天韻詩班的服侍,走遍二十多個國家,進而看到神的心意而來到歐洲。其後也不斷走出去,使福音進到水深之處,也更加體會神的普世宣教。

二.熱心

  作為宣教士,常常面對孤單、無助、艱難、攻擊等試煉。勝過試煉的祕訣就是天天在主裡,領受祂的靈糧,與主同行、同心、同工;保持著一顆熱切的心,對神、對人、對事永不灰心。

三.忠心

  立定目標,忠於所託,持之以恆。這些年來筆者看到許多「守成」的例子,是神開始、祂在做事、祂更保守、邁向成功。在宣教工場,常常有一些事情發生,會影響當事人的心志,如錢財、感情、名聲的誘惑,驅使人離開起初的異象,堅守宣教的心志、始終如一的見證就更形可貴。

四.合一的心

  只要有人,就會有不同的意見,尤其是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常在言語、心態、行為上有誤解與磨合的難題,往往一個無心的話語或舉動,就產生紛爭。更何況大家信仰的深淺、禮儀的多元、真理認知的差異,更是分裂的致命傷,所以合一就更顯重要。保羅提醒我們:「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這也是宣教的人與教會走出去時必須念茲在茲、小心謹慎、力求合一的基本心態。

五.全人關懷

  這是筆者多年來宣教的最深體會。人需要福音來改變生命,更需要關懷、愛心來重整破碎的生命。許多初信者好像剛落地的小羊,需要呵護、餵養、榜樣;而信主多年的平信徒,更需要挑旺信、望、愛,扎實地作主門徒。從個人、全家到社區,都必須全人關懷,使信仰扎根在生活中。所以筆者在宣教的這些年來,舉辦過青少年生活營、婚姻家庭營、單身營,更在德國建立華茵中文學校(從初期的十三位小朋友到如今有近五百位學生)。筆者在日常生活中,也盡自己的力量幫助處於各種困境中的華人,效法耶穌基督走入人群,將福音活化在世人當中。

六.國度的心胸

  後現代化的社會帶給世人與基督徒更多流動、變遷的環境與挑戰。信徒對教會的忠誠度也因著傳媒、網絡的發展,變得更加脆弱,歐洲華人教會也無法倖免於難。今天的撒種,往往造就他人的收割;剛訓練完成的天國精兵,又轉為他地教會的服侍同工。許多人因此氣餒喪志,甚或四處「拉羊」、「撿現成」。保羅給我們很好的榜樣,他從不吝惜地將同工留給當地教會,又另外培訓新同工。我們應當以祝福的心來看待信徒的離開,以培訓信徒成為神國度的祝福。

 

分類:宣教概論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七八期,二○一一年七月號,第十四至十五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