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可投身本地宣教

馮偉權
香港宣教會恩佑堂堂主任

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初感召回到座落在深水埗的母會事奉,那是最多新移民聚居的地區。既然神愛世人(參約三16),祂愛世上每一個人,筆者不其然問一句:教會作為基督在地上的燈臺,如何回應神的心意呢?我們常常說愛自己的同胞,眼見擺在眼前這些來自國內同胞的福音需要,我們可以視而不見嗎?所以就決心在堂會中推動新移民福音事工。

  教會本為李鄭屋村內的天臺小學,本堂會友(包括自己)雖然來自基層家庭,但在神的恩典下,因得著教育而紛紛脫離草根階層而成為中產階級,加上我們只是一家七、八十人的小堂會,以致起初在推動時遇到不少困難,信徒坦言教會無論在資源及信徒向基層傳福音的技巧方面,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

是使命而非選擇

  有見及此,為了要讓教會重尋此異象及使命,筆者首先在屬靈層面著手:目的是要讓教會肢體認定神給我們的使命。為了能與信徒一同學習,筆者也參與深水埗區有關新移民的講座,並將有關資料及異象與領袖(執事及部長)分享,得到他們的認同後,再將異象擴展至全會眾層面,先在每週程序表的禱告事項中,列出深水埗區的福音需要(特別是新移民的需要),好讓我們藉禱告關懷他們,繼而於講壇上傳講,指出傳福音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使命,不是一個選擇,因為我們不傳就有禍了(參林前九16);提醒信徒作為中國人,要愛自己的同胞及向他們傳福音(參羅九3)。

  此外,在主日崇拜中安排舉行基層福音主日,邀請在深水埗區內服侍基層的福音機構工業福音團契(下簡稱工福)前來分享,讓信徒對這方面有更多認識,減少對新移民的誤解。加上在每週的小組聚會中,藉小組分享資料來推動組員關心新移民及基層人士的福音需要。大約經過了兩年多的禱告及異象傳遞,教會開始接受向基層人士傳福音的異象,但離信徒向新移民傳福音仍有一段距離。

使命並加上技巧

  在這階段,我們必須處理信徒在心理層面上的問題,他們雖然有心,卻缺乏技巧。所以,最重要是讓信徒更多認識區內新移民的需要及接受適當的培訓。此時,除了繼續在主日崇拜中安排工福主日及為深水埗區的需要禱告外,也邀請工福協助在教會舉辦探訪訓練,鼓勵信徒參與區內的新移民福音講座。為表示自己也願意與信徒一起成長,筆者便親自帶領信徒一起參與區內聯合性的服侍行動,如嘉年華會、節期探訪等。大約經過差不多兩年時間,感謝主!信徒開始願意離開教會的範圍而進到社區。

尋伙伴以愛同行

  最後階段稱之為實踐層面:期望能在主裡尋到事工合作伙伴及推動信徒以愛進入社群。因此,教會繼二○○五年的「標竿40」後,於二○○七年特別推動了「關愛40」,讓信徒能在各自小組的社區中,關懷社區內有需要的人,感謝主!這項運動深化了信徒的社會關懷,並為教會建立了一個外向的城市宣教行動。

  當教會能在各方面都準備好,神藉著教會中基督少年軍事工的突破,讓我們有機會在區內的海麗村開展了城市宣教事工。

  教會與海麗村步行距離約有二十分鐘路程,之間並無直接交通路線,教會的基督少年軍隊員中,有部份來自該村,導師有見這些隊員每次集隊都長途跋涉,夏天日曬雨淋、冬天寒風刺骨,實在非常痛心。經禱告後,我們決意向該屋村申請集隊地方,除了週六下午外,於週六上午開設另一個集隊時間讓那些隊員毋須受這些苦。感謝主!該村批准我們的少年軍在村內公園集隊,而因著這次變動,我們更招募了五十多位隊員,使我們招募隊員的困難得到解決,並讓我們接觸了超過四十戶該村的居民,他們大多數都是來香港不久的新移民。教會就是這樣開展了海麗村的本地宣教事工。

  為了將福音帶給他們,我們與工福合作,將每季訂為一個階段(認識期、進深關係期、佈道期、栽培期),透過一年四次的節期探訪,盼望能使他們認識並相信基督,在他們當中建立屬靈群體,甚至期望有一天他們能接福音的棒,向他們的鄰舍傳福音。感謝主!直至此時,他們當中已有多人信主,並已開始作個別栽培及小組聚會,相信他們很快便能在我們手上接這福音的棒,祝福村內更多居民。

身先士卒進社群

  回顧自己這八年多的經歷,深感作為小堂會的牧者,在城市宣教這方面必須身先士卒、帶領信徒衝出教會的四面牆,進到人群當中宣講神的福音。其實,宣教不一定要往外地去,在本地也可以宣教,最近亦見區內的南亞裔人士的福音需要甚大,適逢世界福音動員會辦公室將遷入深水埗區,相信必能成為教會的合作伙伴,一同回應他們的福音需要。

 

分類:教牧與宣教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七五期,二○一一年一月號,第十八至十九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