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五萬多人分布於遼寧的沈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等地,有三萬人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之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及霍城、鞏留兩縣。其餘散居於吉林省的扶餘、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黑龍江省的雙城、內蒙古東部、北京和全國各大省市。
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跟滿語很接近。錫伯文基本上襲用滿文。一九四七年,一些錫伯族學者把滿文加以改革,擴充新字,捨棄一些拼音符號,成為今日通用於錫伯族自治縣內的文字。
錫伯族自認為古代鮮卑人的後裔。鮮卑是中國古代北方東胡族之一支,在東北大興安嶺活動的游牧民族。公元八十九年,北匈奴被漢大將軍竇仙所敗而向西遷移,鮮卑遂取其領土。公元一五八至一六七年,鮮卑的勢力逐漸擴張,公元三至六世紀,鮮卑族的慕容氏、拓拔氏、宇文氏結合其他鮮卑氏族,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並因長期與漢人交往,最後完全融入漢族中。少部份鮮卑族仍然居住在北方的綽爾河、嫩江、松花江一帶,這些鮮卑人可能就是錫伯族的先祖。另一說法以錫伯作地名,錫伯族因居地而得名。十六世紀末,滿族勢力日漸擴張,招兵買馬,吸納東北各族,錫伯亦在其內。清康熙初年,錫伯族由科爾沁蒙古屬下編入滿州八旗,遷居遼寧境內,散居在沈陽、金縣、復縣等地。乾隆年間,清政府從沈陽等地抽調一千多名錫伯族官兵,連同家眷,遷駐新疆伊犁,此後他們就在新疆定居,形成了錫伯族分居於東北、西北的局面。
錫伯族世世代代在中國東北大小興安嶺、嫩江、松花江流域等地活動,自然環境導致他們以漁獵維生。隨後遷居至遼寧,他們要學習農業生產技術,放棄原先的漁獵生活。西北的錫伯族在伊犁河谷定居,其地勢平緩,水草豐美。錫伯族在此開拓了大片農田,興修水利,飼養家畜家禽。目前,錫伯族仍以務農為主,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科學種田和農業機械已日漸普及。近年更興辦採煤、農業機械等企業,經濟向現代化發展。
一.傳統宗教
錫伯族的信仰是多神崇拜,所拜的神有苗神、土地神、龍王、蟲王等,其中最多人供奉的神是喜利媽媽和海爾堪。喜利媽媽是保佑家室平安和人口興旺的神,而海爾堪就是保護牲畜的神。東北一帶的錫伯族,有部份人信奉薩滿教,新彊的錫伯族則有人相信喇嘛教,但人數不多。
二.基督教
從未聞有福音使者在錫伯族地區中工作,那些地區也沒有錫伯族基督徒的記錄,他們仍是未得之民。但萬民網的資料指,整體上錫伯族雖然屬福音未得族群,但近年因鄰近的朝鮮族信徒所作的美好見證,瀋陽市北部建立了幾家錫伯族教會,基督徒數目約有四百人。4更有機構向他們展開錫伯語福音廣播,相信會有更多族人因而認識耶穌基督。5
二○○六年,在全疆錫伯族有中、小學十七家,其中小學十二家,中學五家,另有職業高中一家、教師進修學校一家。6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