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變中的柬埔寨人
簡家傑 香港宣道差會駐柬埔寨的信徒宣教士 |
柬埔寨(Cambodia)的福音發展概況
基督教傳入柬埔寨已逾九十年。一九二三年,美國(U.S.A.)宣道會差派宣教士往柬埔寨開荒,在鄉村建立教會,開辦聖經學院,並將《聖經》翻譯成柬埔寨文。宣道會獨力承擔了柬埔寨的福音工作半個世紀,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高棉福音教會(Khmer Evangelical Church)。直至一九七四年,海外基督使團成為有組織地差派宣教士往柬埔寨宣教的另一家差會。
正當基督教在當地的發展起飛之際,紅高棉政治力量得勢,宣教士逼不得已撤離柬埔寨。紅高棉統治期間(一九七五至七九年),所有宗教(包括柬埔寨的國教佛教)被摧毀,基督教的教會領袖和信徒幾乎全數被害,境內的信徒人數由一九七五年的一萬跌至一九九○年不足一千。另一方面,因戰亂關係,數十萬的柬埔寨難民逃往泰國(Thailand),許多柬埔寨人在難民營信主。他們之後陸續回國,成為一九九○年柬埔寨政府重新開放後,當地教會的生力軍。與此同時,宣道會及其他基督教差會、服務機構也紛紛差派同工返回柬埔寨,回應當地的福音及社區需要。1
據柬埔寨福音聯會(Evangelical Fellowship of Cambodia)發表的二○一二年統計,全國有教會2,697家,基督徒人口16.9萬,佔全國1,420多萬人口的1.19%。然而教會的分布並不平均,以村(包括城市的分區)計算,全國14,138條村莊中,只有2,170條村莊有教會。2 聯會現正推行「一村一教會」運動,期望二○二一年前,全國所有村莊都有教會或聚會點。
國民身分vs. 外來宗教
在柬埔寨宣教八年,我深刻體會到柬埔寨人「改信」基督的困難。佛教自十一世紀由斯里蘭卡(Sri Lanka)傳入柬埔寨,逐漸取代了原來盛行的婆羅門教、濕婆教,成為柬埔寨人的主要信仰,也是他們其中一個重要的國民身分象徵。現時全國九成半以上人口信奉佛教,其餘一些少數族裔如占族信奉伊斯蘭教,普儂族信奉精靈。柬埔寨的憲法將佛教定為國教,雖然國民享有宗教自由,但叫一個柬埔寨人從佛教改信基督,放棄其他信仰(基督教尤其強調一神觀,有別於佛教容許多神信仰),等同叫他背棄他的國民身分,不要做柬埔寨人!
這不單是自我身分困擾的問題,也牽涉到旁人認同的困難。我認識一位神學畢業的柬埔寨傳道,除了他在家鄉的至親家人,其他鄉親父老竟然不知道他信耶穌!因為倘若他表明信仰,而日後該村發生旱災、水淹或失收,他就會被千夫所指,認為這是因他改信耶穌而惹來神明對全村人的懲罰!我在首都金邊(Phnom Penh)所接觸的大學生,也不時表示在大學遇到老師、同學對基督教或基督徒冷嘲熱諷,叫他們尷尬或膽怯。柬埔寨人愛面子,重視人際關係和諧,習慣群體模式,害怕標奇立異(傳統的農村文化),要他們獨排眾議去信耶穌,真是蠻不容易。
另一方面,雖然基督教在柬埔寨發展已近一百年,但在一般當地人的眼中,仍被視為洋教。不少前往柬埔寨服侍的基督教組織、宣教士、訪宣隊,都打著教外語、西洋音樂,又或他們的國萃(如韓國的跆拳道)作旗幟,吸引柬埔寨人來聽福音。這些固然滿足到柬埔寨人技能上的短暫需要,尤其受年輕人歡迎,但也同時強化了基督教是外來文化的形象。
思考問題:
柬埔寨的教會及訪宣隊可以如何為當地的福音對象或初信者,在一般聚會或活動以外,提供不同的支援系統或方式,鞏固他們的信仰?
農業社會 vs. 城市經濟
除了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基督教只是其一),柬埔寨正面對從傳統的農業社會演變至城市經濟的挑戰。柬埔寨現時仍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七成以上的人口務農維生,不少農村仍然貧窮落後不堪。然而社會正在急遽轉變──大學教育普及化、農村人口不斷往城市遷移、現代化商場及高樓大廈越蓋越多、人民整體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這些都模塑著現代柬埔寨人的價值觀。3
柬埔寨每年有數萬來自各鄉各省的年輕人往金邊求學或找工作,他們最大的關注是如何增值、上位、找高薪厚職的工作,這樣就可以幫他們鄉下一家人(包括叔伯子姪)脫貧。隨著大學教育普及化,很多年輕人明白到一個學位並不能保障他們的前途,故此他們會同時在不同學院就讀兩、三個學士學位,或課餘時去坊間的學店補習英文、電腦、會計等實用科目,畢業後再來個碩士學位,或在具規模或有外國背景的公司或機構工作。這些不單是在金邊等城市打滾的年輕人追求的夢想,也代表著他們在鄉間家人的期望。
柬埔寨的教會(包括一些宣教士)很多時候喜愛強調信耶穌的好處,並基督教信仰裡福樂、復和、神的慈愛、聖靈醫治等安慰及鼓勵性信息。這些看來合乎柬埔寨過去苦難和貧窮的國情,也讓基督教這個外來宗教較容易被當地人接受。另一方面,很多柬埔寨人(包括一些信徒)愛聽一些後現代信息,如「只要有夢想 / 信心,凡事可成真」,並將這些跟「在神凡事都能」連結起來。這些對於在發展中國家掙扎求存、努力上位的升斗小市民來說固然是非常吸引。然而這些軟性信息卻造就了一群以自我為中心,著眼於屬世福樂,將信仰當作工具,或視基督教只為一種心靈慰藉方式的信徒。他們對基督教信仰的認識有偏差,靈命經不起考驗,並容易在忙碌及名利至上的都市生活中迷失。
思考問題
柬埔寨城市人所追求的是你的寫照嗎?你如何給你的工作、家庭、進修、靈命生活等定位?
柬埔寨的教會應該傳遞甚麼信息給當地的福音對象及信徒?
柬埔寨的教會及訪宣隊可以如何為當地的福音對象或初信者,在一般聚會或活動以外,提供不同的支援系統或方式,免得他們在信仰路上單打獨鬥?
面對柬埔寨社會的變遷,求主賜教會有智慧和能力,在追求「量」的增長之餘,也正視信徒在「質」方面的培育。
註
有關柬埔寨教會的歷史,可參閱《殺戮中的再生》,高明道著,鄭林生譯,香港:海外基督使團,二○○四年。
以上統計數字來自Mission Kampuchea 2021。此外,柬埔寨不少教會乃由外國機構資助或宣教士建立,至今仍未完全「自傳、自立、自養」,這是當地教會的另一難題。
據柬埔寨政府國家統計院二○一二年的社會經濟調查顯示,在全國1,430多萬人口中,78.2%居住在鄉村,21.8%在城市。而居住在首都金邊的大概佔全國人口10%。
本文原載於《今日華人教會》總第三○一期,二○一四年六月號,第十七至十八頁。世界華福中心版權所有,如欲轉載,可來信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