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

土族

毛南族

水族

仡佬族

仫佬族

布依族

布朗族

白族

回族

佤族

壯族

京族

侗族

拉祜族

東鄉族

羌族

門巴族

阿昌族

俄羅斯族

保安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怒族

柯爾克孜族

苗族

烏孜別克族

珞巴族

納西族

高山族

基諾族

傈僳族

傣族

普米族

景頗族

朝鮮族

畬族

鄂倫春族

鄂溫克族

塔吉克族

塔塔爾族

裕固族

達斡爾族

滿族

瑤族

維吾爾族

蒙古族

赫哲族

德昂族

撒拉族

黎族

獨龍族

錫伯族

彝族

藏族

侗族   人口
Dong   2,879,9741

 

分布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自治州、廣西省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等地。
語言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兩種方言,而南、北方言又各分為三個土語區。過去,侗族沒有本族文字。一九五八年,政府幫助侗族以拉丁字母創造侗文,但尚未廣泛地流行,侗族多通曉漢語。
歷史淵源  
  侗族源於秦、漢時代的駱越(即百越中的一支),魏晉以後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份。洞或峒是隋、唐時代對黔湘桂邊境所屬地區之稱呼,後來演變成對侗族的稱呼。明、清兩代則稱之為峒蠻、峒苗等,但侗族自稱干,原意是用樹枝、木樁等物把居住地點圍起來,後來變成住在「干」中的人,最後變成這些人的社會組織名稱。侗族的名稱則由隋、唐時代的洞或峒的稱呼演變過來。
經濟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還從事漁獵。所出產的梗稻和糯穀多達二十餘種。侗寨內魚塘四布,飼養鯉魚和草魚。侗族山區是全國八大林區之一,盛產杉木、油茶,其他木材、桐油、茶葉等也很豐富。在偏遠的森林地帶,侗族有集體狩獵的習慣,狩獵所得公平分配。
  貴州資源豐富,但資金短缺,政府欲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故大力鼓勵外來投資。據中共政府公布,自一九八六年開始,侗族已與五十七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貿易,又與十六個國家組成合資企業。工業生產亦建立起來,最新的數字共有8,717項工業單位。
民族特色  
  1. 鼓樓是侗寨的標誌,也是族姓的標誌;風雨橋俗稱花橋,兩者為侗寨出色的建築藝術。鼓樓在侗族生活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它是一寨的公共活動中心,侗族的社會歷史、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節日集會以及文化藝術等都離不開鼓樓。

  2. 侗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歷史上曾盛行姑表舅婚,但同姓同房族不能通婚。婚姻的締結大都是自由戀愛,再經父母同意而結合。父母不同意而雙雙逃婚者也有,亦有些婚姻是父母包辦的。婚禮多在春節期間舉行,南部地區有不落夫家的習俗,女子婚後即返回娘家,農忙或重要節日時才接回夫家數日,直到懷孕生子後才會長住夫家。

  3. 侗族熱情好客,到如今還流行月也活動,二、三十人或百人結伴到外寨演出訪問,通常都會受到熱情款待。侗家還有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主人把板凳等物擋住客人,主客互相對歌,然後主方把障礙拆除,將客人迎入寨內。不論哪家來客,其餘各戶都去作陪,甚至請至家中作客。

  4. 侗族是一個善歌的民族,詩歌內容極其豐富,既揭示了古代侗族社會的生活面貌,也反映侗族的思想感情,以及讚善貶惡的道德思想和追求幸福的理想。在民間,年長的教歌,年輕的唱歌,年幼的學歌,所以侗族人人都會唱歌。

  5. 侗族以大米為主,節日裡吃黑糯飯,好飲米酒,嗜好酸辣,油茶是特有的待客小食,頗具民族特色。

  6. 侗族的村落一般約有二、三十戶人家,也有多至七百戶的大寨,他們的房子以杉木為材料,兩至三層高,上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或儲存雜物。

  7. 侗族的衣服多用自種的棉花,自紡、自織、自染的布紡製而成。男子穿對襟短衣和長褲,也有穿無領短衣和包大頭巾。女子的裝束因地區不同而各有區別,大致可分為穿裙和穿長褲兩類型。衣服的花邊、腰帶和頭巾由侗錦織成。

宗教  
一.傳統宗教
  侗族相信萬物有靈,認為冥冥中有神靈主宰著一切。其中最至高無尚的神是一位侗語稱為薩的女神,侗族認為她是侗族的始祖母及守護神,所以敬她至誠,在各村寨均建有聖母祠或神壇,希望她能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侗族也有祖先崇拜,他們相信人死後還有靈魂存在,所以要供奉先人,讓他們在陰間安寧,陽間的子孫才會得著保護。侗族由奉祀共同的祖先而推演至奉祀各自的祖先。除此以外,侗族還膜拜各色各樣的神,例如土地神、龍王、雷神等。其中一些是惡鬼,專降災害人,侗族供奉他們,出於畏懼,希望他們不要作惡害人。
  由於祭祀的需要,產生了主持祭祀活動的鬼師,有些地區稱為巫師。祭祀之外,他們亦給病人趕鬼、占卜、擇日、葬殮等。
  由於宗教觀念的影響,侗族的節日也有迷信色彩,其中包括祭牛神、吃新節等。
二.天主教
  一六九六年,羅馬教皇宣稱在中國內有八位主教,其中一位是貴州主教。一七五二年,巴黎會亦差派宣教士在中國西南部宣教,但遭遇甚多困難和逼迫。
三.基督教
  一八七七年,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開始在貴州宣教。一九一○年,外國宣教士開始進入侗族地區設立教堂,進行傳教活動。一九三六年後,侗族地區主要城鎮都設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
  據一些宣教士實地考察報告,侗族地區現有公開的三自教會,相信亦有家庭教會和天主教教會。目前所知,有兩位侗族牧師。苗族信徒是侗族的福音使者,積極地在他們中間佈道。據估計侗族現有一千六百位基督徒。
  現在仍沒有完整的侗文《聖經》,一些西方宣教士開始關心侗族的靈魂需要,其中少部份已在他們中間默默工作,已有幾卷經文翻譯成侗文。2
最新情況  
  1. 政府在侗族地區設立學校,適齡兒童可進入學校讀書。近十年,侗族中也成長起來一大批侗族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企業家和科學家、教授、研究員、編審、高級工程師等。

  2. 近年來,侗族地區大力開展創建衛生城鎮、衛生村寨活動,不斷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已基本建立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部份縣還設立了急救中心。婦幼保健、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突發公共衛生救治體系日趨完善,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水平普遍提高。3

 
  1.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上中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統計出版社,二○一二年一月。

  2. 侗族基督教聖經:http://dong-bible.awardspace.biz(下載日期: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3. 資料引自中國大陸政府網站,網址:http://www.seac.gov.cn/col/col388/index.html(下載日期: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提供資訊/回應

名稱︰
電郵︰ 不要顯示我的電郵地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