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佈道與宣教雙生兒:跨文化宣教之處境與實踐
林兆源 香港平安福音差會總幹事 |
基督宣講者或事工領袖,因承擔推動者角色,無可避免及在潛意識作祟下,每每將《聖經》「應用」在自己委身的服侍中,因而產生不少冠名式的道理及教導。不幸地,宣教也被誤列其中;當坊間充斥相當的宣教《聖經》基礎書籍時,其重要性反而被沖淡了。本文嘗試從傳福音的角度來理解跨文化宣教之意義及實踐。
神的使命
Mission一詞可被譯為宣教、差傳,或使命、任務。神愛萬族與萬民是不變的真理(參約三16);同時神亦期盼藉著與人的復和來達至與萬物的「和好與合一」。《以弗所書》一章九至十節:「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祕,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歌羅西書》一章二十節:「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因此神在歷史中的作為,均以此為軸心,這被理解為「神的使命」(Mission of God)。
神子民的使命
使人與神和好是福音的成效,傳福音者從神得著職責任命與工場指派。《哥林多後書》五章十八至十九節:「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至二十節:「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福音行動因應在不同的處境中,分別稱為宣教(跨文化中的傳福音工作)和佈道(同文化中的傳福音工作)。簡言之,神子民的責任,就是分別在同文化中使萬民都有機會歸信福音、在跨文化中使萬族都有機會建立活力教會,來成就神的使命。
《聖經》歷史是宣教記載
過去的日子,當教會被推動參與宣教時,就得尋求《聖經》支持。其中有幾段是宣教經典經文,例如《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九至二十節,還有……(想來想去)《使徒行傳》一章八節……結果,建立出「《聖經》中有宣教的吩咐」,當然也包括其他的吩咐和重點。傳道者與信徒各自按個人領受與感動去遵行就是了。
《聖經》貫穿了宣教的使命
近年透過各宣教學者的努力,例如已故拉爾夫.溫德博士(Dr. Ralph. D. Winter)等人,帶領我們重新認識《聖經》,「發現」原來宣教實始自《舊約》,延至《新約》;從創世到新天新地。從《聖經》中,神要賜福萬族萬民(普世宣教)的心意是明顯不過的。例如:
一.《創世記》十二章一至三節使我們常專注「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是委身者的捨棄;「往我所指示的地方……」是個過程;但目標是甚麼?乃是「地上的萬族因你得福」。
二.《創世記》二十八章十四節:「……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地上的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神對雅各重複亞伯拉罕的應許與囑咐。我們從地理科學家得來的驚訝信息,撒哈拉沙漠的沙塵竟被吹至南美洲亞瑪遜流域,降下成為當地極其肥沃的土地,滋潤整個地球生態!生命的見證,生命的祝福,是可以超越地域的!
三.《但以理書》二章三十五節:「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粃,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四十四節:「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神的國、天國,是一塊大石,但可變成大山,甚至充滿天下。這正表示天國的信息傳遍天下萬民,萬族歸主的景象。
四.《以賽亞書》四十九章六節:「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受膏者最重要的職事,不是復興以色列,這是「小事」;對神而言的「大事」,乃是祂的心意實現,就是外邦世界得著神的救恩,從以色列直到地極。不單耶和華的僕人如此行,也是跟隨祂的腳蹤行的每一信徒天然的責任與使命。
這些《舊約》經文,已經將神的心意說得清楚,使人看得明白。《聖經》貫穿了「使萬族萬民蒙恩」的宣教的使命。
《聖經》的基礎是宣教
以上所提及的認知,確比昔日進步,但還不是真理的全部。《路加福音》二十四章四十四至四十八節:「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即全部《舊約》(當時的《聖經》),都是在講論耶穌基督的救恩……並且要見證及傳遞下去,直到地極,這是「普世宣教」。沒有普世宣教,就沒有《聖經》;《聖經》的歷史,就是宣教的歷史。宣教不單有《聖經》基礎,實際上來說,《聖經》的基礎是宣教。因此,《聖經》需要在宣教使命中被理解及認識。《舊約》及宣教學者基斯.萊特(Dr. Christopher Wright)說:「我們必須透過宣教的處理來去明白《聖經》。」(We should interpret the scriptures in the context of mission.)這樣我們就確立了,宣教是神的心意,《聖經》的歷史記載其實就是神要萬族萬民蒙恩的宣教見證。
跨文化宣教
既已確立普世宣教,信徒當要活出神的心意,在不同處境上忠於所託。我們明白在同文化中傳福音(佈道)是最有果效,藉著門徒訓練,使教會倍增;而在跨文化中傳福音(宣教)卻是最逼切的,因為這關乎佈道事工延續及發展的可能性,更是耶穌基督再來的必須「條件」(參太二十四14)。要多談宣教(跨文化),因為佈道是信主者自然生命流露見證,而宣教需要起動,需要策略,需要勝過人性天然的攔阻與限制,因此必須加以提醒、挑戰與鼓勵,才能動員工人去作跨文化事工。
跨文化宣教的時代應用與實踐──本地跨文化宣教
無可否定宣教發揚自西方基督教世界。緊接著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的近代宣教浪潮,我們看到西方基督教到外地傳福音的熱誠,因為他們本土中已有相當的基督徒比例,只有到海外才有大量非基督徒作為傳福音的對象,這種越洋過海的傳福音事工,被稱為宣教。而續後的發展,宣教就與跨地域及跨種族掛鉤。但隨著今天大部份國家及主要城市,均已發展為多種族及多元文化,在其中向不同的文化群體佈道,實現真真正正的本地跨文化宣教,現今就是時機了。
宣教必須跨文化嗎?
這是由來已久的問題、或說難題。對於執著民族主義的信徒群體來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千古不變的大道理,因此若自己民族歸主大業一日未成,妄求天下蒼生蒙恩,是捨本逐末的行徑;既未必能有所成效,亦羞愧於同胞親族眼前。亞伯拉罕被召,就是帶著要使萬族得福的使命。當然,對亞伯拉罕而言,他踏上前往迦南的第一步,已肯定是跨文化宣教;而且他作為希伯來人的祖先,他將成為多國的父(參創十七4、5)。但實際上來說,他從遷居到定居,神透過他所接觸的不同民族,使他自自然然的成為恩典的見證與分享者;實踐出本地跨文化宣教的生命見證! 我們必須認定,佈道與宣教並不互相排斥;同文化與跨文化的福音工作是相同重要。我們既可有保羅那種願意為骨肉之親而赴湯蹈火的精神;亦有他作外邦使徒的傲骨!
最後,借用香港二○一一年人口普查中非華人的數字圖表來作我們在香港信徒的反省與挑戰。普世宣教是神不變的心意。信徒就是為此而活,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跨文化宣教,本地與海外,今天同等重要。神已經作工,將萬國之民帶到門前,如同昔日萬王前來瞻望聖殿、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一般!但願教會把握時機、同心回應!
分類:宣教、《聖經》神學基礎、宣教歷史、跨文化宣教、同文化宣教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期,二○一四年四月號,第十至十二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