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多數集中在布朗山和西定,其餘散居在臨滄地區的雙江、鎮康、雲縣、耿馬和思茅等地區。
布朗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沒有本族文字。布朗族兼通漢語、傣語和佤語,部份人會漢文、傣文。
布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歷史上對布朗族有不同稱謂:濮人、哀牢人、蒲滿人等,一九四九年以後,定名為布朗族。
布朗族大都居住在海拔1,500至2,300公尺的山嶽地帶,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足。原始森林有各色各樣的珍貴木材、藥材、飛禽走獸。布朗族長居高山,經濟發展落後。族人以務農為主,種植旱稻、茶葉,布朗山的普洱茶十分著名。手工業並不發達。
一.傳統宗教
在布朗族的觀念中,認為多種的神主宰著人的禍福。因此,崇拜諸神,祈求神靈保護就相當盛行。每年要拜祭的除了祖先外,還有灶神、土神、山神、火神等。每次的祭祀宰殺牲畜,花費大量金錢,成為經濟落後的布朗族一大負擔。
居住在西雙版納和雙江的布朗族則受傣族影響,信仰小乘佛教。佛寺、佛經及一切宗教活動都與傣族一樣。
二.基督教
一九四九年以前,曾有宣教士在瀾滄、墨江一帶的布朗族中間工作,還帶領墨江圭墨三十多戶布朗族歸主。其後只剩下十多戶。基督教難以進入布朗族的原因是與布朗族祖先崇拜衝突所致。傳教士不許信徒拜菩薩、祖宗,又禁止吸煙和飲酒;但祭祖、抽煙、喝酒都是布朗族傳統習慣,兩者衝突的結果,基督教就受到抵制。到今日,信奉基督教的布朗族就極少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政府推出的「興邊富民行動」改善著布朗族的生活水平,修建了學校、文化室、衛生室,解決了交通、通訊、電力、飲水、電視五通問題。2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