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宣教事工-培育近文化宣教士
溫永生 臺灣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
臺灣積極邁向海外宣教之際,當地卻仍有一個宣教禾場值得普世宣教事工的關注。
臺灣二千三百萬人口中,四百四十二萬是客家人,1屬第二大族群。整個臺灣的基督徒比例約佔3%,客家人信主的比例卻只有0.3%,他們可說是臺灣的未得之民。為了尋求客家宣教的突破,二○○五至二○一四年間,臺灣的客家教會推動「客家十年倍增運動」,我們除了努力培訓客籍本地同工外,也呼籲本地及海外更多華人能成為近文化(M2)宣教士,2尤其是呼籲臺灣本地非客籍同工,投入臺灣客家宣教工作。
當我們談到徵召與訓練宣教士時,令福音傳到地極不可或缺的跨文化(M3)宣教,因挑戰較大,這類宣教士較受「英雄式」的重視,而近文化宣教士則較受忽略。這現象至少影響兩個層面:一是教會普遍對近文化宣教沒甚麼概念,因此也當然不會積極推動此事工,甚至認為近文化宣教士所做的不是真正的宣教工作,就如有人認為,華人同工往非洲做華人事工並非宣教工作;二是教會、差會及近文化宣教士本身,以為文化相近,不致有文化衝擊之類的適應問題,沒有必要像跨文化宣教般,接受較嚴謹的宣教訓練,而倉卒上宣教工場,導致日後的宣教工作受虧損。曾聽聞香港來臺灣投入宣教事奉的同工,以為是向同文化、同種族的對象宣教,而忽略了兩地仍有文化差異的問題,後來在宣教服侍的過程中,產生適應困難及與本地同工出現人際衝突,而停止宣教事奉回香港,實在非常可惜。
因此,在推動跨文化宣教的同時,教會也應鼓吹近文化宣教,因這是較低成本的宣教事工。就如臺灣的客家宣教,華人背景的同工因同文化、同種族,學習客語及客家文化必然比西方同工容易得多,可縮短栽培宣教士的時間,無形中降低了宣教成本。
臺灣客家宣教神學院(下簡稱「客神」)肩負「客家十年倍增運動」人材培訓之責,積極呼籲本地及海外教會差派近文化宣教士來臺灣參與這項事工。為了栽培本地客籍同工,也為了幫助非客籍的本地或海外同工更有效地從事客家宣教的工作,本院設計了語言課程,分為三個階段,有「客家話(一)」、「客家話(二)」及「客家話(三)」,由淺入深,盼能幫助學員以標準客家話禱告、佈道、教導與講道;客神也安排了「聖樂本色化」、「客家音樂與詩詞」及「客家聖樂教學」等音樂課程,教導學員認識客家傳統與現代音樂,以至在宣教工場上能善用客家音樂作為傳福音的切入點;同時,為了幫助從事客家宣教的同工,客神設計了「客家歷史與文化」的課程,幫助學員了解臺灣客家人的淵源、文化特色與民族性;最後,也針對臺灣客家人的傳統背景,設計了「客家節期的福音化」、「敬祖事工的理論與實踐」及「客家民間宗教與福音策略」等宣教策略的課程。
感謝主,過去曾有從香港、北美來臺灣的華人宣教士投入客家宣教工作,也有一些本地非客籍同工從事客家福音事工,帶來神的許多賜福。為了使各地來臺灣的華人近文化宣教士能作出更有效的客家宣教事工,我對華人差會、本地及海外教會有四項呼籲及建議:
一.徵召宣教士:在推動跨文化宣教的同時,應積極徵召近文化宣教士來臺灣投入客家宣教,參與臺灣「屬靈最弱勢」的客家宣教事工,並讓這些宣教士感受到有如跨文化宣教士的「被重視感」。從今起,我們急需從事開拓教會或人材培訓的近文化宣教士。
二.行前訓練:鑑於近文化宣教仍有文化衝擊的問題,因此宣教士出發到工場前,差會應要求他們接受有關文化適應的宣教訓練,培養好的宣教素養及態度。
三.工場訓練:西方宣教士通常會利用第一任期專心學習當地語言,為日後的服侍打下穩固的基礎。很遺憾地,不少差會或教會誤以為臺灣教育普及化,人人都會華語,而用華語服侍即可,不必要求宣教士學習客語。事實上,宣教的經驗告訴我們,宣教士學會當地標準語言,往往能贏得當地人的尊敬與佩服,宣教果效就會大增。因此,我建議華人差會應參考西方差會的做法,讓被差派的宣教士(尤其是年輕宣教士)在第一任期專心學習語言。若宣教士不諳華語與客語,我建議先學客語,再學華語,這樣兩者都會學得比較好。學客語期間或以後,也可在客神選修客家文化與宣教策略的課程,減少在工場自行摸索的時間,增進宣教的果效。
四.經費支持:為了推動「客家十年倍增運動」,我們積極培育開拓教會的人材,華人差會可與臺灣從事客家宣教工作的跨宗派機構或不同宗派合作,以金錢支持(認領)臺灣本土近文化宣教士或本地同工,使受訓人材可以無後顧之憂,投入開荒佈道的事奉。
臺灣的經濟發展與現況在東南亞來說較好,加上已設立不少大型教會,很容易給人認為臺灣應是客家宣教士的「輸出國」,而非「輸入國」。其實,臺灣客家福音工作長久以來被忽略,一八六五年以來的近代宣教史中,前一百年幾乎沒有宣教士學習客語及專心向客家人傳福音,造成客家人在今天臺灣四大族群中信主比例最低的慘況!
祈願二○○五至二○一四年的「客家十年倍增運動」,能藉著本地及海外華人差會和教會的持續關注,不斷差派近文化宣教士,倍增的異象與目標能按時完成。
注
資料來自臺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調查研究。
按宣教學的定義,M1是同文化宣教,M2是近文化宣教,M3是跨文化宣教。按此定義,不諳客語的華人向臺灣客家人宣教,即是M2宣教士。
分類:培育宣教士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六五期,二○○八年四月號,第三十一至三十二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