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

土族

毛南族

水族

仡佬族

仫佬族

布依族

布朗族

白族

回族

佤族

壯族

京族

侗族

拉祜族

東鄉族

羌族

門巴族

阿昌族

俄羅斯族

保安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怒族

柯爾克孜族

苗族

烏孜別克族

珞巴族

納西族

高山族

基諾族

傈僳族

傣族

普米族

景頗族

朝鮮族

畬族

鄂倫春族

鄂溫克族

塔吉克族

塔塔爾族

裕固族

達斡爾族

滿族

瑤族

維吾爾族

蒙古族

赫哲族

德昂族

撒拉族

黎族

獨龍族

錫伯族

彝族

藏族

毛南族   人口
Maonan   101,1921

分布  
  主要聚居於廣西省壯族自治區西北部以茅難山為中心的環江縣上南、中南、下南一帶,另有少部份分散在南丹、河池、都安等縣。
語言  
  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於長期與漢、壯族交往,幾乎所有毛南族都兼通漢語和壯語,沒有本族文字,通用漢文。
歷史淵源  
  毛南族自稱阿南,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據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在元明時代從山東、湖南、福建等地遷來的。在歷史上,曾有茅灘、茆灘、冒南、毛南等名稱,最初是指毛南族聚居之地,後以地名為族名。在五十年代,毛南族曾定名為毛難族,一九八七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更名為毛南族。
經濟  
  毛南族聚居的地區山巒重疊,耕地狹小,但族人無懼石山,努力拓展耕地,搬走石塊,把每一寸土地都挖掘出來。壘山保土,開墾耕地,整個毛南山鄉,都是一層層的梯田。農作物方面,東北部地區以種植粘稻、粳稻、糯稻為主;西北部則種植玉米、蕎麥、豆類、紅薯、高粱,穀子等。此外,還有油菜、棉花、黃麻、花生、芝麻等類的農作物。由於耕種工具落後和土地的限制,產量不多。現在雖增加了電力和農業機械,但仍屬落後,還需時日改善。種植之外,毛南族還擅於牧牛,所飼養的毛南菜牛,馳譽四海,遠銷至香港、澳門和南洋。毛南族的手工業非常發達,精於打鐵、紡織、織染、竹器、銀器、石工等技藝,以銀器和頂卡花(花竹帽)等工藝品最為著名。
民族特色  
  1. 毛南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過去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有不落夫家(新娘接到夫家後,只住宿一宵;次日與伴娘回娘家)和轉房(弟與寡嫂結婚或兄娶弟之遺孀)的習俗。

  2. 毛南族是文化較高的民族,有自己的專家和學者。毛南族的史詩和民歌別具一格,史詩反映了祖先的來源,民歌豐富。

  3. 毛南族一般以同族同姓聚居在一起,所以數戶人家組成的小村落甚多,最大的村落也不超過百戶。毛南族喜居幹欄。住房一般是瓦頂泥牆,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和堆放雜物。

  4. 飲食方面,半山區以大米為主,山區以玉米為主,輔以雜糧,喜吃豬、牛、雞、鴨之肉,並有拌吃生羊血之俗。著名之毛南三酸:腌製的酸肉、酸螺螄、酸菜是待客之傳統佳餚。

  5. 衣著方面,男女都喜穿藍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對襟衫,婦女穿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及緄邊褲,留辮梳髻,戴手鐲、銀牌等飾品。

宗教  
一.傳統宗教
  毛南族的宗教信仰是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崇拜的對象又分為家神和外神。家神包括祖先、灶王(管人畜的平安)、土地(管家事)、三界公爺、婆王(管生男育女)、雷王(管雨水)、觀音、門神等。外神有蒙官(使人生病)、李大將軍(保護人畜平安)、莫六官(地區保護神)等。
  多神崇拜影響毛南族生活的每一方面,婚、喪、生育和治病都有一套繁複的宗教儀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起願和還願。毛南人認為生活上每件事都與鬼神有關,所以大小事情都先向鬼神有所表示方能趨吉避凶。所起的願有大有小,小願就在神前口頭聲明,大願則請鬼師作法。同樣,還小願就在家中殺雞祭祀,大願也要鬼師代還。
  從事宗教活動的人有道士、鬼師、巫師、鬼谷先生、法童五種。
二.基督教
  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曾有福音使者在毛南地區工作,且在多個地區設立講道所,部份毛南族相信基督教。據一份較樂觀的報導顯示,現仍有三千名毛南族基督徒在中國。 2但另有人估計數目只是一百名。
最新情況  
  二○一二年六月三十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首個民族博物館正式開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專家稱此舉將有利於保護和傳承毛南族傳統文化。3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雙月刊,二○○九年二月號,第七頁。

  3. 資料引自中國大陸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seac.gov.cn/art/2012/7/2/art_3966_159853.html(下載日期: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提供資訊/回應

名稱︰
電郵︰ 不要顯示我的電郵地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