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縣、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通什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各縣。
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方言,沒有本族文字。通用漢語漢文。一九五七年,中共政府為黎族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但至今仍不通行。
黎族是海南島的原居民。戰國時期,泛稱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為百越,西漢時稱海南島居民為駱越,東漢時稱為里、蠻,隋唐則稱為俚、僚,到宋朝時,稱他們為黎,一直沿用至今。
在秦、漢以前,百越之一支──駱越遷居海南島,漢武帝曾數次派兵攻打海南島,設置郡縣,漢人亦漸次遷居海南島,唐、宋、元、明、清時代均有漢人移居。至清代,人數多約二百一十七萬。 他們與黎族雜居,部份人逐漸被黎族同化,但亦把漢文化帶入黎族中。及後苗族及回族亦遷徙入海南島,形成今日海南島的多元民族的組合。
黎族聚居的海南島屬熱帶氣候,高溫多雨,陽光充足,土地肥沃,最宜種植水稻。因此黎族過去所用的農具雖然落後,也不懂施肥,仍有收成。山區則出產旱稻、玉米、五穀雜糧、薯類等。農業之外,黎族也狩獵、捕魚、採集野生植物,以補助生計。
事實上,海南島得天獨厚,因為屬於熱帶氣候,雨量和陽光充足,所以熱帶植物生長非常茂盛。海南島出產橡膠、油棕、香茅、胡椒、咖啡、金雞納和腰果,此外還有熱帶水果,四時不絕。境內還有三個原始森林,山區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海產類亦非常豐富,地下還蘊藏豐富的鐵礦。近年海南政府加速改善境內的交通運輸,促進經濟發展,也逐漸改變黎族的生活面貌。
一.傳統宗教
黎族大部份地區以祖先崇拜為主,雜以自然崇拜;有些地方還保留以貓為祖先的圖騰崇拜。黎族觀念中無明確的鬼神之分,只是按其對人生活影響程度而分為大鬼及小鬼。所謂大小,非指鬼的權力,乃是指祭祀時以大或小的供品來獻祭。黎族普遍認為祖先鬼最有能力,所以對祖先崇拜非常恭敬,祈求祖先鬼保護人畜平安。
二.基督教
十九世紀末,宣教士曾在黎族地區工作,還印發大量《聖經》、《養心神話》、《耶穌教初學問題》等宗教書籍,並設立一些醫療服務。部份黎族相信基督教,並建立了五家教會。據估計,現時海南島約有二千名黎族基督徒。3
提供資訊/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