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甘肅、河南、新彊、青海、雲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蒙古、黑龍江、天津、吉林、陝西等城市。
漢語為回族之共同語言,但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通用漢文。在邊疆地區,回族也使用當地的民族語言。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小商業及經營著名之清真小吃館等飲食業。在新疆、內蒙古等地區的回族兼營畜牧業。
一.傳統宗教
回族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奉獨一的神阿拉,穆罕默德就是阿拉的使者,《古蘭經》(Koran)是阿拉的啟示。他們相信阿拉主宰世間一切,又相信死後復活、末日審判等。每個伊斯蘭教教徒都必須遵守「念、禮、齋、課、朝」五大功課。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教徒的宗教、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中國的清真寺多仿效中國的宮殿建築形式,殿脊隆起飛檐四出,雄偉又莊嚴。大殿內鋪上一排一排的拜氈,殿頂掛上許多弔燈,此外就別無一物,因為伊斯蘭教是禁止崇拜任何偶像的。
伊斯蘭教在中國分為老教和新教。老教有門宦制度,被稱為「道門」。新教沒有門宦制度,被稱為「教門」。兩派在教義和基本信仰上大致相同,但新教有濃厚的神祕主義和禁慾主義色彩,主張拋棄現世,安貧耐苦,努力行功。
門宦制度的教派,除相信並遵守伊斯蘭教教義外,還有以下的特點:每個門宦都有固定的宗教領袖,稱為「教主」或「老人家」,擁有絕對權威,屬父子世襲制度。一個門宦的教主之下,管轄許多「教坊」,並擁有大量土地、牲畜。各門宦都把教主神化,死後都會被教徒膜拜。
新教和老教的基本信仰雖然相同,但仍各有特點,對教徒的要求也有異。因此,回族雖都信奉伊斯蘭教,但因隸屬不同教派,宗教習俗,甚至衣飾上也有差別。伊斯蘭教對回族社會有深刻和廣泛的影響,但因為教派不同,教派之間敵對的態度,影響了回族之間的團結。
二.基督教
伊斯蘭教信仰影響回族人民生活的每一部份。他們遠離漢人,多世紀以來都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外人極難與他們接觸。中國內地會曾有過向回族傳福音的工作,但果效不大,因為回族人民若改信基督教,就會受到極大的逼迫。連向他們傳福音的教會也遭破壞,所以公開接受主的回族極少,可能只有數十名,但未公開接受主的人則無法知曉。
二○○九年一份介紹中國少數民族的文章估計,當時約有二千名回族基督徒。2 據約書亞計劃資料,截至二○一九年八月,中國回族的基督徒人口僅0.01%。3
如果未能瀏覽以上內容,請按此下載 PDF 檔案。 https://joshuaproject.net/people_groups/12140/CH(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六日)。 文牧:「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及宣教策略分析」,《大使命》(二○○九年二月),第七頁。 同註1。 張文傑:《陌生的鄰舍--中國回族研究》,香港: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二○一一年。 https://zh.bitterwinter.org/xinjiang-thoroughly-eliminate-muslim-faith/(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六日)。 https://zh.bitterwinter.org/campaign-to-deface-mosques-in-western-china/(下載日期:二○一九年八月十六日)。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