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呼瑪、愛輝、遜克、嘉蔭等縣。
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本族文字,使用漢文。
鄂倫春族發源於貝加爾湖區,後擴大活動範圍至內外興安嶺。在歷史上,南北朝時代稱之為「室韋」,即森林人的意思。元代稱之為「林中百姓」,明代泛稱為「北山野人」,明末清初,曾將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及達斡爾族統稱為「索倫部」。「鄂倫春」有兩種解釋,一是「打鹿人」,另一是「山嶺上的人」。十七世紀後,俄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迫使鄂倫春族遷往大小興安嶺一帶游獵。在日軍霸佔東三省時,曾以鄂倫春族作細菌實驗,至一九四五年前後,鄂倫春族人口下降至一千人,差不多陷入滅族的危機。一九四九年以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人口已增至六千多人。
鄂倫春族居住在大小興安嶺的山林地帶,屬高寒山區,全年平均溫度在攝氏零下二十度。由於興安嶺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千百年來,鄂倫春族以獵取這些動物而賴以生存。他們以簡單的弓箭刀矛作為狩獵工具,只能勉強維生,生活處於時飢時飽的困境,其社會和經濟發展都甚為落後。
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政府提供大量援助,協助鄂倫春族改變游獵的生活方式,把獵區改造為農業和飼養業區;可惜步伐過快,又不理解鄂倫春族只善狩獵,不熟悉農林畜牧的情況,結果導致飼養的馬匹不斷死亡,種植的農作物,收成很少。近年政府全面開發大興安嶺,興建城鎮、廣築道路網,人口迅速增多,野獸愈來愈少,鄂倫春族賴以生存的原始生態被徹底破壞。鄂倫春族正在十字街頭,找不到一條有效的生產門路,日常生活的吃、住、用只靠國家補貼,這問題仍未得到解決。2
一.傳統宗教
鄂倫春族信奉薩滿教,一種混合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巫術和圖騰崇拜的原始宗教。「薩滿」是主持各類宗教儀式的巫師,故稱為薩滿教。薩滿一詞,源於滿──通古斯語,原意是激動、不安和狂怒之人。為何巫師以此詞命名呢?原來薩滿只能從三類人中挑選:(一)小孩出生時胎胞不破,必須割開胎胞取出小孩,此小孩能長大成人者;(二)重病後長期不瘉,經薩滿醫治後痊瘉者;(三)患瘋癲病後來痊瘉的人。因此薩滿一詞確可形容後兩類人。
鄂倫春族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陽神、月亮神、北斗星神、火神、天神、地神、風神、雨神、雷神、水神、青草神等。其中最受尊敬的就是山神,因為他們相信深山中的野獸都是山神所養育和管理的。此外,他們也崇拜祖先,奉之為祖神。鄂倫春各族主要以熊作圖騰,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與熊有血緣關係,奉之如祖先。亦有以虎作圖騰的。
二.基督教
鄂倫春族沒有機會接觸福音,他們仍是「未得之民」。因他們生性凶狠,故傳道工作受到抵擋,直到一九九五年才出現突破,當時有三十人接受福音。5約書亞計劃(Joshua Project)的數據顯示,截至二○一九年八月,鄂倫春族的基督徒佔族內人口0.5%。6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