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教會在中國福音工作上的角色

中國心

 

  在過去的日子,香港和澳門成為中國大陸經貿通商的窗口,很多往來外地的商品都以香港及澳門為中轉站,故香港和澳門也是中國大陸貿易商品的平臺。今天,香港和澳門已先後回歸祖國的懷抱,面向中國大陸十三億同胞的寶貴靈魂,香港及澳門教會更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作福音工作的流通管子。

  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口,當中超過十二億還未接受福音,其中很多人甚至未聽過耶穌的名字,試問他們怎能歸信耶穌、接受基督的救恩呢?如經上所記:「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4、15)

  在過去及現今的日子,無論生活在香港或澳門哪個福地,大家都可以享受較好的生活環境及真正的宗教自由。當大家眼望神州時,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很多地區的福音工作荒涼,中國香港及澳門的教會又怎能袖手旁觀呢?

  我們知道神掌管歷史和宇宙時空。香港和澳門已先後回歸中國大陸。在這大時代,究竟神要今日的香港、澳門基督徒及教會在中國福音事工上承擔甚麼角色呢?

  《以斯帖記》記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與以斯帖王后同族的猶大人將面臨被滅族的危機,以斯帖的叔父末底改找人告訴以斯帖王后說,若非得王后向皇帝求情,同族的猶大人不能免這禍,並說:「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若我們飲水思源,在過去小小的香港或澳門,我們能聽到福音皆因以前有很多宣教士不懼千里,遠渡重洋地將福音傳到這兩個彈丸之地。如今筆者在中國大陸有時仍會遇上一些金髮、藍眼睛、白皮膚的外國人,他們帶著使命,千里迢迢地將福音傳到中國大陸。雖然他們面對語言障礙、飲食及生活文化的差異,他們面對的困難和限制多不勝數,但他們仍是謙虛己身,住在中國人當中,以生命影響生命。

  由於中國大陸教會實行「三自」體制——自治、自養、自傳,因此外國人的行蹤常被監視,有時更因不獲入境簽證而被拒諸門外,但他們那顆愛中國人的心仍沒有絲毫退減。他們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救些人。」這些外國基督徒對信仰的熱誠、對靈魂的執著及愛中國人的心,確令筆者常感到無地自容!

  相比自己身處香港和澳門,在語言、飲食和生活文化上都比他們易於適應,而且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大陸後,大家同屬中國人,亦不存在身分、入境簽證及膚色等尷尬的問題。

  現今中國香港、澳門的基督徒或教會該如何積極回應中國大陸福音事工的需要?

多禱告,多關心

  蒙神賜福,香港及澳門同胞均可享受真正自由的信仰生活,教堂比比皆是,基督徒可在多方面接受真道的裝備及培育,如崇拜的講道牧養、主日學、查經班、信仰專題講座等。信徒甚至面對多不勝數或各式各樣的訓練班,難於取捨。

  相比中國大陸的情況,很多時候方圓幾十里範圍內也尋不著一家教會,教會與人口不成比例。路途遙遠往往成為部份信徒的障礙,令他們不能恆常參加聚會,這樣信徒的靈命就如落在路旁或淺土裡的種子,很快就枯乾,無疾而終。

  求主賜香港和澳門教會一顆中國心,對同胞的靈魂增添一份中國情,願意多為中國大陸福音事工努力代禱,務使更多同胞早日有得聞福音的機會。現時中國大陸的交通日益發達,如能抽身親臨中國大陸探訪及關心教會,這對素未謀面的中國大陸弟兄姊妹來說,實屬雪中送炭。

莊稼多,工人少

  中國大陸除了沿岸的省份外,很多內陸省份的教會都非常缺乏傳道,有時一位老傳道要負責牧養幾家教會,四出奔波,工作應接不暇,沒有足夠的時間休息,更不用奢想有時間預備講章及材料,以餵養弟兄姊妹。還有很多教會在缺乏傳道的情況下,傳道的要職只能由平信徒充當,負責主日崇拜講道、查經、探訪或主持安息禮拜,試問教會及信徒的屬靈生命怎能健康地成長?他們只能像瞎子領瞎子般,將信仰建造在沙土上。

  最近,筆者曾到訪中國大陸某福音村,他們宣稱住在村裡的全是基督徒。那裡有一房子傾斜而建,阻塞行人通道,查問之後,赫然知道是因風水問題才傾斜而建,我真想立時追罵屋主。後來再想想,這村子裡的教堂已多年沒有傳道,他們如羊沒有牧人一樣,在這裡如同屬靈的棄嬰或孤兒,我只好用《聖經》的話教導屋主就是了。

  中國大陸教會非常缺乏稱職的傳道,很多所謂基督徒都對基督教信仰模糊不清,有些人的信仰只是將過去信奉的「佛像」轉為「耶穌像」而已。

  莊稼多,作工的人少!這實在是中國大陸很多教會的寫照。傳道不足,培訓工作真是刻不容緩。我們相信教會若有好傳道,自然會培育出好信徒。加上中國大陸各式各樣的異端、邪教興起,眼見十三億同胞的寶貴靈魂,今日香港和澳門教會又豈能坐視不理、袖手旁觀呢!

中國心,中國情

  中國大陸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大福音禾場,求主給我們一顆愛同胞靈魂的心,多為中國大陸教會及信徒的需要祈禱。求主加添香港和澳門教會多一份中國情,多關心中國大陸教會的需要。

  我們都知道保羅看他與神的關係為首要,《羅馬書》八章三十五節記載:「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但保羅面對猶太人同胞得救的問題時,他責無旁貸地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2、3)

  但願香港和澳門教會對中國大陸福音事工有更大的承擔,對十三億血脈相連的同胞有更深厚的兄弟情、骨肉親。

最後送上一首詩歌〈給我一顆中國心〉:

給我一顆中國心,一顆中國心,
每當我在寄居地歌唱,想到你就哭了。
中國啊!中國啊!我心所愛,願你不再哭泣。
中國啊!中國啊!若我忘記你,情願右手忘記技巧。
中國啊!中國啊!若不紀念你,情願舌頭貼於上膛。

思考問題

  1. 飲水思源,你認為我們能得聞福音,與以前的宣教士有何關係?他們付出了甚麼?

  2. 香港及澳門基督徒都享受真正的信仰自由及多方面的福音裝備,生活在回歸中國大陸的大時代,你認為香港及澳門教會應如何回應中國大陸福音事工的需要?

  3. 你和你的教會、團契、小組如何預備及參與中國大陸福音事工?

 

分類:中國福音事工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二七九期,二○一○年八月號,第十二至十三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伸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