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聚居於廣西省壯族自治區西北部以茅難山為中心的環江縣上南、中南、下南一帶,另有少部份分散在南丹、河池、都安等縣。
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於長期與漢、壯族交往,幾乎所有毛南族都兼通漢語和壯語,沒有本族文字,通用漢文。
毛南族自稱阿南,意思是這個地方的人。據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在元明時代從山東、湖南、福建等地遷來的。在歷史上,曾有茅灘、茆灘、冒南、毛南等名稱,最初是指毛南族聚居之地,後以地名為族名。在五十年代,毛南族曾定名為毛難族,一九八七年,中國國務院批准更名為毛南族。
毛南族聚居的地區山巒重疊,耕地狹小,但族人無懼石山,努力拓展耕地,搬走石塊,把每一寸土地都挖掘出來。壘山保土,開墾耕地,整個毛南山鄉,都是一層層的梯田。農作物方面,東北部地區以種植粘稻、粳稻、糯稻為主;西北部則種植玉米、蕎麥、豆類、紅薯、高粱,穀子等。此外,還有油菜、棉花、黃麻、花生、芝麻等類的農作物。由於耕種工具落後和土地的限制,產量不多。現在雖增加了電力和農業機械,但仍屬落後,還需時日改善。種植之外,毛南族還擅於牧牛,所飼養的毛南菜牛,馳譽四海,遠銷至香港、澳門和南洋。毛南族的手工業非常發達,精於打鐵、紡織、織染、竹器、銀器、石工等技藝,以銀器和頂卡花(花竹帽)等工藝品最為著名。
一.傳統宗教
毛南族的宗教信仰是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崇拜的對象又分為家神和外神。家神包括祖先、灶王(管人畜的平安)、土地(管家事)、三界公爺、婆王(管生男育女)、雷王(管雨水)、觀音、門神等。外神有蒙官(使人生病)、李大將軍(保護人畜平安)、莫六官(地區保護神)等。
多神崇拜影響毛南族生活的每一方面,婚、喪、生育和治病都有一套繁複的宗教儀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起願和還願。毛南人認為生活上每件事都與鬼神有關,所以大小事情都先向鬼神有所表示方能趨吉避凶。所起的願有大有小,小願就在神前口頭聲明,大願則請鬼師作法。同樣,還小願就在家中殺雞祭祀,大願也要鬼師代還。
從事宗教活動的人有道士、鬼師、巫師、鬼谷先生、法童五種。
二.基督教
在一九四九年以前,曾有福音使者在毛南地區工作,且在多個地區設立講道所,部份毛南族相信基督教。據一份較樂觀的報導顯示,現仍有三千名毛南族基督徒在中國。 2但另有人估計數目只是一百名。
二○一二年六月三十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首個民族博物館正式開館,向公眾免費開放,專家稱此舉將有利於保護和傳承毛南族傳統文化。3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