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從心──如何在忙碌中不忘宣教?

羅德麟
澳洲悉尼寶活華人長老會主任牧師、
華福澳洲紐省董事

  現代華人教牧同工(尤以中小型教會牧者),通常是集牧養、領導、教導(包括講道)和佈道於一身,被眾多教會事工壓著肩頭,經常會落在疲於奔命仍無法滿足各種要求的窘境,對於宣教,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主耶穌基督留下的大使命卻包括宣教在內,非做不可,身處兩難之間,該怎麼辦?本文嘗試從教牧的角度,就個人淺見及一點經歷,作野人獻曝之舉,冀收拋磚引玉之效。

點到即止

  筆者自信主即接觸宣教士,神學院第二年的教會實習,又有機會跟一對宣教士夫婦學習牧會,所以一到工場,牧養一家二百人的教會時,即有意試做宣教事奉。但由於初出茅廬,缺乏牧會經驗,帶領一家中型教會十分吃力,事奉十分忙碌。因學了一些宣教理論,躍躍欲試。

  當時教會未有宣教事工,經濟拮据,長執也未有宣教異象。後來在一位來自宣教機構的顧問牧師鼓勵下,大膽嘗試做差傳(宣教)信心認獻,支持一位會友在該宣教機構事奉。結果蒙神格外恩待,一次認獻就達到目標,從此教會與宣教扯上關係,但宣教工作就到此為止。意想不到的是,多年後該宣教士自宣教工場調回總部,竟成了教會的顧問牧師,在教會缺乏牧者時幫了教會很大的忙,這是參與宣教的意外收穫。

間接宣教

  筆者其後蒙神帶領轉換工場,到一家三百餘人的教會事奉,主任牧師是一位擁抱華福異象的牧者,教會有宣教委員會和宣教基金,所以很自然有機會參與宣教委員會的事奉,得以更深認識宣教和宣教士。筆者很享受當助理的事奉,可惜好景不常,第二年主任牧師突然安息主懷。教會徵召筆者繼承,一接任就忙得不得了,雖然仍參加宣教委員會,但僅止於開會而已。明知宣教重要,但牧養的需求更大,實在無法抽身做短宣或探望宣教士,可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宣教只能流於間接的「講論」──在講臺上宣講理論,在文字上鼓吹理想,經驗分享則欠奉,像是紙上談兵。由於沒有時間直接做宣教工作,只好鼓勵同工去做,多請宣教士講道和分享,一有機會就舉辦宣教聚會以作補償。幸蒙神憐憫,感動會友參與短宣/訪宣。最值得感恩的是,竟然有一位會友獻身蒙召要到南亞宣教。教會興高采烈地差遣他出去,在禱告和經濟上支持他。意想不到的是,其後他成了一家大型宣教機構的總主任,筆者也以他為榮。遺憾的是,牧養、教導和本地佈道已耗盡個人的時間,在宣教一事上,筆者虛有理論,不單無法身體力行,更遑論身先士卒。

  不過教會願意遵行大使命,也蒙主賜福,將得救的人數加給教會。適逢移民潮,新移民大量湧來,教會急速增長,迫近千人,遠超過場地的容量,教會遂開設分堂。筆者奉派主持分堂事工,帶著九十九位會友,加上一些外來朋友,由一家小型教會做起。

親身參與

  由於分堂的異象是要成為一個屬靈大家庭和福音基地,所以分堂的第一年即仿照母堂的方式,設立宣教委員會和宣教基金,支持宣教士和宣教事工。每年不單有宣教月、宣教預算,更嘗試推行信心認獻,宣教成了教會事工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筆者更自願擔任宣教委員會的主席,逼使自己在忙碌的牧會當中,不忘參與宣教事奉;也給會眾一個清晰的信息──主任牧師看重宣教。

  當教會人數漸長,有能力多聘請一位教牧同工後,筆者即開始以身作則,帶領短宣隊。第一次出去就經歷了宣教的興奮與喜樂,既有撒種(向未信者傳福音),又有收成(帶領人決志信主),樂此不疲。其後無論牧會怎麼忙,每年都抽出一點時間參與一次短宣,有時甚至一年兩次。筆者發覺,從事實際宣教事奉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雖然付出的代價不菲──個人的假期和金錢,但靈命進步,享受「流淚撒種,歡呼收割」的福樂。在講臺上,筆者終於得以洗雪前恥,成為有實際宣教經歷的講員;雖然經驗非常淺薄,但最少不是紙上談兵。

  聖靈在教會中作工,領袖和會友都受激勵而參與短宣/訪宣事奉,回來時的分享,每每令會眾十分興奮。這幾年,開始了良性的循環,愈來愈多人參與短宣事奉,每年總有兩、三隊人外出宣教。為了加強宣教的教育,除了成人主日學開設有關宣教的課程,更嘗試舉辦了一次「迷你宣教博覽會」,邀請本地的宣教機構參展,介紹他們的事工和事奉的機會(特別是短宣),並解答會友的問題。結果反應非常好,三份之二的會友出席參觀,眾機構也期望第二年再來。

展望將來

  教會的未來十年計劃,目標之一是三份之一的成年會友參加短宣/訪宣,目標之二是培養兩、三位宣教士,然後透過適合的宣教差會差遣出去。以前我們被人說笑是差「錢」而已,但感謝神,本年中將會差遣第一位會友出去宣教;差「人」是我們教會的一大突破!

  總括來說,基督的教會是由宣教而建立,更藉宣教而發展。宣教既是這麼重要,豈可不列入教牧的日程表中,加以重視和實踐?只要擺對優先次序,倚靠聖靈的大能去做,主必賜福,不單牧會事奉沒有虧損,反而教會事工興旺,穩步增長。筆者經歷的宣教事奉滿有恩典與喜樂,可以大膽地說:從事宣教事奉的教牧和教會有福了!

 

分類:教牧與宣教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七五期,二○一一年一月號,第十六至十七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