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貢、貢山三縣,少數居住在廸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內。
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沒有本族文字,方言之間差別很大,彼此之間不能通話。
怒族是怒江峽谷最早的居民,其族源可追溯到唐代的盧鹿蠻和元代的路蠻。唐代樊綽的《蠻書》有這樣的記載:「游江,俗名怒江,出潞蠻。」怒族自稱怒蘇、阿怒等,稱怒江為「怒米掛」。怒即是黑,米掛是江水之意,怒江即黑水。
怒江兩岸天然資源極為豐富,有盛產木材的原始森林,還有名貴藥材、珍禽異獸和豐富礦藏。怒族社會經濟發展緩慢且不平均,一些地區發展接近漢、白族;一些則停留在原始公社制度當中。怒族以農業生產為主,但耕種技術落後,產量很低。出產的農作物有玉米、水稻、蕎麥、小麥、豆類等。農閑時,男子以打獵、捕魚、養蜂取蜜、採集草藥等幫補家計。
一.傳統宗教
怒族信奉原始宗教,他們認為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巨樹、怪石等都有神靈存在,支配著人的生活,因此必須加以膜拜。怒族沒有崇拜祖先的習俗,但還保存著圖騰崇拜,也有部份怒族受藏族影響而信奉喇嘛教。
怒族巫師不單主持宗教儀式,還替人醫病趕鬼。此外,他們還熟悉怒族歷史、家族和氏族的譜系,是民族歷史的傳播者。
二.天主教
一八八五年,法籍天主教神父率領一小團人經德欽、中甸、維西進入貢山北部的白哈羅、茶臘、丙中洛等村寨傳教,修建教堂。其間因與當地的喇嘛教發生衝突,五位傳教士被村民所殺。據說在清政府保護下,重新在白哈羅、茶臘、丙中洛等地修建三座天主堂。到一九四八年,當地約有五百名以怒族為主的人民相信天主教。
三.基督教
一九一三年已有傳教工作,一九二一年,美籍牧師楊思惠由瀘水進入碧江怒族聚居區。一九三二年,加拿大(Canada)人馬道明進入福貢木古甲等地建立循道公會。在一九四九年前後,碧江、福貢兩地約有五千名教徒,佔當地怒族的六成人口。
怒族信了基督教後帶來了社會的改變。宣教士把衛生常識介紹給怒族,替病人治病施藥,大大減低了疾病和死亡率。婚姻方面,基督教主張婚姻自由,取締了父母包辦婚姻的習慣。
到目前為止,還有多少怒族信徒呢?樂觀的估計是一千名,悲觀的估計是只餘一百五十名。
在中共當政後,為怒族地區建立了小學和中學,使大部份兒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此外,還興建了四家醫院和衛生防疫站。過去怒族地區交通不便,政府近年為他們興建了公路和橋梁,大大改善怒族地區的交通。
怒江的醫療衛生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迅速,已建成一個遍及州縣區鄉的醫療衛生保健網。二○○三年,全州已建立了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網,有各類衛生機構八十五個,鄉村醫療點288個。多發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群眾醫療條件有了較大改善。2
提供資訊/回應 |