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自治州、廣西省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等地。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兩種方言,而南、北方言又各分為三個土語區。過去,侗族沒有本族文字。一九五八年,政府幫助侗族以拉丁字母創造侗文,但尚未廣泛地流行,侗族多通曉漢語。
侗族源於秦、漢時代的駱越(即百越中的一支),魏晉以後稱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份。洞或峒是隋、唐時代對黔湘桂邊境所屬地區之稱呼,後來演變成對侗族的稱呼。明、清兩代則稱之為峒蠻、峒苗等,但侗族自稱干,原意是用樹枝、木樁等物把居住地點圍起來,後來變成住在「干」中的人,最後變成這些人的社會組織名稱。侗族的名稱則由隋、唐時代的洞或峒的稱呼演變過來。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還從事漁獵。所出產的梗稻和糯穀多達二十餘種。侗寨內魚塘四布,飼養鯉魚和草魚。侗族山區是全國八大林區之一,盛產杉木、油茶,其他木材、桐油、茶葉等也很豐富。在偏遠的森林地帶,侗族有集體狩獵的習慣,狩獵所得公平分配。
貴州資源豐富,但資金短缺,政府欲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故大力鼓勵外來投資。據中共政府公布,自一九八六年開始,侗族已與五十七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貿易,又與十六個國家組成合資企業。工業生產亦建立起來,最新的數字共有8,717項工業單位。
一.傳統宗教
侗族相信萬物有靈,認為冥冥中有神靈主宰著一切。其中最至高無尚的神是一位侗語稱為薩的女神,侗族認為她是侗族的始祖母及守護神,所以敬她至誠,在各村寨均建有聖母祠或神壇,希望她能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侗族也有祖先崇拜,他們相信人死後還有靈魂存在,所以要供奉先人,讓他們在陰間安寧,陽間的子孫才會得著保護。侗族由奉祀共同的祖先而推演至奉祀各自的祖先。除此以外,侗族還膜拜各色各樣的神,例如土地神、龍王、雷神等。其中一些是惡鬼,專降災害人,侗族供奉他們,出於畏懼,希望他們不要作惡害人。
由於祭祀的需要,產生了主持祭祀活動的鬼師,有些地區稱為巫師。祭祀之外,他們亦給病人趕鬼、占卜、擇日、葬殮等。
由於宗教觀念的影響,侗族的節日也有迷信色彩,其中包括祭牛神、吃新節等。
二.天主教
一六九六年,羅馬教皇宣稱在中國內有八位主教,其中一位是貴州主教。一七五二年,巴黎會亦差派宣教士在中國西南部宣教,但遭遇甚多困難和逼迫。
三.基督教
一八七七年,中國內地會的宣教士開始在貴州宣教。一九一○年,外國宣教士開始進入侗族地區設立教堂,進行傳教活動。一九三六年後,侗族地區主要城鎮都設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
據一些宣教士實地考察報告,侗族地區現有公開的三自教會,相信亦有家庭教會和天主教教會。目前所知,有兩位侗族牧師。苗族信徒是侗族的福音使者,積極地在他們中間佈道。據估計侗族現有一千六百位基督徒。
現在仍沒有完整的侗文《聖經》,一些西方宣教士開始關心侗族的靈魂需要,其中少部份已在他們中間默默工作,已有幾卷經文翻譯成侗文。2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