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教團契看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

劉智欽
國際關懷協會駐泰國宣教士暨工場主任

前言

  「那孩子漸漸長大,心靈強健,住在曠野,直到他顯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路一80)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

  上述兩段經文分別描述施洗約翰及耶穌基督的成長路,顯然他們出來事奉之前,從小到大的生命與心靈成長是一個過程。

  就此而言,一位宣教士成熟地踏進宣教工場,也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需要時間,並且透過多元化管道完成。本文只是從宣教團契的角度來思想宣教教育與宣教士培育,以及教牧或差會同工在其中的角色。

宣教勿忘禱告,禱告勿忘宣教

  二○○九年八月由泰國(Thailand)回到臺灣南部述職期間,收到一封電郵,告知一群有心推動、關心宣教、願意為宣教士禱告的弟兄姊妹將成立宣教團契,我們夫婦有幸在述職的短短幾個月間,參與高雄宣教團契的成立,並陪伴這團契走過草創期。到了二○一○年七月,在臺灣校園福音團契舉辦的第十一屆青年宣道大會中,他們已經與成立十多年的臺北宣教團契共同擺放攤位介紹事工,盼望臺灣南部各縣市關懷宣教及有心尋求踏上宣教路的年輕學子,在邁向宣教的路上,可以有一個共同成長的園地。

  鑒於大部份教會的禱告會大多為教會內部事工、肢體軟弱和教會合一等事項禱告,因此許多差會都會成立為該差會宣教士或事工而設的禱告會或禱告團契。

  筆者所屬的國際關懷協會創辦人李秀全牧師夫婦及總主任邱志健牧師,深知宣教路上需要同伴的禱告、關懷與扶持,他們提出「宣教勿忘禱告,禱告勿忘宣教」的信念。因此筆者就在美國洛杉磯亞凱迪亞(Arcadia, Los Angeles, U.S.A.)家中,開始成立屬於每位華人宣教士的宣教祈禱團契,分屬中、西差會的華人宣教士,無論述職期間常住洛杉磯,或是路過此地,都漸漸知道亞凱迪亞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團契,每次團契聚會中,宣教士人來人往,常有祝福與差派的禱告在其中,我們夫婦在美國進修期間深受每次團契禱告聚會吸引。

  一些有心宣教的弟兄姊妹經過參加宣教祈禱團契,有人長期投入宣教工場,有人參與短期宣教,團契參加人數隨著出發宣教的人數增多,也會有成員減少的時候,但仍有不少年長的長輩長期參加,以禱告參與宣教,更叫我們興奮的是還有些會講中國語言的美國宣教士來參加呢!

  在洛杉磯近郊的橙縣(Orange County)及聖地牙哥(San Diego),甚至在有心宣教且實際投入宣教的培城國語浸信會,都有行之多年的宣教祈禱團契。大家關心宣教,以祈禱為團契,在這些宣教祈禱團契,固定參加者以年長者為主,功能上以宣教教育與禱告為主,教牧、差會同工或參與的宣教士是陪伴者。

同心尋求宣教,宣教同心禱告

  教牧或差會同工在宣教團契的角色是輔導、陪伴者、領導者,在乎當時的需要與團契成員的光景。

  初回到高雄,蒙聖光神學院周學信院長的應允與同工的接納,我們夫婦住進宣教中心主任的宿舍,成了「住校宣教士」(哈!這是自己加的封號,往自己臉上貼金!)。一來解決我們述職期間的住宿,二來我們有機會參與院內宣教團契的重建,三來我們多有機會與院內師生互動,從餐廳到課堂,隨時可以分享我們家的宣教點滴,甚至學生就在我們的宿舍開會,討論宣教團契的聚會,還會私下到我們家裡詢問,尋求宣教前路的幫助。

  這段期間聖光神學院的宣教團契成員大增,數位來自南韓並在院內就讀的準宣教士,也因為我們夫婦的參與,加強了他們參加團契的意願。因為他們發現我們頗能體會他們的難處,他們同時需要面對學習、語言、飲食上的適應、畢業後的工場、與母會的溝通等,這無形中也給臺灣的同學思想:有一天當他們踏上宣教工場時將面對相近的處境,這些南韓同學的勇氣更鼓勵了每位宣教團契的成員。

  我們沒有刻意做甚麼,但我們知道可以做甚麼,其實他們都曾在院內修讀宣教學,也有幾位曾到泰國,接受我們夫婦負責的神學生跨文化訓練與實習課程(Mission Field Training,簡稱MFT),他們需要在踏進宣教工場前,從資深宣教士得到尋求前路的輔導,與他們在禱告中尋求,而非課程式的理論教導。

祈宣教同路人,同路人齊宣教

  我們夫婦最直接的宣教啟蒙就是在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的宣教團契,當年該院還有宣教系,但課程不開放給外系生旁聽,沒想到在宣教團契的聚會、聚餐中,聖靈卻藉著每次回港宣教士的見證,或宣教系同學尋求畢業後前路的心靈分享,加上大家同心的禱告,孕育了我們夫婦——兩位來自臺灣南部的年輕人的宣教情,回臺灣事奉幾年後,神帶領我們全家踏上宣教路。

  我們向神禱告,求主興起更多心中純正、火熱、宣教事奉裡手中巧妙、甘心為主放下權利、打團隊戰的年輕一代宣教士,而非只有一心想為主死、心中狂熱、踏上宣教工場猶如「神風特攻隊」,卻對宣教或所在的宣教工場缺乏真知卻十分自信的宣教士,說來你或許不信,缺乏真知比無知更易在宣教工場上帶來難處。

  正因如此,在培育宣教人材、推動整全宣教教育、在禱告中尋求宣教前路的前提下,牧者(堂會同工)、學者(神學院老師)及傳者(宣教士或差會同工)無論在所屬堂會或神學院,或是一群關心或有心宣教的人共同成立的宣教團契,都可以在團契生活的溫馨氛圍下,為有心踏上宣教路的主內後進孕育出一個成長環境,為每位關心宣教的主內肢體提供一個同心求的禱告戰場。

(作者保留本文版權)

 

分類:宣教教育培育宣教士

本文原載於《教牧分享》總第一七六期,二○一一年三月號,第十三至十四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