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有小部份在湖南省桃源縣及常德縣。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
維吾爾一詞乃團結和聯合的意思。維吾爾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與中國及西方長期有交往。歷史上同音異譯的結果,出現不同的稱呼:袁紇、回紇、回鶻等。直到一九三四年,新疆省政府公布「維吾爾」為民族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維吾爾族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在東起貝加爾湖,西至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之間,一個操突厥語的游牧民族丁零。至公元五、六世紀,丁零變音為鐵勒,東部鐵勒產生了袁紇族。
公元六世紀,突厥人崛起於中亞草原,建立突厥汗國。五八三年,突厥內亂,分裂為東、西兩部。六○五年西部鐵勒一些部族反抗西突厥,東部鐵勒中也有部族反抗東突厥。回紇首領率東部鐵勒五千之眾大敗東突厥十萬精兵,回紇立時聲名大振,漸次取代鐵勒的名稱。七四五年,回紇滅東突厥,建國於嗢崑(今鄂爾渾河),後易名為回鶻汗國。
至八四○年,回鶻亡於天災人禍,並分為三支西遷。一支遷往河西走廊稱為河西回鶻。十三世紀時歸屬元朝,並信奉喇嘛教。因長期與蒙古族、藏族、漢族融合,變成了一個民族,就是今天的裕固族。另一支遷往吐魯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國,這國持續到元朝末期,為察合台汗國所併。遷往葱嶺西中亞草原的一支與突厥語的部落會合而組成了維吾爾汗國,十二世紀時亡於西遼。
伊斯蘭教開始於維吾爾汗國,及後,伊斯蘭教藉武力從中亞一帶向天山以南推進,逐漸成為南疆居民的宗教。與此同時,流行伊斯蘭教的地區開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維吾爾文,生活方式亦由游牧轉變為城市和農業生產。伊斯蘭教教規成了這地居民──即今天的維吾爾族的生活習俗和規條。
新疆的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邊有崑崙山和喀喇崑崙山,西部布帕米爾高原。天山則自西向東,橫貫中部,把新疆分為北疆和南疆。在天山和崑崙山之間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央有沙漠。由於新疆面積大,地形複雜,南北氣候和雨量的差別都很大。總體而言,新疆屬大陸性氣候,雨量雖少,但各大山脈和高原的冰雪在夏天融化,變成了無數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水源。故此,新疆盆地變成一個既宜發展農業,又宜畜牧的地方。
新疆盛產小麥,其次是玉米和高粱,在地勢較低的地區也種植水稻。新疆的自然條件適宜種植棉花和瓜果,這兩種出產都有悠久的歷史,且著名中外。此外,還有油料作物、麻類、煙草等。新疆又是重要牧區,水量多,牧草豐美。維吾爾族除種植外都兼畜牧,以飼養牛、羊為主,還有馬、牦牛、駱駝、驢等。農牧之外,維吾爾族的手工業也非常發達,其中以冶金、雕玉、紡織、釀酒和皮革加工最為著名。並因地處絲綢之路,維吾爾族的商業歷來都非常發達。
隨著引進外來技術和開發天然資源,新疆的經濟走向工業生產:毛紡、棉紡、皮革品製造、釀酒、奶製品、肉製品、水果加工等工業相繼建立起來。新疆的礦產非常豐富,所以又建立起鋼鐵、煤炭、石油加工、機械等重工業。
一.傳統宗教
維吾爾族在歷史上曾有過多種信仰,在鄂爾渾河時代曾信奉過薩滿教和摩尼教。九世紀西遷後又信奉過祆教、景教、佛教。伊斯蘭教在十世紀末從阿拉伯傳入新疆,經過長時間的擴展和傳播,終於取代了佛教的地位,成為維吾爾全族的宗教。
在新疆的維吾爾族中有兩大教派,一為遜尼派中的哈乃斐派,二為神祕主義的依禪派。哈乃斐派盛行於伊拉克(Iraq)、埃及(Egypt)、突尼斯(Tunisia)、土耳其(Turkey)、阿富汗(Afghanistan)、印度(India)、巴基斯坦(Pakistan)及中亞地區,是伊斯蘭教派中人數最多的一派。宗教信仰的特點是嚴守教法,信守念、禮、齋、課、朝這五功。依禪派又稱為蘇菲派。依禪一詞為阿拉伯語,即導向主義,教派的首領稱為依禪,依禪派亦因此而得名。依禪派的特點是不重視持修五功,重視讚念真主,要求信徒參悟修道來「近主」,最終達到人主合一的地步。依禪是聖人,最接近真主,教徒要竭盡全力來崇拜他,現世罪過方能得到赦免,來世才可以升入天堂。
清真寺是宗教活動中心,亦是居民開會和宗教學校上課的地方。新疆共有三類清真寺。(一)居民清真寺,是教徒日常禮拜的地方。(二)主麻清真寺,是舉行大禮拜的地方。(三)行人清真寺,設在遠離鄉村的路旁,供行人作禮拜之用。
維吾爾族宗教的另一特點是設立宗教法庭。在維吾爾族聚居的每個縣,都有宗教法庭,設庭長(由高級阿訇擔任)、審判長等。法庭處理一切民事和刑事案件,可以判處死刑、徒刑、罰款、體罰等種種刑罰。
維吾爾族的宗教組織非常嚴密,各地劃分很多教區,教區設有阿訇辦事處,宗教領袖權力極大。從社會上的行政司法、農工商業,到教徒個人的田產房屋買賣,一切文書契約、合同買賣、結婚、離婚等,都要經教主的蓋章才算合法和有效。
伊斯蘭教非常重視宗教教育,宗教學校是培養阿訇的地方。主要的課程是《古蘭經》、教規、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或伊朗文。
二.基督教
(一)上世紀初期,曾有宣教士在維吾爾族中宣教,在三十年代,維吾爾族信徒曾達到一百人,並曾建立一家基督教教會。可惜在一九三二年發生暴亂,狂熱的伊斯蘭教教徒把男信徒殺死,強迫女信徒嫁伊斯蘭教教徒。
(二)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政府把大量漢族遷移至新疆。據官方公布,新疆現有十五萬名漢族基督徒,二十七個城市都有聚會點,這些信徒加上外國籍教師或經商進入新疆的西方人士,成為維吾爾族接觸福音的媒介。
(三)上世紀五十年代,《聖經》已被譯成維吾爾文。隨著語言的改變,該版本現只有極少數人懂得,必須重新翻譯和修訂。這項工作正在積極地進行,據知於二○○五年已完成《新約》。
(四)遠東廣播公司在一九九一年五月展開了維吾爾語的廣播。維吾爾語的《耶穌傳》也已完成。
香港前線差會的《心繫中國穆斯林祈禱手冊》指,現時約有五百名維吾爾族基督徒,但聚會人數及地點不固定。2另外,新疆維吾爾族基督徒幾乎不可能用自己的語言閱讀《聖經》,特別是獨居人士。維吾爾族只能獲得少量《聖經》印刷本,當中絕大多數是(前)穆斯林,並且已受到政府的嚴重壓迫。一項新事工正於網上提供維吾爾語電子版《新約》和其他經文。許多維吾爾族現在能以文字和音頻格式接觸福音書。3
如果未能瀏覽以上內容,請按此下載 PDF 檔案。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5755/CH(下載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http://frontiers.org.hk/wp-content/uploads/2016/01/%E7%B6%AD%E5%90%BE%E7%88%BE%E6%97%8F-1.pdf(下載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https://www.barnabasfund-asia.org/3203924613-news/1-2(下載日期:二○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天娜:「今日新疆的穆斯林宣教工作」《浸傳網期刊》,第四十七期(二○一一年二月)。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9020291.aspx(下載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https://zh.bitterwinter.org/uyghurs-outside-of-xinjiang-being-watched/(下載日期:二○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