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臨夏大河家、劉集一帶,少數散居於臨夏回族自治州各縣和青海省循化縣等地。
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和土族及東鄉族的語言比較接近。保安語又吸收大量的漢語。基本上,保安族都通曉漢語,採用漢文。
根據傳說和方言的特點,一般相信保安族是元代一支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軍隊,屯駐於青海省同仁縣,與當地各族交往、融合而形成,冠以地名,稱為保安族。一百多年前受到青海省當地喇嘛和官員逼害,他們被逼離開家園,輾轉移居至今日的居地。
過去,保安族並未被執政者接受為一個民族,直至一九五二年八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承認保安族是一個單一民族。
保安族的居地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為高寒陰濕山區,東北部為乾旱山區,北濱黃河,境內也有數條河流經過。保安族以農務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春小麥、玉米、青稞、豌豆等,靠近黃河邊還生產果瓜。此外,還有名貴藥材、野生動物和礦物等出產。
過去由於生產工具和種植方法落後,農耕發展極為緩慢。近年經過改良土壤,興修水利,改良穀物品種等措施,使農產品的質和量都大為提高。
保安人擅製腰刀,所出產的保安刀名聞中國西北諸省。以往,製刀技術只屬家庭作業,由父傳子。一九五七年開始,建立了刀具廠,不斷改良和增加生產,曾達至每年生產量十多萬把,成為保安族一份可觀的收入來源。如今保安腰刀作為生活用具、旅遊紀念品和饋贈品,暢銷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西藏、內蒙古等省區,並遠銷香港、澳門、日本、印度(India)、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等地區和國家,受到許多國外人士的喜愛。2
一.傳統宗教
保安族信奉伊斯蘭教,當地分為兩大門派:老教和新教。由於傳教來源不同,老教又分為若干支派(門宦),兩個主要支派是崖頭門宦和高趙家門宦。所謂門宦實質是一種宗教封建制度,阿訇死後,由子孫繼承其位,遂逐漸形成了八大家,管轄保安族的生活。
保安族一切的生活:結婚、喪葬、疾病、割禮、節日(幾乎全部都屬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都按伊斯蘭教教規行事,與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類似。
二.基督教
保安族中沒有基督徒,他們是不折不扣的「未得之民」,近年已有西方的基督徒關注他們,為他們的靈魂禱告。據香港前線差會的《心繫中國穆斯林祈禱手冊》也指,近年有個別基督工人在縣城中以創啟方式服侍保安族,有個別族人歸主,但數量不多。福音工作的推展亦相當困難,因保安族排他性強,對外人疑慮較多。現時有些通用的漢語福音工具,如《聖經》、網站、廣播等。5
為提高保安族的教育水平,近年該縣新建及改建學校八十二家,並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優惠政策。6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