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

土族

毛南族

水族

仡佬族

仫佬族

布依族

布朗族

白族

回族

佤族

壯族

京族

侗族

拉祜族

東鄉族

羌族

門巴族

阿昌族

俄羅斯族

保安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怒族

柯爾克孜族

苗族

烏孜別克族

珞巴族

納西族

高山族

基諾族

傈僳族

傣族

普米族

景頗族

朝鮮族

畬族

鄂倫春族

鄂溫克族

塔吉克族

塔塔爾族

裕固族

達斡爾族

滿族

瑤族

維吾爾族

蒙古族

赫哲族

德昂族

撒拉族

黎族

獨龍族

錫伯族

彝族

藏族

景頗族   人口
Jingpo   147,8281

 

分布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盈江、潞西、瑞麗、梁河五縣境內,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臨滄地區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以及思茅地區的瀾滄縣等。
語言  
  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景頗族內部有不同的語言支系。中國境內的景頗語系有景頗、載瓦、喇期、朗峨等。方言之間差別頗大。景頗族原沒有文字,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才由西國宣教士約翰遜夫婦為景頗族以拉丁文拼制了一套景頗語支的文字。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把這套文字加以改革,成為今日通用的文字。另外,中共政府又為載瓦語支創造了一套拼音文字。目前,雲南民族出版社用這兩套文字出版了許多書籍。
歷史淵源  
  景頗族源於中國古代的氐羌部落集團,據他們的傳說,自己是來自西北康藏高原一帶。在歷史上,漢代文獻泛稱西南諸部為夷、昆明。魏晉時期泛稱烏蠻,唐代被稱為尋傳蠻。元代曾在景頗地區設茶山,把景頗族和阿昌族統稱為峨昌,明、清兩代把他們區別出來,稱景頗族為遮些、野人及山頭人。一九四九年以後統稱為景頗族。
經濟  
  景頗族居住的山區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最宜種植。景頗族一直以來都以農業為主,耕種工具和技術均十分落後,產量頗低。近百年來,受漢、傣、德昂等族影響,開始種植水稻,工具和種植技術均有進展,產量亦比前增加一半。目前,景頗族以種植水稻、旱穀為主,其次是玉米,經濟作物還有橡膠、油桐、茶葉、咖啡及各種珍貴木材和藥材。此外,森林中還有不少珍禽異獸。農業之外,景頗族亦飼養水牛、黃羊、豬、雞等禽畜為副業。過去,他們還要狩獵和採集野生植物,來補充不足的糧食。手工業方面有紡織和木竹器編製,產品均作自用,甚少外銷。近年,政府亦在景頗區展開一些農具生產、化肥等中小型企業。
民族特色  
  1. 過去,景頗族社會存在一種自元、明以來的政治體系,稱為山官制度。山官是世襲的首領,統領一定的轄區。山官對外是轄區的代表,對內是轄區內的統治者。山官之下有寨頭,寨頭是村寨的代表。百姓有替山官服役,交納官穀的義務。昔時,景頗族的社會分為官種、百姓和奴隸三個等級,彼此界限森嚴,互不通婚。

  2. 景頗族社會是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所組成,過去富戶和山官可擁有多個妻子。家庭中,幼子地位較高,可承繼父母遺產,負責贍養父母,而長子婚後就要自立門戶。婚姻方面盛行姑舅表婚,姑媽的兒子要娶舅舅的女兒,但舅家的兒子卻不能娶姑媽的女兒。從前還流行轉房和同娶姊妹為妻的習俗。

  3. 景頗族擅長跳集體舞,大型的〈目腦腦縱歌〉,跳舞者可達數千人,跳起來可通宵達旦,氣勢豪壯。

  4. 飲食方面,以大米為主,副食有豆類和薯類,以及蔬菜野果。除祭鬼神外,平時甚少吃肉類。喜嚼草煙、檳榔。

  5. 景頗族寨子多在蒼林翠竹中搭建,由二、三戶至百餘戶不等。房子多是竹木結構的茅屋,呈長方型,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房頂是雙斜面,不開窗,屋中有火塘,火塘旁鋪蓆蔑兒而睡。房子七、八年後就需重建,建房時全寨人一同幫忙。

  6. 衣著方面,男子穿黑色對襟短衣,褲腿短而寬。老年人纏辮在頭頂上,裹以黑布包頭,青年人則裹白布包頭。男子尚武,外出必帶長刀或火槍。婦女穿黑色對襟或左襟短上衣,下穿鮮豔的圍裙,喜佩戴銀飾。男女以前都不穿鞋。

  7. 景頗族的喪禮比較特別。當有人死去,喪家就會鳴槍示意,親友即會前來幫忙,村中男女趕到死者家中跳祭祀舞蹈,往往長達數天,以示哀悼。死者下葬後,還要舉行一個送魂儀式,請巫師主持,巫師把抬棺用的屍架在死者墳前拾起,往北而行,口中頻頻勸告亡魂回北方「老家」。這可能與他們從北方遷移至雲南有關。

宗教  
一. 傳統宗教
  景頗族與信奉佛教的傣、阿昌、德昂等族長期雜居,卻沒有受到他們的宗教影響。他們相信萬物有靈,各地景頗族信奉的鬼神有百種以上。這些鬼神分屬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一是天上的鬼,二是地上的鬼,三是家鬼。他們非常迷信,諸多禁忌。播種、收割、疾病、婚喪等生活各方面都要請巫師宰牲祭鬼。其中最大的鬼是「木代」鬼,每年一度的目腦節,上千百姓跳的〈目腦腦縱歌〉就是為祭祀它。
  每年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動,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構成人民沉重的經濟負擔。大量宰殺耕牛,更直接破壞生產力,導致景頗族社會長期處於落後狀態。
二. 基督教2
  基督教是在本世紀初期由宣教士薩拉.達曼路.內(Sara Damau Naw)從緬甸(Myanmar)傳入景頗族聚居的瑞麗。初時只有六戶人信主,設有一家教會。後來西國宣教士約翰遜夫婦為景頗族創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並為他們翻譯《聖經》,編寫課本。傳教之外,他們還辦醫院、學校,福音工作大大興旺,許多人信主加入教會,改變了景頗族傳統宰殺牲畜祭鬼的社會風氣。
  到一九九○年為止,瑞麗就有329戶信徒,人數約1,616人,禮拜堂九家。據說盈江縣的基督徒人數達到七千名。景頗族的生活比較艱苦,住的房屋仍然是用竹木搭建,但全村中最漂亮的房子,是用磚瓦蓋建,就是禮拜堂了,反映他們對神崇敬的心。
  此外,景頗族信徒仍然維持喜愛跳舞的傳統,他們仍然跳過去祭祀「木代」鬼的〈目腦腦縱歌〉,但現在卻為慶祝聖誕節而跳。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景頗族信徒約為五萬名。一九九○年,中國基督教兩會資助出版了景頗文的《聖經》和詩歌。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資料參考自湯,「喜愛跳舞的景頗族教會」,《橋》,第四十三期,一九九○年十月,第十五至十六頁。

 


 

提供資訊/回應

名稱︰
電郵︰ 不要顯示我的電郵地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