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的重思
劉漢中 神州華傳國際董事 |
前言
主耶穌在升天前對門徒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這大使命是宣教的根基。本文將討論在現今時代有關大使命的幾個問題,就是:如何去?去哪裡?做甚麼?去之前要有甚麼裝備?
如何去?
在《使徒行傳》的時代,神用兩個方法差派門徒去傳福音。第一個方法是藉逼迫把信徒從耶路撒冷分散到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然後到了安提阿。神藉這種非自願的去,把福音傳到鄰近猶太的外邦人地方。但安提阿教會卻用另一個方法實行大使命。他們聽從聖靈的引導,主動差派巴拿巴和保羅組織宣教隊伍到中亞細亞的各羅馬城市傳福音。再者,保羅是一邊工作,一邊傳道的。他大多數時間是以織帳棚維持他和他宣教伙伴的生活(參徒十八3)。宣教完畢,他們就回到安提阿去。所以《使徒行傳》時候的宣教,是以帶職宣教的方法去。去了一段時間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
時至今天,宣教士去的方法與《使徒行傳》時候大不相同。今天,絕大部份宣教士都是全職宣教士,他們是以宣教士的身分去工場,他們在工場是全時間開荒植堂,經濟支持是靠後方的教會及信徒的奉獻。我們感謝這些全職宣教士的事奉,但是他們的數目不夠應付現今宣教工場的需要。現今全球宣教士大概只有二十萬,在前方,平均非信徒對宣教士的比率是二萬對一;在後方,願意作全職宣教士的信徒少於百份之零點二五。筆者認為今日華人教會及差會需重新思考宣教士去的方法,除了全職的去,我們需要更多的華人信徒像使徒保羅一樣,帶著工作去宣教工場,以工作自養,一邊工作,一邊作福音的使者。
去哪裡?
主耶穌的大使命講得十分清楚,宣教士要去到萬民當中傳道。所謂萬民,就是還未有教會在其中的「未得之民」。主耶穌三年傳道的對象,絕大部份是猶太人。但主對門徒最後的囑咐是要把福音傳到地極:「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一8)
在保羅時代,除猶太人外,萬民是指住在猶太以外的人,他們散布在羅馬帝國各地,當時的地極就是西班牙(Spain),故此保羅有心要到西班牙傳道。在今天,凡有未得之民的地方,就是宣教士要去的地方。它可能是極遙遠之地,也可能是近在咫尺。從普世宣教角度來看,在北緯十至四十度中間的國家是最需要宣教士的國家。那裡是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和無神論主義的大本營。全球人口有三份之二住在10/40窗戶裡。10/40窗戶內大多數的人是世界最貧窮者,每天收入少於二美元(註),其中百份之四十的人從未聽過福音。
但是因著全球化和移民潮的大趨勢,神已把很多的未得之民帶到基督徒的週遭,其中兩個是華人信徒極需關注的。第一是在中國的三億民工,他們從農村到城市打工,是城市裡的邊緣人,身心靈所受的壓力甚大,但他們對福音甚為開放,是中國最大的未得之民。第二是從伊斯蘭國移民到西方國家裡的穆斯林。他們多雜居在大城市。西方宣教士向他們傳道都會因文化和歷史的因素變得甚不容易,但是他們對華人甚為友善,實是華人信徒宣教的當務之急。
做甚麼?
大使命的目的是教導萬民遵行主耶穌的吩咐,故此門徒訓練是宣教士的主要事奉。門訓的目的是叫門徒行道。大使命的目的不是建立有形的教會,不是建立神學院,而是建立一個遵行主道的信徒群體。這個群體不一定需要很多人。主耶穌三年傳道所建立的信徒群體只是幾十人,但是祂離世之後,聖靈給門徒能力,把福音傳到當時羅馬帝國的地極。故此,今天宣教士在工場最需要做的是培訓一些能教導別人的信徒領袖,如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二章二節對提摩太的叮嚀。主耶穌的傳道策略是要建立一個以十二使徒為單位的信徒小組。訓練方法是住在他們當中,以生命影響生命,教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遵行主的話。從這裡我們看到,宣教士在工場要做的,是要建立一個信徒小群體,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樣式。在一些有宗教逼迫的地方,宣教士建立的教會,不是公開的有形教會,而是地下的信徒小組。他們在逆境當中持守主道,過聖潔的生活,不愛世界的金錢、權勢、情慾,反而服侍鄰舍,樂意捐助,賙濟窮人,愛社會的邊緣弱勢群體。他們受到逼迫,學主的榜樣,不還手,不咒詛,反而饒恕那些逼迫他們的人。這些見證,吸引了無數的人信主。
去之前的裝備
既然宣教士的工作是要建立遵行主道的群體,他們出工場前要訓練他們在本地就能這樣事奉。這種裝備需要幾方面:一.《聖經》知識和應用的裝備。宣教士該像以斯拉一樣,定志考究遵行主的話(參拉七10)。二.是教導別人的裝備。這種裝備包括兩方面:其一是個人佈道,就是著重建立友誼、關心和幫助有需要的人,與別人談道,帶福音性查經,為他們禱告、守望,從而帶人歸主。其二是帶領信徒門訓小組,以如何在生活中遵行主道為訓練中心思想,不是以增加《聖經》知識或社交為中心。故此,認識和持守主道,有效的個人佈道和帶領門訓小組,是每一個宣教士出工場之前必須的裝備。
結言
要在這世代履行大使命,華人教會及差會該差派更多華人信徒像保羅一樣,帶著工作到宣教禾場,一邊工作,一邊傳道。再者,今天的宣教工場,就是所有未得之民的居所,可以是遙遠的10/40窗戶或是近在咫尺的鄰舍。故此,華人教會應同時關注海外和本地對未得之民的宣教,如民工宣教和穆宣。宣教士的工作應以建立遵行主道的信徒群體為目的。宣教士出工場前的裝備該以認識與持守《聖經》教訓、個人佈道和帶領門訓小組為主要內容。
註
Luis Bush: “The 10/40 Window: Getting to the Core of the Core”, AD2000. http://www.ad2000.org/1040broc.htm(下載日期: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分類:宣教《聖經》、神學基礎、宣教教育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九○期,二○一二年六月號,第二十七至二十八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