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貴州、雲南、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等省。其中以貴州最多,佔整個苗族51%以上,主要分布在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區,其餘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四川涪陸、宜賓地區,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都有相當數量的苗族人口。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瑶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川黔滇三大方言。每個大方言又分次方言和土語。湘西方言又稱東部方言,通行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黔東北松桃苗族自治縣等地。黔東方言又稱中部方言,通行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黔西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川黔滇方言又稱西部方言,通行於貴州和雲南全省,以及老撾、越南等苗族中。由於長期分割,不相往還,三大方言不能相通。
一九○五年,英國(United Kingdom)柏格理牧師(Rev. Samuel Pollard)曾與苗族一些信徒合作,以拉丁字母創造了苗族的文字,並用來翻譯《聖經》,被川黔滇方言地區的人民接受。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重新創制拉丁化拼音文字。
據說,苗族之名最早出現於甲骨文。唐、宋以前,苗族與其他民族曾被泛稱為三苗、南蠻、荊蠻等,宋以後,苗才成為單一民族的名稱。苗族相傳自己是蚩尤的後裔,故多處苗族地區都有蚩尤廟,把蚩尤當作祖先來供奉。
苗族據說有過三次文化高峰,亦有過多次大遷徙的行動。第一次文化高峰是蚩尤時代。第二次文化高峰是大禹和三苗時代,蚩尤被黃帝大敗後,被迫南下,在長江下游建立了三苗國。第三次文化高峰是春秋五霸時期的楚文化,當時,苗族絕大部份都居住在楚國境內,與楚人的文化、習俗、語言等有極密切的關係。
苗族有過頻繁的遷徙行動,其方向是由東向西,由北向南。三苗時期,部份苗族遷到西北,後南下到川、滇、黔邊區。另一部份遷入鄱陽、洞庭以南的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嶺,所以被稱為南蠻。戰國時期又遷入五陵山區,而住在五溪一帶的苗族又遷入廣西。總之,苗族自湘遷黔,由黔入滇,都可見於歷史的記述。
苗族居住的地區可分為土山型和石山型。貴州東南部、湖南西部、廣西東部等屬土山型,其間有高山深谷,出產水稻、玉米、穀、麥、棉等植物。高山上的木材資源豐富,地下還蘊藏許多礦產。黔西北部、滇東北、桂北等屬石山型。石山型地區水源缺乏,石頭遍布,只能種植玉米、土豆、蕎麥等農作物,此區的生活條件較差,人口流動也較大。同樣,石山型地區礦藏也很豐富。由於苗族分布的地域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社會經濟的發展並不平衡。現時的苗區大多數已經開發,但在偏遠山區的經濟發展較緩慢,仍有燒山墾荒,遷徙不定的情況。
工業方面,已發展有紡織、煉鐵、製磚等行業。苗族的刺繡、挑花、織錦、蠟染和銀飾非常著名,特別是貴州丹寨和安順出產的蠟染,歷史悠久,技藝超卓,馳名中外。苗族婦女喜戴銀飾品,製銀飾的技術非常高超,製成品非常精美。過去,雲南、貴州兩地交通不便,但自建成雲、貴鐵路後,兩地交通運輸大大改善,亦促進了兩地的經濟關係。
過去,曾有人根據苗族婦女服飾而把苗族分為:白苗、紅苗、小花苗、青苗、黑苗等。
一.傳統宗教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由於苗族居住分散,與其他民族雜居,各地苗族的信仰不盡相同。
苗族崇尚自然崇拜,最常見的崇拜物是巨石、大樹、岩洞等。除自然物之外,亦崇拜人造物。例如貴州苗族拜水井、木橋、石橋、木凳等。其中以幾塊石所代表的土地菩薩,是全村或全寨的保護神,安置在村寨口,每年全村都有定時供奉。
苗族鬼神觀念中,大都視神為善;鬼則有善鬼、惡鬼之分。善鬼能保佑人平安,惡鬼則加害於人。祭善鬼,是求福;祭惡鬼是驅逐行動,不讓他們前來侵擾。 鬼的種類繁多,各地都不相同。
祭鬼神之外,祖先崇拜也非常盛行。人們相信祖先是善的,因而供奉在家中。平日在家吃飯前要先敬祖先,巫師主持宗教儀式前亦要先祭祖先,每年各處苗區都有集體的祭祖活動。
從事宗教活動的人稱為巫師,各地情況不同,也有叫鬼師、通司。當巫師,必須熟悉本族的歷史、神話傳說和歷代留傳下來的各種歌謠。他們的身分不單是宗教人員,也是知識分子,有不少巫師還懂得用草藥治病。他們與人們生活各方面都息息相關,在社會上有相當的威望。
二.基督教2
十九世紀以後,西方宣教士深入到苗族地區傳播天主教、基督教。宣教工作頗為有效,據一九三○年前後的《第一回中國年鑒》統計,單在貴州、湖南、雲南三省已有教堂四百六十多所,傳教重點七百多個,許多都是在苗區之內。
中國內地會在一八七七年左右就到達雲南傳播福音種子。十九世紀末,英國柏格理牧師在雲南及貴州地區工作,在貴州威寧石門坎建教堂及光華小學。並在一九○五年與苗族信徒合作,創製苗文,並把《新約全書》譯成苗文。柏格理牧師後來因病逝於石門坎。另一位澳洲(Australia)傳教士在一九○六年到達雲南武定灑普山傳道,建立教會,直到一九四四年才離開。
苗族民風單純,當他們相信基督教後,就堅心篤信,且在生活行為上活出來。他們不抽煙、不喝酒、不說污穢的話,甚至不再唱傳統的歌,不再跳民間的舞蹈,只唱詩讚美主。他們非常渴慕聽神的話,習慣開聲禱告,三、四位講員輪流講道,聚會長達三、四小時,這模式維持至今。此外,苗族還有全家信主的傳統,一代接一代的把福音延續下去。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苗族還能維持正常的宗教生活。一九五七年以後,聚會被禁止。文革時期,信徒大遭逼迫,教會被關閉,《聖經》和詩歌本被燒掉,傳道被抓下獄,甚至被殺。當時信徒只能暗暗敬拜,在山野間的岩洞禮拜,直到文革結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才恢復公開的聚會。文革期間教會雖然遭遇很多苦難,但信徒美好的見證和熱心傳福音,一些地區的信徒數目比一九四九年時增加了十倍以上。據估計,現時中國約有五萬名苗族信徒。3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